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婷
摘要:时势总是把伟大的人物及时地推向历史舞台。孔尚任作为孔子的第64代孙,受到康熙帝的赏识之后,开始施展自己的报复,然而现实总是骨干的,在经历了一系列官场生活后选择隐居,《桃花扇》终于在1699年问世。《桃花扇》是明清传奇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桃花扇》中每个人都有着特定的标签,比如对主忠诚的史可法、位卑德高的柳敬亭、情操高尚的李香君以及机智钟情但又软弱怕事的侯方域等。本文对侯方域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从侯方域的行为动作、思想以及唱词进行分析。
关键词:《桃花扇》;侯方域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013-02
一、前言
“南洪北孔”在中国戏曲史上可谓是重量级人物,南有洪异《长生殿》,北有孔尚任之《桃花扇》,这一句话点出了《桃花扇》的地位。“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这部作品最核心的思想,剧中主人公侯方域与李香君以一扇定情,至此也开始了两人的人生悲剧。孔尚任突破传统的才子佳人的团圆模式,巧妙的将其爱情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然而结局却出乎意料,相爱的人在颠沛流离之后好不容易相见,按常理应该团圆;然而又让读者认为他们又心甘情愿的分开。《桃花扇》这部作品作为中国十大悲喜剧之一,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深沉的故国哀思和浓烈的亡国之痛,激发读者怀念故国不做顺民而已民族利益为重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在揭露国家灭亡的历史教训。
《桃花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李香君被他人迫害为主,另一条是以侯方域被害为线索。以李香君为线索主要是表现其虽然不是大人物,但是却有大精神,她的行为思想与侯方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李香君作者是极大程度的赞扬,尤其是她的言辞和行为,可以说小人物的大情怀;而对于侯方域而言,可以说是褒贬参半,侯方域承载着作者对于儒家知识分子的期望,他参加过很多政治活动,比如假借父亲之名写书信阻止左良玉发动军队,这样看来他也是具有一定政治立场,但是在阮大铖等人的逼迫下,他只是选择了逃离到扬州,未能力挽狂澜,终究国家破亡。
孔尚任写《桃花扇》的目的是让观众知道:“三百年的基业,是毁于何人?败于何事?”揭示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在他看来,南明灭亡是由于清兵南下和南明王朝自身腐敗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剧中借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表达南明王朝的灭亡,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艺术总纲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可以看出,“借”是指借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的爱情故事,“写”才是作品真正的目的。
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行为举止等,反映出他的多重性格:
二、睿智与钟情
侯方域作为复社文人的代表,他拥有着一定的智慧,对阮大铖等人恨之入骨,在第十四出中,马士英与阮大铖等都来史可法家里,目的是为了拥立福王上位。然而侯方域却立出了福王的三大罪状,同时还有五不可立;在第十八出,史可法将高杰等人聚集在一起,然而高杰、黄得功、刘泽清与刘良佐却因为座位的问题发生争执,史可法求助于侯方域,侯方域说:“目今辕门截杀,这就是军法难容的了”。他先想个办法将这几个人散去,对于他一介书生而言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在第十九出,为了缓和四个人的矛盾,侯方域依然是急中生智,即使并没有将四人的矛盾完全化解,但是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人在世人的眼中都是属于“纸上谈兵”的类型,他们并没有在实际行动中所作为,但是侯方域付出了实际行动,他作为史可法的参谋,面对高杰这样的武将时,他毫不畏惧,依然想尽办法努力帮助史可法解决难题。
这部作品是以侯方域与李香君为线索,将他们的爱情故事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两人的故事从开始贯穿到结束。侯方域对李香君可谓是一见钟情,从媚香楼用扇定情到他在黄河渡口上与李贞丽、苏昆生偶遇,当他听到李香君一死的消息的时候,他不禁大哭起来,而后得知香君并没有死的那种喜悦,可以看出他对香君真挚的感情。《题画》一出,生动了写出了他重上媚香楼的心理活动,这一出实属动人。
三、风流倜傥
对于侯方域的性格特点,大部分还是要从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例如在第一出中,侯方域说到:“即是这等,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第五出《访翠》中,侯方域自己说到:“对三月艳阳之节,……,却也春情难按”,接着又说:“这几声箫,吹的我销魂,小生忍不住要打采了”,这种话语不应该是一个文人所说,给人以放荡之感。他将扇坠赠给香君,毫不考虑,迫切的想与香君在一起,正好与她所说的“春情难按”相对应。在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候,尽管不甘心,但是他却去秦淮河寻花问柳,并且经不起阮大铖的利诱,失去了他应有的政治立场和原则。
四、胆小懦弱
侯方域迎娶李香君的嫁妆都是由阮大铖置办,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李香君要求全部退回去,而侯方域却显得没有立场,生怕得罪魏党;在第十出中,为了劝左良玉停止移兵南下,侯方域假借父亲之名写信,写完信后,为了求得心安他打算让熊大司马过目,接着他又没有胆量去送信,他却这样说:“小弟轻装薄游,只带两个童子,那能下的书来?”最后是说书人柳敬亭替送,更是突出了侯方域的胆小怕事;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分离从他避祸开始,扔下李香君一个人开始投奔史可法,在第二十三出李香君亲口说出侯方域匆匆避祸,留下她一个独守空房,他与香君结婚后,一直都处于逃难的状态,再回到媚香楼后,都没有来得及与蓝瑛告别,就匆匆离去;这些情节都表现出了侯方域为自己的安微而忽略他人,遇事逃避,胆小懦弱。
侯方域的性格胆小怕事更多是在与他人的对比中,他与李香君、柳敬亭等人的对比,首先在身份上侯方域的社会地位要高于他们的,但相反的是他的精神境界却没有像他的地位一样高,李香君拒绝接受阮大铖的彩礼时,侯方域却犹豫了,该送信的时候他又退缩了,反而是说书之人柳敬亭前往。如果只是选择侯方域一个人进行叙述,显得苍白无力又没有新鲜感,反而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可以发现侯方域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五、任性自私
侯方域是一个心气较高的文人,可以说这是所有文人的“通病”。史可法让其与高杰一起,因为高杰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将,正好结合侯方域的智慧,但是在第二十六出中,侯方域因为高杰没有听他的意见,他意气用事并且说:“元帅既有高见,小生何用多言。就此辞归,打听元帅喜信”,可以看出来他这是在讽刺,之后甩了袖子走人,完全忘记了史可法托付他的任务。这样看来,他把个人的荣辱看的比国家的存亡还重要。
对于他在与李香君结婚后就开始逃难之路,为了保全自己,他选择离开香君,进行逃难生活。对于新婚的夫妇而言,这是一个都么心酸的事情,但是对于李香君这样品德高尚的事情而言,眼下是保全侯方域要紧,之后就是无尽的等待。侯方域的逃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逃,即使在媚香楼碰到蓝瑛,因为听过外面的动乱事情,他都没有打招呼就直接慌忙而走,可以看出侯方域软弱的性格特点。
侯方域在历史史上属于复社文人的队伍,心气高,脾气大,对于他这样的人设,我们需要全面的进行分析。例如,他只是一个复社文人,社会地位不低,可以做很多帮助社会的事情,但是他的另一面却都是无比消极的,比如对侯方域的性格特点的描写,尤其是通过李香君的对比,越发觉得他性格的两面更为明显。
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要客观的进行分析,虽然侯方域是复社文人,在作品与阮大铖等人处于对立面,他们的形象在读者的心中虽然还不算太坏,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们也并没有想过如何拯救国家,依然在“纸上谈兵”,而侯方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看待侯方域的人物形象时,不仅要看到他的才智,也需要看到他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