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炳芳
【摘要】活动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等。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内涵与作用,然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活动课 知识运用
【课题项目】泉州市教育“领航团队”专项课题——《中小学语数学科活动课程中知识应用的研究》,编号:QLHKT-01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59-02
初中数学活动课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培养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能力,对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的裨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校的初中数学活动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了活动课的功能与作用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
一、数学活动课的内涵与作用分析
(一)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内涵
数学活动课是教师结合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及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强,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由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教师只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基本类型比较多,具体来说,有如下两种类型:第一,数学问题探究型。以某个数学内部问题为驱动,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二,实际生活应用型。选择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常见的如数学建模、数学调查、数学操作等。
(二)初中數学活动课的作用
数学活动课涵盖了整个初中数学课程,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中都有穿插。在数学活动课中,学生需要利用代数、图形、统计等相关数学知识,甚至可能是化学、物理知识等,解决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问题。数学活动课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将静态的知识接受变为动静结合的知识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数学活动课,学生可以提高课堂参与度,从而实现乐学、爱学、善学数学。当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就能切身感受数学的本质与魅力,愉快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进而培养起良好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
二、提升初中数学活动课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数学活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数学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活动课的主题大都来自实际生活,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与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活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开展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课要求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非常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其能挖掘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展思维,体验乐趣,培养能力。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使他们能各司其职、共同协作,顺利完成课题解决。这样,小组成员才能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出谋划策,最终在“百家争鸣”中探究到正确的答案。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使其在“用数学”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活动的“问题”性和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在数学活动课中,问题是核心和关键,也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串和层层追问,逐步引导学生来探究数学的本质。例如,在画全等四边形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四边形的元素,思考要使两四边形全等,至少需要几组元素对应相等?两四边形中五组元素对应相等,可能会有哪些情况?在总结知识的基础上,认为五边形全等的建构思路是怎样的?这样,始终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步步深入,整个数学活动课逻辑鲜明。学生才是数学活动课的主体,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关键是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要立足课堂、走进生活,数学活动课作为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作用显著。在具体实践中,初中数学教师要以生为本,不断创新数学活动课内容与形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其在自主探索、亲手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长林,宋莹.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42.
[2]周丽.对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探索和研究[J].数学之友,2017(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