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君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音乐教师将图画运用于低年级音乐教學的途径,提出运用“图形谱”将音乐形象化和具体化、运用简笔画使音乐内容变得直观而有立体感、通过“走楼梯”的方式降低音乐理论的枯燥感等教学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激发学习情趣与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 趣味教学 图形谱 简笔画 “走楼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129-02
音乐以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开设音乐课程,能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学生对世界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知。小学音乐课程,是学生开始接触音乐的有效途径,是开启学生音乐智慧之门的钥匙,但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和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如要将音乐这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转化为动情的艺术,使其变得可动、可知、可视,增强音乐歌唱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拨动儿童兴趣情弦,增强儿童的音乐审美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
运用图谱进行音乐教学,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将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节奏等传递给音乐学习者。对学习思维还处于形象、具体阶段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图形将“无形”化为“有形”的音乐教学方式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具体形象与抽象艺术之间的桥梁,能够激发他们对音乐、对歌唱的学习兴趣,而兴趣一旦被激发,音乐学习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一、图形谱——将音乐形象化和具体化,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图形谱指的是用点、线、面等图形或者不同的符号,通过视觉感知的方式将抽象的音乐音符或者音乐形象呈现出来,体现音乐作品的旋律走向、节奏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如果我们能用直观的画面激活音符表达的意义,定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演绎出歌曲的韵味。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借助“图”的直观性与简约性,通过“对比”“展现”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聆听的习惯以及观察、分析音乐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感受点,使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
例如在教授《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时,笔者通过形象的浪花(如图1)把学生从“欢快的节奏”带到“抒情的意境”中,柔美的线条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对音乐的直观感受,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歌唱、体验,从而把握音乐作品之内涵。
实践证明,着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借用色彩艳丽、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图谱形式呈现音乐,使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美丽的图画是凝固的音乐,优美的乐曲是流动的画面,音乐与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在教唱河南歌曲《编花篮》时,“朵朵花儿开得艳”两个乐句成为了学生演唱中需要攻克的难关:学生不是把“前一句”重复两次,就是把“后一句”重复两次。歌曲的纠错过程使得笔者很是费劲,不断思考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唱准。为此,笔者尝试用直观的图形将难点处的“附点音符”进行“特别”展示,“花与叶”的呈现(如图2),让课堂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为学生呈现色彩鲜艳和生动形象的图形谱,营造了和谐愉悦、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化无形的音乐节奏为有形的图谱,使学生对本首歌曲音乐旋律的走向和力度的强弱有了直观体验与感知,从而引导学生深深体验和领悟音乐中所蕴含的美。
二、简笔画——使音乐内容变得直观而有立体感,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简笔画,它具有简单、形象、概括等特点,而且小学低年级学生本就思维活跃,喜欢写写画画,所以,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不失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简笔画的另一优势是可以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内容变得直观立体,使学生通过音与形的有效融合来欣赏音乐。所以,我们在进行低年级音乐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图画等对歌曲内容进行描绘,将音乐与绘画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具体的画面和色彩,让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这样一来,便能将无形的音乐内容化为有形的五彩斑斓的视觉画面,音乐课堂也因此变得富有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进而促使学生深深领略到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歌曲《愉快的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演唱出如“水波荡漾”般梦幻的节奏韵律感,教师不妨用一艘艘形象的小船(如图3)让学生随音乐的变化体会小船中随波荡漾之美。
三、走楼梯——降低技能学习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不丰富,正处于形象思维高于逻辑思维的成长阶段。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由于忽视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所采取的音乐教学方式使音乐成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除了音乐的动听旋律能带给学生以身心的愉悦感,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令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大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阶训练时方法都比较机械枯燥,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改变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需求。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走楼梯”的方式(如图4)来学习音阶,化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为具体、形象、生动的实践活动情景,从而使歌曲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加强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此同时,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低年级儿童这类学习群体,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将音乐这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转化为“动情的艺术”,让学生在音乐课堂里“看”见音乐、感受到音乐,使学生感到幸福、得到鼓舞与力量。真正美好的音乐课堂,应遵循让学生亲自“体验”与亲身“经历”的路径执着前行,将精心的预设、精美的结构、精彩的生成、精妙的智慧巧妙融合,从而拨动学生兴趣情弦,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