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博
摘 要:移动互联网给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STEM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为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突破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关系到未来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质量,更关系到未来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在STEM教育背景下,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STEM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058-0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和作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1]。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2]。STEM教育以跨学科知识融合为理念,强调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可感知的情景中,通过实践操作进而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3]。
一、STEM教育概述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了名为《科学、数学和工程本科生教育》的报告,强调要“加强大学教育并追求卓越,以使美国下一代成为世界科学和技术领导者”[4]。该报告首次提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融合的理念,最初的英文縮写为SME&T。STEM教育逐渐在素质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
STE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虽然STEM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但实际上STEM教育的设计原理同从幼儿园(新加入STEM早期教育)到大学的课程都能进行整合。工程思想的融入,加强了课堂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的连接,强调了专业人才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内容,强化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5]。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具备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3个方面、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6]。 根据图1所示的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幼儿园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对0—6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专业人员。他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这种核心素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师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未来幼儿园教师质量的重大工程,关系到祖国代代儿童的成长。
三、STEM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模型建构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借助互联网和技术手段的运用,达成STEM教育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文章建构了STEM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模型,该模型系分层级模型,从运用STEM教育到落实核心素养,可从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两个方面进行建构。外部保障体系包括互联网技术支持、跨学科内容整合和教师团队整合三个部分,外部保障体系从课程设计和学习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来实现教师的教。内部保障体系包括项目驱动的学习目标、操作体验的学习过程和自我管理的学习评价三个部分,内部保障体系主要指向学生学习的感知、记忆、情绪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学习者学习内部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学生良好的学。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交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高。
1.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STEM教育强调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社交和学习工具,教师利用手机APP辅助教学软件(如蓝墨云班课等),将学习资源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直接推送到学生学习终端的手机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突破了课堂45分钟的局限,实现课堂内+课堂外的统一协调。如在学习《学前心理学》第六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时,教师可提前将相关资源发送到蓝墨云班课中,让学生提前阅览和学习,这些资源包括视频、文本、图片等,教师将重难点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提前推送,学生课下浏览,或形成一定的理解,或产生一定的问题,这些理解和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进而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STEM教育强调真实情景下的问题解决情景的创设,通过录制真实情景的幼儿视频反映出幼儿言语发展的现状、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意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性思维、自主学习和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
2.以跨学科内容组织教学
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包括六大学习领域,分别为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和社会的协调、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以及教育实践[7]。涉及的课程科目繁多,具体见下表。
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也能体现这种整合性。如上表中教育类核心课程中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设计,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在以往的分科教学中,这是五门课程,但是在STEM教育整合课程的理念下,将其整合为一门课程。也就是说,这五大领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都是相似的,只是根据不同的领域内容,选择与内容相适宜的教学方法,这就体现了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的整合。除此之外,还可运用STEM教育实施方式进行以学科课堂为主要形式的多学科整合。如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这几个学科整合为自然科学类课程,这些课程中可生成由教师引领,学生操作、创设的科学小实验、众创空间等内容,可与五大领域中的科学领域相融合;美术(包括书法)、音乐、钢琴、声乐、舞蹈、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可与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相融合;思想政治课程可融入全部的学科课程中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当教学以多学科整合的形式出现,以具体情境下产生的实际问题出现时,学习不再是单纯地获取科学或数学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整合
STEM教育在實施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PLCs)。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发展的一种培养方法,给教师和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提供共同的时间来合作并计划教学。研究表明,这种方法会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8]。而当STEM教师参与到专业学习共同体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所提高[9]。
参与专业共同体的教师可由相同领域的教师和跨学科领域的教师组成,讲授的内容经常在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共同的备课时间推动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而且在一个学年内要保持同样的跨学科教师组合[10]。理想情况下,教师团队由为数不多的教师组成,大约3—5位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为100—150人[11]。
在STEM教育的理念下,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整合体现在每周的共同备课上,教授相同学科的教师统一集体备课,共同商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核心教学要素。教授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在固定的时间相互聆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最终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相互渗透,真正实现跨学科的整合教学。如教育理论组与自然科学组的教师在集中时间的组会上,就数学知识和数学教法课的内容相互商讨,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要教给学生怎样的数学知识,以便能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并最后化为实践能力去影响幼儿。经过商讨总结:在数学课上,着重数学基本理念的传授以及培养学生能动手动脑创设幼儿思维小实验;在数学教法课上,则着重教授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创设的小实验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以项目驱动、操作体验和自我管理为特征的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项目驱动就是以项目方法作为教学单元,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项目,教师提供信息,并不跟随课本中的逻辑发展,而是紧跟着学生思维的趋势进行。帕克把学生对行动的兴趣和计划列为项目方法的核心,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专注于生活,投入到让人感觉到满足而值得从事的活动中。
STEM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操作和体验,这既是STEM教育的特色,也是多学科整合的切入点[12]。因此,可熏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与人文底蕴等发展核心素养。如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为一首乐曲编排动作,进行整合的探究。
明确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自我调控自己的行为。通过参与评价量规的开发,学生树立了对评价模式的自主意识,并清楚理解将要从哪些方面评价学习以及如何评价学习。如学生可决定自己的美术作品(手工、剪纸、绘画等)达到期望标准的程度等。当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会了解自己的强项与弱项,从而根据目标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对自己负责,进行自我管理。另外,信息反馈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调控。在蓝墨云班课的测试活动结束后,马上可以得到每名学生对该测试的数据分析,包括每道题目的正确率,这样学生和教师可以清晰地知道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评价调控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师生点滴的努力。移动互联网给当下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STEM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为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突破口。教学改革需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入手、从外部保障机制和内部保障机制入手、从实践活动入手、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入手,努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