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可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当前,受诸多因素影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发展相对滞后等情况,针对“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这一话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做实师德师风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职业态度、精神修养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分层管理、分类实施的办法,建立师德师风工作机制,比如实行“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机制,即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立师德、正师风,认真履行《师德师风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师德考核奖惩办法》,采取动员号召、同伴互助、先进感召、实践反思四种方式,开展“五评”活动(教师互评、学生参评、家长点评、领导考评、干群监评),实行师德考评“六挂钩”(与安全工作、关爱学生、日常考勤、工作绩效、专业发展、家校联系相挂钩),扬师德正气,树师德新风,推动整个队伍爱岗敬业,扎根乡村,奋发进取。
二、做好成长规划
1. 制订成长规划。在发展过程中,学校要确立能够体现广大教师意愿与需求的发展目标,引导每位教师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分析自身特点,找准自身定位,做好目标评估,制订专业成长规划书,建立个人档案。如青年教师的“二五十”成长规划,就是做到“两年合格、五年升格、十年风格”;中年教师的“学名师·当名师”发展规划等。
制订成长规划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位教师的总体情况,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优势,做到把每个人都安排在让他可以闪亮夺目的岗位上。
2. 开展行动计划。引导每位教师根据成长规划,厘清前进线路,合理安排进程,为自己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比如做到每周至少听、评课1节,每月撰写教学心得1篇,每学期执教公开课1节、精读教育专著1本、撰写教学论文1篇,等等。
3. 落实评价体系。有效的专业成长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教代会”讨论、决议,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实行量化考核,让每一位教师真切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从而在自我实现中体验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做强校本科研
1. 加强读书学习。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提升教科研能力成为每位教师的必然诉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我们可以制定诸如“读书活动五个一”的要求(即日学一小时、周写一心得、月读一本书、季开一讲座、年评一次奖),深入开展书籍漂流阅读、读书征文竞赛、各种朗诵会等活动,让读书活动成为校园活动的主题。
2. 实施校本培训。要贯彻“大培训”理论,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参与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一是扎实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造就一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型教师。二是努力做好学历提升培训,促进教师向学者型转变。三是深入实施继续教育培训,推动教师向科研型转变。
我们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大力实施教育行走,如邀请全国或省市知名专家到校开讲座,派出骨干教师、名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等外出听课培训、跟岗学习等,每次返校后可由专人作专题报告、执教公开观摩课,做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
3. 开展结对帮扶。学校成立工作小组,出台帮扶方案,帮扶对象之间签订帮扶协议,进行捆绑考核,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帮扶对子”。帮扶活动不仅在校内,也可以在校际开展,如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与师范类院校开展合作共建等,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开展支教交流、顶岗置换、进修研训等活动,助推专业发展。
四、做精团队建设
1. 打造学科团队。一抓理论素养。为了使教师拥有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前沿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可以为教师征订各种不同的专业杂志,通过自学阅读、同伴互助、专题研讨、专家指导等方式,推动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在更高层次上思考学校发展和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同时,通过团队学习带动个体学习,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二抓集体备课。为了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可以引领各教科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四步曲”(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后反思),凝聚集体智慧,抓实集体备课,促进以老带新,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推动学科团队的专业成长。
三抓微课教学。为了使教科研活动更加简洁、高效,我们可以尝试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做小型的微课教学,引导教师在充分做好课前预设的前提下,依课堂生成的实况展开教学。如果课堂的生成偏离预设,则教师应在课时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即时生成的现场环境里,发挥课堂机智,把握生成资源,灵活调整预设,使其与学情需要更贴切,使逐步改进的预设与不断涌现的生成相互支撑、和谐依存,达成动态平衡。
2. 培养骨干团队。制定《骨干教师选拔标准》,经过层层筛选,选拔出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骨干团队,建立成长档案与定期考核标准,坚持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培养模式,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诊断问题,从中选择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论证,拟定研究方案,形成校本课题,逐级向上申报。
培养骨干团队可以稳定教师队伍,推动骨干教师在满足现有教学水平的同时,寻觅更大、更高的人生追求。
3. 打造名师团队。出台校内名师评选细则,开展涵盖师德、教学、科研、培青、示范引领在内的“五项评比”活动,规范评比程序,实行阳光操作。校内名师享有进修培训、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和提拔任用的“四优先”待遇,每三年评选一次,循环推进,不搞“终身制”,参加高一级名师评选的教师必须是校内名师。评选校内名师是一种价值取向的引导,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价值氛围。校内名师能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让其他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力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小康不小康,關键看老乡。”乡村,有连绵不绝的群山沃土;乡村,有生生不息的父老乡亲。让我们把根留住,不忘初心;把根扎稳,让乡村教师队伍血脉相传;把根扎深,让乡村教育的明天好好延续!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水门中心小学?摇?摇?摇?摇责任编辑:朱蕴茝?摇?摇?摇?摇刘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