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蚕业(Ⅳ)
——蚕业管理与科技

2019-04-29 01:20周金钱
蚕桑通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蚕业家蚕蚕桑

周金钱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 蚕业科技

改革开放后,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面展开,研究水平逐渐提高,研究成果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对浙江蚕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2.1 桑方面

2.1.1 桑树育种

1985年,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桐乡青和湖桑197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不仅浙江作为主推品种,还推广到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到1987年江苏、四川等10个省,种植面积达51万hm2。

1985年,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经8年研究从桑树花粉中诱导出完整植株,先后育成的农桑8号、农桑12号、农桑14号,到2000年在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等10余个省市种植面积4万余hm2,新增效益7亿多元。适于条桑收获的新品种新桑2号、丰田2号及丰田8号等,大大提高桑叶收获和饲育效率。还育成了人工三倍体桑品种大中华、薪一圆等。

桑的繁殖技术,主要开展桑树老条扦插试验、嫩枝带踵薄膜棚状覆盖扦插育苗、嫁接体育苗等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研发了桑简易硬枝扦插育苗技术,并研制成发根促进剂“发根宝”。

2.1.2 桑树栽培

1978~1984年,提出了适合浙江省及长江流域的桑园快速高产栽培技术,获得667 m2产桑叶3500 kg。1985~1993年,开展桑园—蔬菜结构类型及原蚕专用桑园优质高产技术和原蚕营养调控配套技术研究,研制成桑园专用肥料。

1988年,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主持在嘉湖两市27个乡镇,开展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丰收活动。经过3年,1万余hm2桑园平均产茧达到170.75 kg,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亩桑产茧150 kg技术模式。

2.1.3 桑病虫害防治

1977~1985年,开展了桑疫病研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发了“双效磷”,用于防治桑虫;开展桑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危害、病原及药剂防治研究,提出了防治措施。

1983~1988年,通过研究,提出了桑瘿蚊、桑象虫防治技术。1986~1990年,开展桑种质资源抗桑疫病、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病性鉴定,为桑树育种及选拔抗病良种供生产应用提供了依据。1991~1995年,研究了桑树断枝病的发病、传染和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

1982~2006年,由省农业厅主持完成了野蚕等10种主要桑树害虫的预测预报方法研究,桑树病虫害规范防治技术研究,暴发性桑病虫灾害预警与防治系统研究,桑树专用农药筛选与安全用药技术研究,桑树病虫害灾变机制与环境控制技术研究,桑树专用农药产品的示范与推广等项目。

2.2 蚕方面

2.2.1 蚕品种选育

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1981~1982年,对全省保存的160余份蚕品种和从外省引进的270余份蚕品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普查。1990~1991年,对浙江省1980年后引进和育成的50多份品种作了一次补充调查,汇编出版了全面记载浙江省蚕品种资源的专著《浙江省蚕品种志》。2009年,省农业厅组织对全省各单位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与调查,共有各类种质资源809份,其中育成品种63份,育种素材495份,特殊用途品种251份,编辑出版了《浙江家蚕遗传资源》。

育种理论与技术。1982年,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对国内外的家蚕育种经验作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家蚕杂交育种后代的选择方案,开展了数量性状遗传研究,查明了家蚕主要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关系等。1982~1983年,开展了优良杂交组合预测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在家蚕育种中应用的技术体系,于1983年6月投入使用。1991~1995年,开展了“天蚕丝素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转移技术”、用家蚕作为“生物的反应器”等研究,分离克隆了家蚕丝素基因启动子和部分天蚕丝素基因片段,构建获得天蚕丝素基因文库,研究建立了以基因枪转移方法为主的家蚕转基因技术体系,并开展草鱼生长激素在家蚕-NPV系统中的表达与应用研究。

利用资源选育新品种。20世纪80~90年代,育成了“浙蕾×春晓”、“新杭×白云”等13对新品种。21世纪以来,育成了“春华×秋实”、“浙凤1号”等12对新品种。

雄蚕品种选育及专养雄蚕技术。1996年,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从俄罗斯引进蚕性别控制配套系统,开发了3个蚕性别控制基因导入我国现行品种的转育方法,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家蚕性别控制种质资源库,育成了秋华×平30、秋丰×平28等雄蚕品种。同时,利用控制原蚕性别和雄蛾再交技术,降低雄蚕杂交种制种成本50%以上,较好地解决了专养雄蚕实用化上制种成本高的技术瓶颈,使专养雄蚕技术实现了实用化。2000年后,持续开展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繁育与中试示范;雄蚕新品种选育及种、茧、丝一体化开发;雌雄蚕卵分选仪的研制;突破雄蚕种繁育技术难题,进一步完善雄蚕专养及其配套技术。

全雌家蚕品种的选育。建立了一套从我国现行二化性优良家蚕品种资源中,选育全雌家蚕品种的技术体系;培育出雌蚕率100%,无性繁殖发生率、孵化率具实用价值及其它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品种;利用全雌家蚕品种与平衡致死雄蚕成功配制了经济性状优良的多对雄蚕杂交组合;对全雌家蚕品种的繁育配套技术及遗传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2.2.2 养蚕

1979~1989年,开展了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春蚕杂交种饲育技术标准、蚕茧数学模型快速结价法的评茧技术,防治氟化物污染技术等研究。1990~2010年,开展了小蚕共育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技术、养蚕高效技术等研究。2010年后,重点开展省力高效配套技术,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技术研究。

2.2.3 蚕病防治

1976~1992年,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先后研制成功新洁尔灭石灰浆、1231石灰浆合剂(蚕季安石灰浆)、蚕病净烟剂、蚕座净、蚕菌清等;浙江农业大学消特灵等新蚕药。21世纪后,形成了防止家蚕农药中毒、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等实用配套技术体系。

2.2.4 家蚕抗菌肽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应用

建立基于GST融合表达的抗菌肽体内活性检测体系,可不经纯化即可快速、简便、高通量地对抗菌肽进行半定量活性筛选。通过定点突变,构建Thanatin的突变体基因,利用体内活性检测方法,研究了Thanatin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构建合成10种N端含家蚕抗菌肽Cecropin B双亲螺旋序列,C端含Thanatinβ折叠序列的杂合肽基因,进行了GST融合表达,并利用体内活性检测体系筛选出4种抗菌活性较强的杂合肽。

2.3 其他

蚕桑机械。1984~1990年,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研制成功CS-1型自动计长返丝机、GD-SJ系列数控成绞机等;1995年,第一台电脑荧光评茧仪试制成功;2000年,开展雌雄蚕卵分选仪研制,2009年,完成蚕卵卵色自动分选仪样机。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开展了桑树伐条机的研制。

蚕桑资源循环利用。1986年,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开始蚕副产物——蚕粪、蚕蛹、蚕蛾和削口茧等的开发利用研究,并研制成“881”甲鱼饲料、丝露化妆品及长毛兔饲料三种综合利用产品。2005年,安吉县在全国率先开发桑枝地板。随后湖州、桐乡市等地也有企业生产桑枝地板。2010年后,逐步完善并推广了“桑+菜”、“桑+禽”“桑+菌”等模式。1993~2010年,开展了蚕丝蛋白的应用研究,研制成以蚕丝肽为主要原料的皮肤外用药、丝露祛斑生白霜、蚕丝爽身粉等多种产品。1992~2014年,金华、安吉、湖州、宁波等开展了桑果、桑果酒等系列产品开发、桑果采摘乡村旅游,桑叶茶、桑叶菜开发等,逐渐成为提高浙江蚕业经济的重要补充。

2.4 科研公共平台

2.4.1 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蚕桑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于2007年10月开始创建。省农科院为平台牵头单位,以省农科院、浙江大学动科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为核心层,以及全省桑蚕茧行业20余家企事业单位为紧密层和100家企业、公司、合作社为服务层单位联合组建。平台下设蚕桑科技研发中心、蚕茧加工科技研发中心和技术推广服务三个中心,分别挂靠在省农科院、浙江理工大学和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平台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采用“产学研管”联盟以依托核心单位为主的“虚拟组织”模式,实行基本人员固定和开放式管理,省财政投入预算经费800万元。平台累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项,全国累计推广农桑系列等桑树新品种13.33万余hm2、雄蚕等优良蚕品种150多万张,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4.1亿元。平台于2010年底完成建设期任务并正式运行。

2.4.2 浙江省湖州蚕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湖州蚕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牵头单位为湖州市农科院,核心层由湖州市农科院、浙江大学动科院、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湖州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组成;紧密层由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湖州中维茧丝有限公司组成;会员单位由湖州市县区蚕业技术推广部门、蚕种生产企业、蚕药生产企业、蚕桑专业合作社、茧丝绸检测及加工企业近20家。平台下设蚕桑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中心、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中心。省财政投入预算经费300万。2007~2009年,共引进优良桑新品种桑苗4000多万株,开展各层次、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3万余人次,组织发放各类蚕业技术资料18万份,为农民免费提供桑叶氟化物样品检测达到180个,累计产生社会、经济直接和间接效益达亿元。平台于2010年底完成建设期任务并正式运行。

2.4.3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

杭州综合试验站。2008年3月,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项目。试验站以省农科院为依托单位,淳安县、海宁市、海盐县、开化县、缙云县5个县为试验站示范县,试验与推广桑园面积1.83万hm2。主要承接岗位专家研究成果的试验示范。2008~2009年,每年由农业部下拨专项经费30万元,2010年起,调整为50万元。

湖州综合试验站。2010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增选湖州市农科院承担湖州综合试验站项目。湖州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为湖州市农业局,南浔区、吴兴区、安吉县、德清县、桐乡市5个县为试验站示范县。每年由农业部下拨专项经费50万元。主要承接岗位专家研究成果的试验示范。

2.4.4 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2014年,由省农业厅组建,产业技术团队以全省农科教领域的农业技术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推广与科研人员为主体,吸纳部分乡土专家等组成。主要职责:研究提出相应产业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方案,提出应用性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的重大项目计划,开展应用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协作攻关;开展生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交流观摩和推广应用,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生产技术、市场、产业等信息服务等。

省蚕桑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由省级技术推广、科研、教育等单位,蚕桑产业重点市、县技术推广部门蚕桑专家,蚕种生产企业、蚕桑专业合作社“土专家”等共14人组成专家。专家中,既有桑树、家蚕品种研究专家,又有桑病虫、蚕病防控专家,还有具丰富业务技术管理与推广经验的专家;既有专门从事技术研究开发的专家,也有生产一线的“土专家”。团队通过建立区域试验站、示范基地,开展项目研究、技术示范推广。

2.5 科技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蚕业科技获有国家奖、省部奖、市县奖等一大批,成果丰硕,为浙江蚕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获县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就有34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234项、农业丰收奖103项、星火奖10项,表17。

1978~2014年,获国家奖,部、省二等奖以上蚕业科技成果,见表18。

表17 1978~1998年浙江省蚕业科技成果奖励项目一览表Table 17 List of Award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Sericul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1978~1998

表18 1978~2014年浙江省获部、省二等奖以上蚕业科技成果一览表Table 18 List of 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ericul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 Awarded Above Second Prize of Ministerial or Provincial Level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授奖单位,获奖等级 获奖者1 9 8 5 1 9 8 6 1 9 8 8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李秀艳等4人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吕亚平等3人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丁辉等1 0人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葛惠英等5人湖州市农业局,马秀康等1 5人湖州市郊区农林局,应降玉等1 9人1 9 8 9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林寿康等1 5人1 9 9 1 1 9 9 2 1 9 9 4 1 9 9 5 1 9 9 6保幼和蜕皮激素在蚕业生产上的应用D S 8 4-1 0型茧丝检测机蚕体蚕座消毒剂防病1号的研制与推广桑蚕茧丰产优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三十三万亩桑园亩产茧百公斤配套推广应用蚕桑系列高产技术推广应用我国主栽桑树配套系列品种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桐乡青和湖桑1 9 7的选育与推广1 0种主要桑树害虫测报技术研究家蚕春用品种浙蕾×春晓的育成和推广应用杭嘉湖蚕茧综合高产技术示范推广配套技术提高亩桑产茧推广应用方格蔟技术四十万亩桑园高产增值综合技术开发蚕茧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推广高产技术模式蚕茧连续两年上台阶桑粉虱防治技术研究省植物保护总站,王建新等1 9人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黄子修等7人省种植业服务二站,王丕承等9人淳安县农业局,朱时建等1 8人湖州市农业局蚕桑技术推广站,楼黎静等1 5人嘉兴市蚕桑管理站,求相超等5人湖州市蚕桑站,马秀康等1 5人海盐县蚕桑技术推广站,冯培荣等5人嘉兴市蚕桑管理站,楼普灿等1 1人1 9 9 7浙江省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省农业厅经作局,王丕承等3 0人1 9 9 8 1 9 9 8 2 0 0 1 2 0 0 2夏秋蚕品种芳山×星明的育成及应用蚕体解剖生理学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农桑系列的育成与推广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农桑系列的育成与推广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邵月华等8人浙江农业大学,吴载德等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林寿康等1 4人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林寿康等1 4人2 0 0 2世界蚕丝业经济与丝绸贸易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星火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星火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星火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农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大学,顾国达2 0 0 3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大学,时连根等9人2 0 0 5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何克荣等2 0 0 7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孟智启等2 0 0 8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孟智启等2 0 0 9 2 0 1 0通过生物技术用家蚕培育冬虫夏草及其医药品开发的研究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列雄蚕新品种的选育及其应用利用E S T信息资源大规模快速克隆家蚕功能基因松材线虫病R N A干涉研究及其关键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优质高效家蚕系列新品种的育成与应用雄蚕新品种选育及种茧丝一体化开发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2号的育成与推广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曹锦如等9人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孟智启等1 3人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杨今后等2 0 1 2中国蚕业史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蒋猷龙等6人2 0 1 4家蚕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多元化品种选育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王永强等9人

猜你喜欢
蚕业家蚕蚕桑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四川蚕业》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