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校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

2019-04-29 03:55张嵩
办公室业务 2019年2期
关键词:信息公开长效机制高校

张嵩

【摘要】信息公开工作是高校推进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公众了解学校办学情况、监督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对高校信息公开发展历程进行了探源,总结分析了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新形势下不断加强信息公开,构建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信息公开作为一种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个人或组织公开信息的制度,目前已成为政府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对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阶段发展要求相比,信息公开工作尚存在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加快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时期,加强和完善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一、高校信息公开历史探源

“信息公开”概念起源于法学与政治学,是政府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具体形式,也是现代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的内在要求。1689年,英国学者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最早提出国家行为应该公开的原则。自瑞典1766年颁布世界上首部信息公开法,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信息公开法律。信息公开作为保障社会和公民的知情权,监督行政运行的有效手段,已被得到普遍接受和推广。

我国高等院校的信息公开制度起源于校务公开。1999年3月,全国教育工会发布《关于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是我国校务公开制度最早的政策文件,同年12月,教育部发布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此后,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多次出台文件,对加强和改进校务公開工作进一步提出了要求。2007年4月,国家正式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催生和有力推动下,教育部于2010年4月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此后又进一步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办法》对高等院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原则、公开内容、公开途径及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是高校开展相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清单》则是对《办法》的进一步补充完善,详细列出了根据各类政策文件,高校必须向社会公布的50项事项清单。此后,各高等院校纷纷根据《办法》和《清单》,结合办学实际,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不断丰富信息公开内容、不断创新信息公开载体,信息公开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高校信息公开现状及存在问题

《办法》和《清单》的颁布,有力地推进了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根据江西理工大学康京涛等学者对全国820所本科院校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国820所本科院校中有460所院校在门户网站中设置了信息公开专栏,占到了本科院校总数的 50.61%,在设置信息公开专栏的高校中,大部分高校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较为全面地公开考试招生、资产财务、教学质量等各类信息。但是,纵观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也呈现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同,不同层次类型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差异较大等特点。

应该说,《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实施以来,各高校都根据自身实际,对信息公开进行了有益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对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很多高校对于信息公开还停留在被动执行上级要求的层面,对于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公开主动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和学校师生维护自身知情权的意识不强,对信息公开工作关心关注不够。二是信息公开工作职责划分不清。在高校内部,有些部门单位还片面认为信息公开是办公室的事情,与部门和学院关系不大,甚至存在消极抵触情绪,在工作中往往导致提供信息数据滞后,公开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三是信息公开制度体系不完善。《办法》和《清单》虽然对信息公开的原则、内容、途径等作出了规定,但作为全国性指导性文件,难免相对宽泛和宏观,原则性要求较多,并不十分具体。这就容易导致不同高校之间认识和做法不同,工作水平也参差不齐。此外,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难以找到依据或缺乏具体规定的问题。四是信息公开方式单一。目前高校信息公开途径主要是学校网站和校内办公系统,通过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形式进行信息公开的相对较少,这反映出高校信息公开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比较严重,对新兴网络媒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基本没有高校设立新闻发布会制度,也反映出高校对于重大敏感信息的公开途径还不健全,国际化的接轨程度不够。

三、构建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引入社会参与和监督,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办学模式,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特征。从这个角度讲,信息公开是社会有效了解学校信息,参与学校治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加强高校民主管理,保障师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下国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高等教育领域不断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新形势下,信息公开制度业已成为社会和行政部门监督学校办学的重要手段。当前,加强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构建信息公开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推进高校治理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对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公开工作不仅是加强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所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信息公开将作为监督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和改进信息公开工作重要且紧迫。

(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体系。高校要根据《办法》《清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校层面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制度办法,例如:信息公开细则、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等,以便信息公开时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也更具操作性和规范性。此外,各高校也应参考国外一流高校或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做法,在工作中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体系,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优势。

(三)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学校进行监督,例如:采用定期抽查、查阅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等方式,也可以采用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信息公开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二是学校要对各二级单位和学院进行监督,一方面,学校层面要做好对教务、人事、财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工作,确保应该公开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公开;另一方面,随着管理中心下移,学院的招生、人事、财务自主权不断扩大,相应的信息公开责任也越来越大,学校也要做好对学院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让学院发挥好其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三是社会公众和校内师生要对信息公开做好监督,信息公开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社会公众和师生,因此广大社会公众和学校的师生员工要提升自己的权利意识,切实担负起监督责任,促进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科学评价信息公开质量效果。科学的评价是引导信息公开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目前各高校对信息公开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所公开事项对于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切实问题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存在个别信息公开以后无人问津的现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要重视对信息公开效果的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形成信息公开工作导向,推动信息公开工作更加精准地服务社会需求。

四、处理好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的关系。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是信息公开的两种主要形式,主动公开具有知情范围大、受众群体广的特点,做好主动公开至关重要。但主动公开的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将所有信息都面面俱到公布,这既难以在技术上实现,也不利于社会公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查找所需。主动公开类信息,应该是结合上级要求,凝练最能准确反映学校办学情况、办学质量,社会公众最急需、最关注的信息。而依申请公开主要是服务学者进行研究,方便师生了解情况,以及保障社会公众对办学信息的知情权而进行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是信息公开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二)对于保障社会知情权和维护学校信息安全的关系。社会公众依法享有了解学校各类办学信息的权利,学校向社会公布各类招生、财务,以及办学质量等信息,让社会更好地监督学校办学运行,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符合学校根本利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也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信息被社会媒体炒作,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等困境。这就需要妥善处理好保障社会知情权与维护高校信息安全的关系,掌握好信息公开的“度”。学校信息公开牵头部门及配合部门,在依法依规做好各类信息公开公布的同时,要做好对信息的研判和处理,不能簡单地把工作中的数据表格复制粘贴后就向社会公布,特别要注重做好涉及师生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此外,对于各类拟公开的信息,都要严格按程序进行保密审查,坚决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

(三)信息公开牵头部门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在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一般都归口到学校办公室牵头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公开内容往往涉及到招生、人事、财务、资产、教学等各个业务领域,有些数据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仅凭学校办公室很难将工作开展到位。信息公开工作不应仅是办公室一家的事情,需要各职能部门进行协同配合,在学校办公室与职能部门之间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笔者认为,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办公室的角色应该是信息公开的牵头部门,即按照上级信息公开的要求和学校需要,对学校的信息公开进行牵头组织,对各职能部门的公开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保障各类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公布;职能部门是各自业务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主体,要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本业务领域的公开工作,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负责。

【参考文献】

[1]马怀德,林华.高校信息公开在中国:历史溯源、文本解读与制度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

[2]康京涛,张庆晓,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与反思[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5).

猜你喜欢
信息公开长效机制高校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市固体废物全产业链信息化监管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