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 王金兰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生成;教师回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49—01
从传统授课模式来看,“问题生成”是一种意外收获,而从新课标要求来看,“问题生成”则是一种常态的追求。在部分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有些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成内容缺乏相应的价值判断,且不能机智、成熟、准确地进行回应,或者是虽然有合理、精美的预设,但是对学生在课堂中发现的即时性问题常常感觉难以回应等等。针对这一种现象,我们需要从自身改变心态和观念,认真对待、注重实践、寻求对策。
一、 问题生成环节的预见与处理
1.深入了解生情。首先,需要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每位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习惯、性格特征等等;其次,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把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产生何种疑问等等。
2.深入钻研教材。教师处理课堂生成环节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一般情况下,学生问题生成环节可以概括为“疑、岔、误、争”四个方面,产生疑虑、思维反向、出现错误、发生争执。教师只有做到胸有成熟,才能游刃有余。
3.沉着应对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表现,实则也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因此,教师对此的反应也是课堂内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更是课堂灵性的一种表现。面对生成环节,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看成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契机;另外,教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备课和实践妥善处理这些现象,并做好适当引导,培养学生提出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关于教师回应策略的实践研究
1.随机应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活跃的教学氛围,积极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另外,因为农村学生相对来说较为保守和传统,所以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步骤、策略等并非一成不变,教师需要根据实时的教学状态,随机应变、灵活调整。例如,在教学《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山到底会不会进行思考?”这一问题不在预设问题中,于是笔者调整了教学步骤,抛出以下几个问题来贯穿教学内容:“山会不会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的思考方式”“与山的思考相比,他们的思考有哪些差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引导,顺利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移花接木。在课堂教学的生成环节中,有些问题都是学生发现的。如果这类问题影响到这节课的进度,教师可以一语带过,通过生成的问题过度到重点内容上,也可以移花接木,转化成课后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而不影响整节课的进度。
3.以静制动。對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并非需要当即进行讨论和解决,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给予学生表达、商讨问题的时间,推动课堂探究的进行。例如,在学习《渔夫》这篇课文时,有同学对文章的主角产生了质疑,不知道谁是该篇文章的主角。虽然这个问题不在笔者的预设问题中,但是笔者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于是以这个问题为契机,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他们讨论的结果也大不相同,有的认为是屈原,有的认为是“渔父”。对此笔者非常欣慰,因为他们不仅敢于提出异议,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且这两个答案也是各有各的道理。另外,学生通过讨论,对人物的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的认识等,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生成与教师应对策略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了生成性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对策略的重要影响。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而且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如源头活水,它彰显了课堂氛围的活跃,也印证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如何掌握相应的回应策略,提升回应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