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导
“情”即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本条件。“思”是思想与思维,学生要能“思”、善“思”,方能事半功倍。“情思”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其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时常让学生倍感头疼,学习起来也较为吃力。那么如何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富有乐趣的活动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要将“情”与“思”融入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思想、情感与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在一个以情促思,以思生情,“情”与“思”交融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积极探索数学奥秘的学习欲望。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外,也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以人为本,以情促思
教师和学生是情思交融课堂中的两大主角,教师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是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跟随教师的步伐探秘寻踪,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情思交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彰显自身的人文情怀教师魅力的同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自己满怀的激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勤学、好学的思想意识。
在“情思”的课堂中,我们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激活他们的学习情感。在教与学的体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不以“优”而喜,不以“差”而恶。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问题,回答出错,有时甚至不知所言,此时不能贬低他们,而应给以更多的鼓励和引导,把他们的思路引到问题的本质中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找出他们解题思路出错的症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之情,并且成为学生的朋友。“亦师亦友”是师生关系的至高境界,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
二、勤而好学,以情启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自化”是教师获得终身发展的前提,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坚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走出一条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自主发展之路。教师要博览群书,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而学生也会在教师“身先士卒”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探索数学,研究数学。
在网络信息时代的环境下,学生接触的事物更多样,其思维方向更加多元,他们对知识、对世界都充满着极强的好奇心,他们想学习新知识,却苦于无“法”,因而他们要学好数学必然需要教师的敦敦善导。在情思交融的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情”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情感的熏陶之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实现“化人”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查看与数学相关的文化知识,既能扩展教学内容,又可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内涵与思维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的“以身作则”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学生会在“情”的促动之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启“思”的动力,迎难而上。
三、融入生活,丰富情思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它啟迪人生,是探索数学知识的基础,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思”。数学教材的内容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然而教材内容所呈现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既是如此,教师应先确定要“教什么”,然后再研究教的方法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情思”教学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数学焕发鲜活的生命力,丰富“情思”教材内容,也让学生充满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把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相结合,挖掘学生身边涉及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的现实问题,使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进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直角、钝角、锐角”之前,教师可先告知学生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去预习与分析,让他们在自己身边找一找,把带有“直角、钝角、锐角”的生活用品分别记录下来。在课堂开始之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直角、钝角、锐角”三种角度的概念和判别方法等。
四、引导实践,以思生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获得“真知”,教师必须在教学上多用些心思,科学制订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一步步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让学生积极地互动与交流,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方法方式去分析、思考问题,发散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快乐,进而让学生从内心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从“要我学”走进“我要学”的状态中。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体体积”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圆柱和圆锥模具来进行教学。教师可拿出两组模具,每组模具都是同样高度,然后让学生用沙子装满圆锥,再倒入圆柱里面,并记录每次实践的数据。做完之后,让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这两组模具的容量加以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向他们讲述其中的原理,剖析这一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这样趣味性强的课堂实践,既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可以促使学生“思变”,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组织学生对数学知识科学合理地提出假设和猜想,大胆地进行推理、验证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将数学知识系统化,融会贯通,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促使教师应积极创新,探寻“情思”的教学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把学生的兴趣、认知与情感紧密结合起来,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之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与反思,进而实现“以情促思、以情启思、以思生情”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