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艳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桡动脉穿刺术是一种介入治疗的手术,在临床上有化验动脉血标本检查、血气分析、放入导管进行动脉造影检查、做动脉血压监测等作用。PDCA循环把质量管理分成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要求对工作作出计划,实施计划,再检查实施的效果,最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到下一循环解决[1]。有研究表明,将PDCA循环管理工具运用到医院中也有较好效果,将其应用在护理领域能有效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护理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选用我院77例桡动脉穿刺术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工具,取得不错的成效,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桡动脉穿刺术患者150例,分成对照组73例和PDCA组77例。对照组中,女34例,男39例,年龄53~75岁,均数为(64.52±5.36)岁。P D C A 组 中,女3 6 例,男4 1 例,年 龄5 4 ~7 5 岁,均 数 为(64.89±5.67)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基本保持相似(P>0.05)。
PDCA循环管理工具:一:管理:成立管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副组长为副主任护师和责任组长,对桡动脉穿刺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分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对全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其中每位医生和护士管理好自己的分管床位患者,在护理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记录下来,每两个月进行PDCA循环方式讨论。二:实施PDCA循环管理工具:(1)P阶段,收集我院2017年2月~2017年7月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73例,将发生的所有并发症进行统计,在2017年8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后,每两个月收集一次数据,对并发症进行总结。如第一循环中出现的原因有压迫和人为原因。压迫原因:压迫时间不合理,时间过短,导致受压处皮下出血;时间过长,使受压处缺氧缺血。人为: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同,护士没有严格按照流程执行,病人血管各有差异,依从性不够。(2)D阶段:对于第一循环中压迫因素,给予规定合理压迫时间。人为因素可以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穿刺规范培训,护理人员可以改变穿刺方法,并仔细观察穿刺口,以及周围皮肤情况,严格按医嘱要求执行。(3)C阶段:将第二循环的数据和第一循环遗留的问题进行比较,得出第二轮循环有无达到预想效果,若达到继续执行,若未达到效果继续推出下一循环。(4)A阶段:将本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再重新解决,主要解决重度并发症,两个月讨论一次,分析原因,探讨改进计划。
观察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包括:压迫部位肿胀、桡动脉闭塞、皮下血肿等。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DCA组在二循环、三循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相比[n(%)]
PDCA循环管理工具的主要特点是寻找问题、探讨原因、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持续改进,这样不断赋予新的措施能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改变以往只追求结果而不考虑过程的管理模式[3]。
刘璞娉[4]研究表明,桡动脉穿刺术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能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得出PDCA组在二循环、三循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于PDCA组首先成立管理小组,对桡动脉穿刺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分组管理,制定相应的计划,再学习相关知识,从根本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实施PDCA前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实施PDCA后两个月收集一次发生并发症的数据,进行总结,找出为何会发生这种并发症,并想好应对措施,在将应对措施实施。在第二循环结束后再收集发生并发症的数据,将其与第一循环留下的问题进行比较,看第二循环是否达到预想的效果,如果达到就继续执行下去,若没有达到的就放到下一循环进行解决,探讨改进计划,并实施,最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依上所述,桡动脉穿刺术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