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玛草吉
摘要:藏戏来源于宗教文化之中,其中包含藏区人民对生活以及信仰的感知,是结合了雪域高原中自然、人文特征的产物。藏戏中有极为丰富的舞蹈表演艺术,综合了无声以及有声的共同表达。并且藏戏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丈中站在藏戏的角度,对藏戏中舞蹈艺术与表演形式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藏戏舞蹈艺术和表演形式做出理论层面的贡献。
关键词:藏戏;舞蹈艺术;表演形式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152-01
一、简述藏戏艺术
早期的藏戏表演形式主要是以佛教经典、故事等作为内容,佛教的教义以及良善守持是其主要思想,为民众阐释教义,劝导民众一心向善。藏族密宗存在于王权分割的时代,经过上乘教义融入到藏地文化体系中,并且在其后的发展中逐渐变成藏地文化内容的基础内涵。藏戏当中包含极为丰富的佛教教义,其艺术特征和文化價值来源于藏地人民对和平、博爱以及平等的无限向往。
二、藏戏中的舞蹈艺术
藏戏是一种充分结合有声、无声表达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藏戏中的舞蹈艺术是其无声表达的一种方式,主要是经过形体语言向受众表达的目的。
藏戏当中的的舞蹈是由温巴、甲鲁、拉姆动作组成。并且根据不一样的艺术特征组成不一样的舞蹈艺术表演形式,具体包含:其一,固定动作:谐玛囊塔,这个动作主要运用在融合视听中。其二,权利动作:查杰,这个动作一般都是用在国王、权臣的角色中。通常都是剧目中的男主角使用,并且在实际戏剧中根据角色的年龄、身份会有相应的调整。其三,反衬动作:勤查布,这个动作主要是用来塑造反面的角色,其动作大多都较为夸张,经过动作冲击造成反差,来展现反面角色的特征。其四,衔接动作:丁杂,这个动作主要是用来衔接步伐与身段之间的动作,丁杂动作更加灵活和小巧,通常都是在脚下发力,对整体动作进行协调。其五,仙女动作:拉姆查布杰,这个动作是用来塑造仙女角色的时候使用的。在剧目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常存在于整个表演过程中。其六,拉姆步伐:拉姆孔母缀,这个动作是用来塑造拉姆的,例如猎人或者王子等。其步伐特征是小画圈步伐。其七,出场舞:牡查步,这个动作主要就是在背对舞台进行表演的时候使用,通常都是剧中的女角色使用,动作对于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要求演员落落大方地完成。其八,女性的衔接动作:董追,这个动作主要是剧中女性衔接动作的时候使用,其在动作衔接的时候可有效融入到动作当中,继而让动作更加协调自然。其九,男性的知觉动作:杰查布,这个动作是藏戏中男主角使用的,例如国王或者王子等。在实际表演当中,一定要综合不同角色各自的特征,对节奏、力度与幅度等进行调整。其十,脚下动作:丁咋,这个动作跟董追有些类似,主要是用来衔接脚下动作的,但是同董追不一样,使用丁咋来衔接能让上部动作和抬头动作便得更加灵活。
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对比。藏戏中的舞蹈有独特的特点,其主要的表现是:
其一,象征性,在传统的藏戏中,通常都是经过对自然生物动作、神态的模仿,来表现现实生活和劳作。经过对动作的创作以及再加工来弥补因为模仿产生的生疏,这样的象征表演方式是藏戏中对具体事物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二,拟人,传统藏戏在表现动物的时候通常都是使用拟人方式,经过赋予人、动物的特性,继而切实展示出动物的特征。例如在藏戏《白玛文巴》中,在进行海底取宝情节中,海底动物使用拟人的表达方式,切实营造出戏剧的环境,表达出剧目情感。
其三,对情节以及舞蹈进行良好的结合。在藏戏表演过程中有很多民间歌舞,这些内容被穿插在情节不同的场景中。
其四,面具特点,在藏戏表演当中通常都会使用不一样的面具来增强表达效果,这需要将面具同角色特征相结合,使用大小、形状、颜色等都不一样的面具来营造多种类型的气氛,展示出不同角色的特征。
三、表演形式
藏戏主要的表演形式就是热巴剧。热巴剧是一种同时兼具说、唱、舞蹈、杂技的综合性舞台戏剧,其有十余种戏剧类目,在西藏地区广泛流传。热巴剧在佛学东渐时期形成,其在佛学传到西藏地区之前已经具有基本的模式了。热巴剧有十几种剧目,比较著名的有《米拉日巴传》,这部戏剧是依据米拉日大师生平经历改编的,其影响范围极为深远。热巴剧被西藏地区本土文化影响,热巴剧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场、正剧表演和尾声。并且热巴剧对于现代热巴舞有极为巨大的影响,现代热巴舞基于热巴剧的折子戏形成,并且融入新时期舞蹈演员对时代以及热巴的思索,让热巴在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能适应现代舞台的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站在藏戏的角度,综合剖析藏戏中的舞蹈艺术和表演形式,对藏戏中舞蹈艺术的形成以及特征进行归纳,对藏戏的主要表演形式——热巴进行分析。并且对这个问题从不同视角进行探究,例如从现代艺术的角度对藏戏特征等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