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素养,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4-006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52
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否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实现教学相长。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一、在课堂引入环节调控学生情绪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很难快速集中。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堂引入环节,可以用古诗朗诵、唱歌、猜谜语等形式开展课前活动。这样既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上示范课需要借班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环节以谈心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例如:挑选几名学生做自我介绍,询问学生有什么爱好,等等。这样,学生原本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得到了缓解,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必将会轻松、和谐、高效地开展。
二、用動手操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从医学角度分析,在人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区域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正是刺激感官神经的过程,是手脑完美结合的训练过程。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力助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从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枢纽。动手操作使文本内容直观化、生动化,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完全打破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局面。例如:开展课文内容书画活动,画重点语句等,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令学生既对新知识加深了理解,又增强了记忆,使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三、以微笑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面部表情是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也是培养师生关系的头道关卡。假如教师一进课堂就板着脸,学生肯定会望而生畏,产生抵触心理,教学活动怎能和谐开展?相反,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学生自然会感到舒畅,无形中师生关系就密切了很多。但是,微笑必须是由心而生,绝不能为了应付上课而强装微笑,那样的笑是苦笑,课堂氛围也不会真正活跃起来。由此可见,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否,与教师的情绪有着直接关系。教师的魅力不是处处树立威严,更不是板脸怒吼,而是靠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微笑,去面对学生,想方设法缓解学生内心的压抑,缓解课堂的沉闷。这样既增进了师生情感,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求知的海洋中自由探索,轻松畅游。
四、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文本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可以使原本静静的白纸黑字变成美丽的图片、悦耳的音乐、精彩的视频等。这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也将由心而生。单调的学习变得激情飞扬,自然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爱”,也就有了学习兴趣。
五、用悬念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绝大多数教师单纯地追求知识的传授,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灌输,其思维好似如镜的水面,就连微微波纹也难以发现。思源于疑,悬念是引人入胜的导火索。为了改善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要善于运用“悬念”这一“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彩虹是风雨过后的靓丽风景。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路上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操作中探索,在悬念中升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定会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马建梅,刘艳.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
[2]姚兰青.构建良好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6).[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李迎新(1985.7— ),女,汉族,河北巨鹿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