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青年智育观浅析

2019-04-27 01:43黄丹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周恩来智育青年

摘 要:周恩来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青年智育方面提出很多独特见解,对我国当代教育富有启发性。

关键词:周恩来;青年;智育

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深爱的周总理,世界敬仰的政治家。周恩来非常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工作做出了很多重要指示,尤其在青年智育方面,周恩来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不仅在促进青年人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对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深远影响。

无论是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国家,还是当今世界无一例外地都注重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智育则是其中的关键。智育是培养与发展学生智能的教育。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智育发展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条件。周恩来重视青年智育发展,在智育发展中格外强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国梦及其重要。

一、广大青年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祖国现代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一代要想成为科学技术的“生力军”,就要敢于研究最尖端的科学理论,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周恩来强调,“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所以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仅进行政治和经济革命是不够的,还要进行文化和技术革命。这重要任务主要放在青年身上,因此在青年教育工作中,要引导青年向“又红又专”的学习目标前进,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早日实现现代化。

周恩来认为,青年要想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虚心学习。青年要经常向书本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这样能增加知识量,拓宽视野。周恩来强调在教育工作中要经常开设业余进修组织,给青年人多点时间学习。青年要向老前辈学习,不能只看老前辈的不足,不看他们在科学技术上的学问和经验,要向一切有学问的前辈虚心请教,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不能固守自封。二是大胆创新。周恩来指出,要想在科学技术上得以发展,仅依靠前人的知识经验是不行的,青年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怕困难失败,勇于探索。周恩来强调,“在科学研究中,要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学术上的自由讨论,以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青年人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通过劳动锻炼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说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如果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况下,不学习是可以的,因为可以依靠手艺过活。但在现代社会中,不学习肯定是难以在这复杂的社会中生存的。相反,教育如果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脱离生产和劳动,教育自身也是难以发展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把我国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先进的工业国,摆在青年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通过劳动锻炼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建设新中国。周恩来强调,“过去,到底是工业救国还是教育救国,争论不休,我们是先来个政治救国,现在把工业与教育结合起来”,可见周恩十分重视生产劳动与学习的结合。我们既要加强青年思想工作,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重视他们的生产劳动锻炼,加强科学技术学习,才能实现我们的强国梦。广大青年要明白,如果没有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也就不会有如今的文明生活和幸福未来。因此,周恩来鼓励青年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坚决消除轻视劳动的错误想法,积极实践,在生产劳动中不断培养不怕吃苦的革命精神和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周恩来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调整教育结构,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加强基础教育与就业教育间的衔接,使教育结构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周恩来特别重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他说只有普通中小学教育而没有职业教育是不行的,必须努力发展和办好职业教育,为生产战线培养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合格的劳动者,这样才能解决好劳动后备军的培养问题,才能为实现祖国现代化提供专业人才和劳动保障。

三、青年教育德育和智育要双管齐下

如果说智育是在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知识层面提高青年素质,德育则是在思想道德教育层面提高青年人的素养。青年的成长不仅需要智育的培养,更需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德育和智育要双管齐下。因为德育与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只有两者双管齐下,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才能达到教育的根本目标,才能够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全才,才能使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周恩来为了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深谋远虑,鞠躬尽瘁。他非常关心青年的成才问题,关注青年德育培养。在担任总理期间,他多次给学生做报告,强调青年学生学习应该首先明确“为谁服务”的问题。1950年夏天,周恩来在对北京高校毕业生的讲话中提出,青年学生“必须先解决方向问题”,从实质上讲就是政治方向的问题,这个政治方向,就是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现代化服务,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周恩来认为仅仅学好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智育无法取代德育的基础地位,没有德育的引导,一切智育都是空中楼阁。所以青年人要认清方向,明确学习目的,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才能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周恩来对我国教育的许多重要问题,都做出了科学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尤其在青年智育方面形成了很多独特而富有远见的观点。学习周恩来的青年智育观,对于青年的健康成才,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和美丽的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12.

[2] 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43,13.

[3] 周恩来经济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16.

作者简介:黄丹丹(1992- ),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猜你喜欢
周恩来智育青年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