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胜 冯红霞
摘要:化学反应的复杂程度常常超乎人们的想像,即便在化学启蒙的初三阶段。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化学反应的冰山一角,有太多的未知我们还不曾触及。虽然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常见反应的次反应、副反应或反应的特殊情形都教授给学生,但作为老师若能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这些知识,想必更能使我们在教学中驾驭自如,游刃有余。
关键词:初中;化学反应;复杂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3-002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3.008
化学是一门绚丽迷人的科学,其魅力就在于化学反应虽看似有律可循、中规中矩,同时又无穷变化,精彩纷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正所谓化学乃变化之学。初中阶段所接触的反应大多是简单的无机反应,但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时间紧张等因素的局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给学生呈现出化学反应复杂的本真面目。故而,反应的复杂性也并不为广大同行研究和熟知。下文将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现行初中教材(下简称“教材”)为例,按教材的编排顺序,例举一些常见反应背后那些不被大家关注、常被人们忽略的复杂的反应过程或独特物质性质。
就像牛顿曾经讲:“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本文就研究初中化学反应的復杂性而言,仍是肤浅而单薄的。成文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些反应事实供教学时参考,也使笔者在研究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其二,让同行认识到化学反应复杂的一面,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反应速率的快慢、生成什么产物等等,与反应的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物不同的晶型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最后,正是由于某些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宜用简单的类比思维推而广之,否则可能会误入歧途、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