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平,邱优霞*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上海 200240)
临床一类常见恶性肿瘤即为乳腺癌,其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若要促进治疗效果与生存率的提高就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现阶段,临床上常借助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中药辅助治疗等治疗乳腺癌[1]。而患者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身心遭受严重打击而有诸多消极情绪出现,生活质量降低。所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很有必要。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乳腺癌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与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相符,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妊娠期、哺乳期及不能配合本次研究患者不在本次研究对象之列。患者年龄在22~42岁,平均年龄(31.4±2.9)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两组数据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对照组患者,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密切观察,严格按医嘱对患者使用镇痛药,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饮食护理:受病痛折磨,乳腺癌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均较差,身体比较虚弱,因而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化疗后,需同其积极沟通,对患者的饮食习惯予以了解。若患者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则叮嘱其在饮食方面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而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一律禁止食用[2]。同时,刺激辛辣极强的调味品也不得进食。每日需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诸如西瓜、苹果等水果可适当食用,让自身抵抗力更强。为将体内癌细胞数目减少,护理人员可嘱咐患者在治疗后对抑制癌细胞的食物予以使用。(2)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多次的化疗与手术,强烈的身体疼痛和高昂的治疗费用让患者承受的巨大的生理与心理负担,进而极易出现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慌及抑郁等,护理人员需定期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行为时刻关注,帮助其从心理阴影中走出。同时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疾病的治愈率及存活率告知患者,并借助成功治疗案例激励患者,将其负性情绪消除。若患者不知病情,护理人员在与之交流时,需对自身的语气和态度多加注意,同患者家属一起隐瞒病情,并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3]。(3)功能锻炼:当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运动能力,帮助其做简单的肢体功能锻炼。在术后第二天,叮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适当运动前臂和肘关节,术后一周,结合患者情况,继续锻炼肢体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当患者在锻炼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况多加注意,若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实施抢救。
若患者能够忍受疼痛,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即为轻度疼痛;若患者痛感明显,患者无法忍受,需借助止痛药物方可入眠即为中度疼痛。如果患者痛感强烈,就算服用止痛药物,也无法正常入眠,甚至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出现则为非常疼痛。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有调查数据值,以(±s)、%表示临床观察指标,检验采用t、x2,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近年来,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增加了女性的压力,进而也使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而每一项治疗都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身心[4]。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均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存在,内心自卑感强烈,不愿与人交流沟通,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进而导致疾病复发。所以乳腺癌临床护理最重要的就是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综合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人性化、主动性特点更加鲜明,其除了重视病理因素,也对患者的心理非常重视,致力于将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缓解,为术后恢复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展开相应的上肢训练,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乳腺癌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疼痛程度的降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