对《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的重新解读

2019-04-29 03:54喻兴旺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

【摘 要】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的立足点是如何将《共产党宣言》结合具体实际进行解读。本文分析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的解读,认为可以从《共产党宣言》中所包含的关于共产主义四个知识点的论述着手:一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势力;二是劳动是生活手段;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方位;四是革命获得世界。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

一、如何进一步理解《共产党宣言》

从近期发表在报刊涉及《共产党宣言》论文来看,在谈及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突破点、路径以及实现形式等问题上,试图通过归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从而对其进行解读。这样难免存在一定时滞,而且难于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共产党宣言》。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事实上这构建起“三观”与“二者”的逻辑关系,以问题导向思维探求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内在实现与外在表达。解决好“总开关”问题首先是解决好世界观,即要在处理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等关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与物质观。为此需结合时代的变化来解读《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共产主义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在几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近两个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简单的机器生产逐渐被数字化生产所代替,所以理解《共产党宣言》要从智能化、全球化层面展开。人生观决定行动的出发点。分工不断被细化使得工种类型与生活方式比起《共产党宣言》发表年代更加丰富,如今要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社会主义是为什么人服务。最后,价值观丰富了共产主义的时代内涵。《共产党宣言》高度概括了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成为什么样的公民,同时世界各国人民在这条道路的探索上没有止步。

用“总开关”的视角来看《共产党宣言》还需结合各国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进行的各种尝试。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实践同样重要。一个半世纪以前,巴黎工人武装起义,世界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到政权并成立巴黎公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苏东剧变。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带来的反思。回顾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建立以及部分国家最后都退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历史,可以去思辨的方面有许多,社会主义建设在全球化背景下究竟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一段话讲得很具体也很深刻,他指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党内一些人有一个时期搞过教条主义,那时我们批评了这个东西。但是如今也还是有。”一方面把人民民主革命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再一次提出,另一方面也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少走弯路打下了基础。

二、关于讨论《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共产党人行动的纲领性文献,集中概括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革命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如何把握和回答共产主义问题,学术界可以从《共产党宣言》中所包含的关于共产主义四个知识点的论述着手:一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势力;二是劳动是生活手段;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方位;四是革命获得世界。

1、社会主义公认是一种势力

不同层次的阶层伴随社会发展产生,《共产党宣言》开篇几段文字详细分析了阶级斗争,提出在资本主义时代存在两大对立的阵营并且是社会变革中的两股力量。上世纪中叶,苏联在帮助巩固和提升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基础水平以及工业制造能力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农业机器制造业得到了苏联援建,为此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具备了生产农业设备能力。在农业生产领域社会主义国家大都采取合作態度,例如由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量种植土豆,因此专门从事生产土豆收获机。由欧洲各社会主义国家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对电气化领域协同研究,制定国际机械体系,对机器部件和文件材料实行标准化管理。这种利益关系,使得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为包括苏联在内的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因为政治建设不如经济建设那么容易输出,或者强加的制度模式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亚欧系列国家通过脱离资本主义体系,在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方面都得到更高程度上的实现。苏联在工业方面的成就,积蓄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展现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建设方面的优越性。那时民族民主运动成为带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面对资本主义国家战争挑衅,包括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柏林事件,使得美苏之间开启了军备竞赛。苏联经济发展是为实现罗尔斯式正义,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用较短时间便从一个农业弱国转型为工业强国。军备竞赛背景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使各项生产集中于军事工业领域,过度的有形手扰乱了无形市场使苏联经济增长乏力,苏共领导层试图通过政治改革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然而社会精英已形成了强大利益链,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并没有得以实现。苏联得以用缓和的方式解体离不开七十余年来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的深厚物质基础。精英集团引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不断侵蚀社会主义经济根基并最终在苏联土地上开花结果,也正因为这样的利益冲突,联盟各国纷纷以退出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

2、劳动是生活手段

世界范围内还存在剥削,被压迫者被榨取的剩余价值程度比工业革命初期还严重,工人运动却不那么激烈。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为改善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采取罢工对当局施压。资本所有者为实现工人复工,同地方行政力量联合,试图用解雇和逮捕的方式使工人屈服。博弈的结果是资本家在一定程度的行动上改善了劳工福利,同时竞争压力也让一些资本家加入了劳动队伍,也就是管理角色中加入了劳动成分,资本家在工人帮助下学会了生产。举个例子,公私合营作为改良资本者的制度形式,基本原理是通过吸收部分资本家进入工厂工作,公股代表根据他们的要求与条件安排做事情使之成为劳动者。为了谋生需要劳动,满足这种要求后仍然需要劳动。处于生存边缘的俄国人民难于承受沙皇压迫,于1917年1月举行全国范围内罢工,他们高呼“面包与和平”。为回敬军警拘押布尔什维克分子,游行队伍用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继而完成十月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此后逐渐确立起新制度,人民获得了平等权利。农民分到了原属宗教势力和贵族的土地,工厂生产条件和工人待遇得到了提高。与之对应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用破坏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满足本国人民生活需求,主要形式是借保障人权的名义帮助反政府军发动政变,在此过程中签订军事和经济援助协定捞取利益,并在反政府军获得政权后再将触角伸向各主要经济行业。资本扩张的基本途径是把原属于耕作的土地变成厂房,没有土地的群众被迫进入工厂变为一无所有的工人。二战后的拉丁美洲成为资本入侵的首选之地,由于执政者与资本家存在共同利益,外国资本得以借助投资方式附着在各行业上,在技术优势推动下利润源源不断流入资本主义国家。贷款作为另一种获利手段,在把本国设备以高价出售给不发达国家的同时用本国贷款换取对他国企业的经营权。资本家又用利率掩盖了资本剥削,不等价交换更是加重了农民和工人负担。除此之外,军备竞赛加剧了各国紧张局势,一边是城市和农村劳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一边是垄断资本家的利润不断增加,反映为人民工资增长速度赶不上加工食品和工业产品价格增长速度,该现象在冷战时期尤为明显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劳动自然是被驱使的被迫劳动,劳动者无论是在体力和智力上都得不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西欧国家的劳动人民,包括那些技术工人,他们在完成各项工作后,仍然有时间去享受生活或者说工作正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基于这种现实科学认识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美好生活正当其时。

3、无产阶级的历史方位

无产阶级与革命实践具有天然联系,历史使命是工人用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上升为统治阶级获得民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的思想文化运动。封建社会中地主把土地出让给农民耕种从中获取租金,资本主义社会则是资本家采用雇佣关系从工人身上榨取利润。欧洲手工业迅猛发展,造就了大批无产者,其中圈地运动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地主把土地用篱笆圈起来放牧羊群,为的是满足市场对羊毛的需求,农民只能流浪于陌生的地方,这就是血腥的羊吃人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大批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工人,而且是具有革命性质的工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内在需求市场化,那就要用民主打破对商品经济的束缚,达到贸易自由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垄断行业,在形成规模效应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联合创造了条件。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作为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危机中大批工人失业为共产主义传播提供了机会。例如发源于美国的大萧条波及欧洲及亚洲各国,导致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用贸易保护主义和对外扩张等途径维持和提高就业率。再来看最近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因为社会资产增长预期超出发展实际水平,国内大财团用资本主义式民主使得资本流向高利润行业,错误的价值评估引起经济泡沫,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又转嫁到本国工人身上。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三种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占主要的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除了劳动力外没有其他东西,因此是最彻底的革命阶级。改革也是一場革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汲取苏联失败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体制改革,既不是回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也不是像社会党那样,用民主社会主义争取人民支持。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的阶级,内在要求将变革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制度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个体价值在商品经济中充分实现是缓和劳资矛盾的重要原因,也应看到社会分工、自由竞争、权力制约等管理法则放之四海皆准,还要看到它的时代性,不能以资本主义社会现阶段取得的成就误认为以上法则已经达到帕累托最优而忽略了阶级性。

4、革命获得世界

《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这个论题,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需知道引领时代潮流发展方向的是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大国主导世界的观点站不住脚。以美国为首号称世界警察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对他国进行军事打击并不属于革命范畴,因为这并没有引起生产关系的革新,只是缓和国内矛盾的手段,绝不是解决矛盾的方法,而且诉诸武力只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反资本主义斗争。苏联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就走向了失败,高昂军事开支加重了人民负担,实质上这种发展路径是没有坚持好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如今世界劳动人民创造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实现了国家之间的再平衡,世界正向着多极化发展。因此用革命获得世界不能受冷战思维制约,更不能受霸权主义左右,应当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文化技术,在全球化浪潮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欧洲、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由无产阶级专政向多党制转变是对苏联模式的抛弃,原因在于这些国家为寻求新发展方式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简短易懂充满激情的《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当今情况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以能够完全推翻资本主义,如今资本主义似乎比以更加坚固。在最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能力去掌控与平衡自由经济。在创作《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工业资本主义以难以置信的工业产出和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改变着欧洲社会。资本主义尽管使社会充满活力但也具有剥削的性质,工厂工人既无尊严也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在资本社会主义中只是劳动创造劳动,而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促进了劳动者的发展。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过去支配着现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现在支配着过去。资本家把独立与自由理念运用于商品经济达到贸易自由化,然而共产主义要消灭这种自由并扬弃为更高层次的自由,就像资本主义废除封建所有制那样去消灭私有制。资本主义制度衍生出的自由、文化、法律只服务于资产阶级。毫无疑问,共产主义者要与传统经济关系实现彻底决裂,同时与传统观念也实现彻底决裂,由于社会被分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社会意识变化具有共性,除非那阶级对抗完全消失。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喻兴旺(1991.5—)男,汉族,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任职于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党校,研究方向:民主政治.

猜你喜欢
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