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2019-04-28 10:30张文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朗读教学策略

张文涛

内容摘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落实这些内容的最基本方法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有感情的读是朗读训练的高标准要求,是指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传神的朗读,能走进文本,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语感培养 朗读教学 策略

一.“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非常重要。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这不仅是学习课文的需要,也是养成认真朗读习惯的需要。

1.正确地读。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做到:不念错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这是对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在指导朗读时我要求学生每个字的发音要清楚、响亮。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要准确无误。

2.流利地读。流利地读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能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

二.“理解文本”是朗读的灵魂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整体。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能说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根据小学生的注意易分散的特征,教师要结合实际,提出问题为学生“搭桥铺路”。如:《猫》一文,教师设计的初读问题:(1)边读课文,边划出不懂的字词。(2)你喜欢猫吗?为什么?猫有哪些习性呢?(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通过初读,使学生感知整體,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2.细读课文,重点品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抓住那些能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细细品味,学生在品味词语的同时,也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能读出味来了。如《难忘的泼水节》中“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句中的“一大早”和“赶来”就充分表现了人们想早一点见到周总理的迫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3.熟读课文,溶朗读与感悟于一体。熟读课文时,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能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出字里行间所描绘的画面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朗读《火烧云》时我启发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晚风习习,我们在院子边眺望远处的落日,此时火烧云向我们走来了。”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不仅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更激发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技巧指导”是朗读的添花妙笔

纯技巧的朗读是没有生命力的“假读”,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这样的训练导致了朗读程式化,缺乏真情实感。除了理解文本先行以外,科学的技巧指导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1.发音要会“运气”。这里的“运气”并不是武术的范畴,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发现,学生尤其在读一些慷慨激昂的文字片段时,会出现歇斯底里的情况,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却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可是为什么读出来的声音是如此生硬而又苍白无力?原因是---不会运气发音。只是在用自己的声带在发音,只会大喊大叫。因为有过合唱的经历,我试着将合唱时学到的发音方法教给学生。当然,孩子怎么能懂“气沉丹田”这样深奥玄妙的东西?我说,声音不仅仅靠你的声带发出,而是要用一股气,这股气来自你的小腹,这里有源源不竭的动力,如果朗读时你用这里,你的声音就会浑厚有力,不会干瘪苍白了。孩子们朗读时,我让他们手摸着小肚子,感受气息与声带的共同发音,感受声音因为有了气息的支持而发生微妙的改变。这之后学生的声音效果确实变得浑厚有底气了,这种“运气”训练也让我欣喜于语文朗读与音乐发声的异曲同工之妙。

2.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在朗读中轻重、停顿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朗读《丰碑》一文中“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这几句话时,抓住“久久地”、“深深”、“缓缓地”来加强声音的强度,同时又轻拖些,那么这样的效果就极佳了。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研究》(GS[2018]GHB065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甘沟驿镇教育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朗读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