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庆,周 金*,张洋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3)
很多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保障。当动静脉内瘘失功时,透析时会出现血流量不足,穿刺困难、透析不充分以及尿素清除率降低等临床不良反应。因此,确保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完好,对于血液透析质量和患者生命的延长有着重要的意义[1]。在本研究中,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效果。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32~74岁,平均(53±3.8)岁,病程1~10年,平均(5.5±1.3)年;参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0~75岁,平均(52.5±2.9)岁,病程1~12年,平均(6.5±2.2)年。两组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对切口进行清洁消毒。
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①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血液透析的过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知识,分析造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和自我护理意识。②心理疏导。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安慰和鼓励,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③血液透析前,护理人员要准确评估患者干体重及透析前的饮食、睡眠等情况,设置合理的脱水量。对于患者干体重超过5%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好水分的摄入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④护理人员在做内瘘穿刺时,要先评估内瘘的情况,根据血管走向,用熟练的技术进行快速准确的穿刺。对于新的内瘘,要待到成熟时再使用。同时,对于新的内瘘,因为管壁薄,刚开始穿刺时,易形成皮下水肿,造成对内瘘的损伤,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操作,确保穿刺一次性成功。⑤透析完成时,护理人员拔针的手法要轻且快,并嘱咐患者卧床30分钟后再活动,预防低血压的发生。⑥嘱咐患者在透析完成后2小时内,禁止瘘侧肢体剧烈运动。可在24小时后进行热敷和适量运动,促进瘘侧肢体血液循环,促进穿刺部位损伤的恢复[2]。
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并记录下来。舒适度的评估,由患者进行打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痛苦程度越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分10分,共有10道关于动静脉内瘘的问题,患者作答后,由护理人员统计。
以SPSS 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n/%),检验方法用x2检验;计量数据表现形式为(x±s),行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实验组动静脉内瘘失功为1例,参照组为8例,实验组的内瘘失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舒适度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好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动静脉内瘘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血液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是最佳的血管通路。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是血管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造成的主要因素有低血压、内瘘过早使用、穿刺不当、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差等[3]。
在本研究中,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让患者加强对血液透析知识的认知,提高自我护理意识,积极乐观地面对治疗。透析前对患者进行干体重评估,避免引起低血压。在透析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体征的变化,防止过度超滤,使血压下降,形成血栓。在内瘘穿刺时,护理人员以熟练的技术进行快速穿刺,减少对内瘘的损伤。不可提早使用未成熟的内瘘,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透析结束后,护理人员用正确的方法对穿刺点进行止血,嘱咐患者通过热敷以及合理的锻炼,促进穿刺点部位的恢复[4]。在优质护理干预下,实验组的内瘘失功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舒适度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好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和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血液透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