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忠,陈伟国,冯建琴,钱秋杰,杨一平,孙海燕,林蔚红,董瑞华,唐小兰
(1.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2.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海宁 313060;3.海宁市周王庙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 海宁 314407)
家蚕人工饲料在我国已有多年的研究历史,近年来,在山东、江苏等省在生产中已有批量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2]。海宁从2013年春季开始试养,逐渐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并延续至今[3],饲育技术、生产模式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小蚕人工饲料育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其主要意义在于:养蚕可以不受春季连续阴雨、秋季长期干旱桑叶质量难以满足小蚕生长发育需要,有利小蚕体质强健;有效防止小蚕期蚕病感染,避免桑叶带毒导致的中毒事故发生,提高规模共育安全性。此外,对调整养蚕布局、增加养蚕批次、减轻劳动强度、增产桑叶等,也有重要意义。
受客观条件限制,海宁市在2013~2016年间,小蚕饲料育阶段都在市蚕桑站催青室内完成,2龄入眠后再分发到农户家中进行桑叶育。2016年,在周王庙镇云龙村建成并启用智能养蚕温室后,为人工饲料育在农村饲养应用创造了较好的设施条件[4]。现将2017年春期小蚕人工饲料规模共育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颗粒人工饲料,由山东农业大学提供。
2017年春,“明丰×春玉”43.25盒,由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经人工饲料摄食性选育的蚕种“秋丰×白玉”6.5盒,由湖州市农科院提供。2017年晚秋,经人工饲料摄食性选育的蚕种“秋丰×白玉”56.75盒,由湖州市农科院提供。盒种卵量均为34000粒。每张蚕种分4个区,转青卵灌收蚁袋。为提高摄食性和疏毛率,人工饲料育蚕种严禁转青卵冷藏。
小蚕人工饲料育,1~2龄在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智能蚕室内饲养,3龄后的桑叶育阶段在农户家中普通桑叶育饲养。
智能蚕室人工饲料养蚕除了表1所列蚕用物资外,还配备了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电脑、活动蚕台、高压喷雾器、加湿机等设施设备。根据专用塑料养蚕框规格,定做对应尺寸打孔膜、专用给饵不锈钢模子。小蚕采用蚕桑站设计制作具有灵活、方便、实用特点的叠放式活动蚕台。
表1 蚕用物资(小蚕饲养量100盒计)Table 1 Supplies for Silkworm Rearing(for Young Larvae Rearing of 100 Boxes of Hybrid Eggs)
为防止病原污染和饵料发霉,蚕种进室前,对蚕室和用具全面消毒。2017年春期,小蚕室因是第1次饲养,加上室内电器设备较多,所以强调清洗为主,然后采用腐蚀性较小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的方法。所有接触蚕、饲料的物品严格消毒,分别采取浸消、高温消毒的方法。操作人员要求衣着清洁,带医用橡胶手套,穿鞋套,戴头套,严防病原菌污染。
采取每龄给饵1次的饲育方式。即收蚁及2龄起蚕,各给饵1次。
以1/4盒蚕种为一个饲养小区,即1只收蚁袋的蚁量,颗粒饲料用量为1龄期150 g,2龄期300 g。将颗粒饲料平铺在不锈钢盘中,加入饲料重量1.7倍的无菌水或凉开水,约15 min后颗粒饲料均匀吸入水分,即可给饵。
收蚁前,先在塑料框内放入1龄蚕座模子,然后均匀撒入配制好的饲料。2龄饷食时,将2龄蚕座模子放入塑料框内,在蚕座上均匀撒入配制好的饲料。
收蚁当日早晨5时感光,8时收蚁。待蚁蚕全部孵化后,揭开收蚁袋,将附着蚁蚕的一面向下平铺在饲料上,让蚁蚕自动爬散,约2 h后撤除收蚁袋,盖好打孔薄膜。
蚕室温度,掌握在1龄期29.5℃,1龄眠中~2龄期28℃;食饵期间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7%,1龄期50%左右蚕儿入眠后室内相对湿度降到65%,不揭打孔薄膜。采用黑暗密闭育,除人员进出、眠期排湿外,不开窗换气。2龄见少量眠蚕后经5 h~6 h,大部分入眠时开换气扇,以快速降低蚕室内的湿度,使人工饲料尽快干燥,温度保持在26℃,相对湿度66%。
3龄饷食前,将蚕分发到各个饲养户。待3龄起蚕向蚕座四周爬散时,撒防僵粉,加网用桑叶饷食。3龄饷食用叶,采用适熟偏嫩的2龄盛食期桑叶,给桑2次后提网除沙,以后按常规桑叶育的方法饲育至上蔟。
通过对同品种不同饲养方式的两个农户茧丝质量调查,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全茧量与全龄桑叶育相比互有高低,茧层量与干壳量均比桑叶育低,而死笼率显著低于桑叶育,尤其是“明丰×春玉”,说明人工饲料育健康度提高(表2)。实际生产中,通过增加盒种卵量,单产也可与桑叶育接近或略高于桑叶育。
表2 2017年春小蚕人工饲料育茧质调查表Table 2 Cocoon Quality of Young Silkworm Larvae Reared with Artificial Feed in Spring of 2017
表3 2017年春小蚕人工饲料育丝质调查表Table 3 Silk Quality of Young Silkworm Larvae Reared with Artificial Feed in Spring of 2017
据海宁市米赛丝绸有限公司检测的丝质成绩(表3),人工饲料育解舒丝长增加,茧丝纤度偏细,茧丝量略低,毛折、光折偏高,清洁、净度略低,表明1龄~2龄人工饲料育的饲料配方与适用品种尚需进一步改良。
2017年春期和晚秋期,在云龙村智能蚕室均应用小蚕人工饲料进行了规模共育,饲养量分别为49.75盒和56.75盒,平均盒产蚕茧53.6 kg和55.0 kg。2018年春期和晚秋期,全部用湖州市农科院提供的经人工饲料摄食性选育的蚕种,饲养量分别为55.25盒和47.25盒,盒产达到52.0 kg和55.9 kg。2018年,人工饲料小蚕共育量占周王庙镇全镇订种量的14.4%,说明小蚕人工饲料育饲养技术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
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相比,尽管1~2龄饲育温度比常规桑叶育提高1℃,发育经过反而长了约12 h,群体发育整齐度仍明显差于桑叶育,说明小蚕对饲料的摄食性及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但与2013年春期初次试验时龄期经过延长1~2 d相比[3],已有明显改进。采用人工饲料育饲养,各龄蚕体偏小,而全茧量互有高低,发病少,万米吊糙指标还优于普通桑叶育。1~2龄人工饲料育有茧丝纤度偏细的倾向,全龄人工饲料育的纤度更细,2017年1月饲养的茧丝测定仅为2.193 D,这与刘冠峰[5]、韩益飞[6]试验结果相吻合。说明小蚕人工饲料配方、人工饲料专用品种,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2017年在云龙村智能蚕室初次进行小蚕人工饲料规模共育,与原来饲料育阶段在催青室饲养相比,在环境清洁、温湿度控制等方面仍有不足的地方,所以在以下方面更应重视。一是加强消毒防病。蚕种进室前,对蚕室和用具进行全面消毒。操作人员应更衣换鞋,带一次性手套,严防病原菌污染;二是针对智能蚕室内温湿度开差较大等情况,2018年新增新风、加湿、匀风、制冷等系统,以符合人工饲料育对温度、湿度、空气等方面的要求;三是分户后,农户要加强眠起处理和迟眠蚕淘汰工作;四是开展人工饲料摄食性家蚕品种的研究与选育,为人工饲料育在生产上的推广提供品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