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2019-04-26 01:11李浩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监测方法实验探究

李浩

【摘要】麻醉在,临床手术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麻醉是否成功直接决定着手术是不是能够顺利实施。麻醉学中麻药的使用剂量是要科学掌握的,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就几种常见的麻醉尝试监测方法做一简要的分析,以便同仁在临床中借鉴。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实验探究;进展展望

临床手术离不开麻醉师,麻醉在临床手术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麻醉是否成功直接决定着手术是不是能够顺利实施。因此,麻醉学中麻药的使用剂量是要科学掌握的,对麻药使用剂量的控制要恰到好处,这就是我们本次要讨论的关键问题:如何监测麻醉深度?传统的麻醉深度判断方法都是靠医生目测观察感觉,如观察被麻醉者的意识是不是清晰、呼吸是不是达到麻醉状态、脏器官的循环系统是不是跟平时有多大差别等等,所有这些方法都不能准确的保证评价麻醉深度是否恰当。笔者现结合临床实际就几种常见的麻醉尝试监测方法做一简要的分析,以便同仁在临床中借鉴。

1麻醉深度判断的重要性

人在全麻状态下,人体的各种器官的功能暂时就会呈现一种惰性的状态,犹如计算机的睡眠状态。对患者起到催眠的作用、镇痛的效果、以及使肌肉呈现明显的松弛状态等等。整个麻醉过程中,处于麻醉诱导这样一个阶段,这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后直到清醒为止。对不同类型的手术和不同的麻醉的目标的患者,其麻醉药量是不同的,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麻醉不成功事故有很多种情形,例如,当麻药过量时,会给患者造成缺氧,对患者的脏器官造成伤害性刺激,严重时致使器官衰竭、暂时丧失功能、同时也会给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抑制各种神经的功能,以至于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等问题。假如麻药用量不足,则不会起到麻醉功效,造成手术中患者意识清醒,身体动弹影响手术的实施;麻药用量不足也会造成患者有感觉而影响治疗和抢救的进行。

2麻醉深度的标准与效果评价

近些年来,麻醉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随之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例如,现如今的麻醉药物在制药过程中,合理加入了催眠的成分药,也加入了起镇痛作用的药物成分,此外,以起到松弛肌肉等成份的药物也不同程度的加了进去。客观的说目前,我国的麻醉技术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近几年的临床实践效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对麻醉深度的研究上,一是国内医学界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标准;二是对麻醉深度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不过,现在我国己经有医学专家开展了以麻醉深度为主题来探索这一课题研究,他们认为麻醉深度的标准应该用患者机体是否出现应激反应来作为研究标准的基础。但是,由于患者的躯体在药物的作用下,应激反应技能是否受到抑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研究过程操作模式都得不到一个很明朗的数值度。因此,客觀的评价这一研究只是一个探索研究的状态。综合目前的各种观点概括的说,对患者麻醉时间区间内,如果达到麻醉效果,也就是患者处于无反应状态的同时,又不会对患者产生伤害性刺激,就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麻醉深度。这一结论目前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一致认可。

3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3.1熵指数

熵最早的概念是1949年被第一次定义的。在医学上的应用采集和处理脑电等生物电的,所以我们一般叫做平均信息量。我们常常把3个电极传感器安装到患者的前额,用3个电极感应器来采集捕捉患者原始的脑电图信号和肌电图信号,通过电极传感器来收集、分析形成脑电图和肌肉电图,然后运用频谱熵运算程序计算出状态熵和反应熵数值,最后根据分析计算出来的参数来判断麻醉深度。

一般情况下,在麻醉期间,通过比较状态熵和反应熵两个参数值来评估麻醉的效果是不是适宜的。临床实践表明最为合理的数值为40-60。这就是利用熵指数来检测和量化麻醉深度的基本原理。这一监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来指导手术麻醉用药的量的大小来掌握麻醉的深度,从而使麻醉用药达到患者一个最佳的麻醉效果。这种麻醉检测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患者的眼运动、咳嗽、体动等神经功能暂时的异常往往会造成对检测过程形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影响熵指数的检测参数,致使熵指数假象,从而影响对没催深度的检测。此外,如果患者患有癫痫、神经异常、精神失常等病症,也会造成熵值与实际没催深度不符的现象,影响熵指数的检测。

尽管熵指数检测麻醉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近几年的临床应用情况来看,熵指数检测麻醉深度的方法在国内外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特别在国外欧美医学领域把熵指数检测麻醉深度的研究称之为麻醉趋势研究,临床应用效果反映较好。在目前医疗领域和临床文献研究证实该监测方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3.2脑电双频指数

随着麻醉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成为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中比较公认的一种方法,是目前临床应用中最为实用的比较可靠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该监测法是在脑电图功率谱和频率谱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分析获取的混合信息拟合数字,这一监测办法己经成为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的麻醉深度监测办法。据相关文献记载和媒体报道,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该方法能较好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变化,能够非常灵敏的预测患者麻醉后体动、意识状态、神经感觉的状态。同时可以根据患者麻醉后肢体活动状况、意识状态、神经感觉状态的变化情况,来调节麻醉药物的用量,是目前采用仪器检测麻醉深度较为准确、比较权威的方法。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脑电双频指数值范围设定在0-100这个区间。这个区间的不同数值显示患者的不同状态,详见对照表1。

通过对照表1可以清晰的看到:当脑电双频指数值显示在40-65之间的时候,为麻醉状态,是理想的麻醉深度。

3.3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来监测麻醉深度是通过对患者的声音刺激,然后通过听觉传导通路,经脑干至听觉皮层到达联合皮层的生物电波形来分析监测麻醉深度的。

(1)在适用麻醉镇静深度的检测的情况下,分为三种情形,其对照表如表2所示。

(2)在全麻状态下,一般分为镇静、镇痛、肌松和抑制伤害性反射五种状态,对照表如表3所示。

AAI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方法比较,监测更为敏感,监测的结果出来的时间会更快,特别是在患者麻醉的诱导期和苏醒期尤为突出。

3.4其他监测方法

目前医学上麻醉深度的监测方法还有很多,生命体征监测麻醉、Narc0trend麻醉深度监测、患者状态指数监测、脑电信号的复杂度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监测法、脑状态指数监测法等。至于哪种监测方法更为有效,要根据不同的临床应用来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4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展望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医学科研氛围越来越浓厚,业内医学研究工作者对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己经引起了更多专家、学者和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更多的研究团队加入到这个研究课题中来,同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的出来的方法也是百花齐放,成果喜人。纵观各种麻醉深度研究的方法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同时,科学研究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存在缺陷也在所难免。那么,在麻醉深度监测研究过程中,无论哪种研究方法,都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结合患者的体能特征、手术特点、实施对象来实施麻醉,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麻药的种类、药物更新换代等因素来控制麻药的使用量,最大程度的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度伤害,切实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监测方法实验探究
电力在线监测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低频噪声的危害及监测方法
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状态的监测方法
配电站运行安全监测系统研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