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高原地区敏感性皮肤病的效果分析

2019-04-26 03:3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皮肤病敏感性

敏感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一种累及皮肤屏障-神经血管-免疫炎症的复杂过程[1]。青海地区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低氧、干燥、多风、寒冷、紫外线照射强烈、昼夜温差较大等自然因素是诱发高原皮肤病的主要因素[2]。因此青海地区居民皮肤屏障易遭到破坏,敏感性皮肤病的发生率较高。研究表明,由敏感性皮肤病引发的患者焦虑、抑郁率较高[3],而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疗效及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5]。本研究选取我院皮肤科2017年1—11月收治的60例敏感性皮肤病患者,采取综合合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期为高原地区敏感性皮肤病的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017年1—11月收治的敏感性皮肤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6],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等。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36.7±7.4)岁,平均病程(35.8±12.4)个月;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35.4±8.3)岁,平均病程(37.4±13.5)个月。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低温物理治疗,红光或黄光照射,症状严重的给予适当的抗炎、抗组胺药物等。

在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由于敏感性皮肤病极易反复发作,因此应尽量避免各种触发因素,如强光照射、密闭的炎热环境、食用辛辣、烧烤、油炸等刺激性食物、过量饮酒、情绪波动等,应遵循温和清洁、舒缓保湿、严格防晒的原则,尽量选用温和、无刺激性、安全性好的护肤品,采用温水洁面,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使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护肤品,谨慎使用化妆品,注意防紫外线。遵医嘱治疗并定期随访。

1.2.2 综合护理 心理护理: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患者皮肤病的发病特点,与患者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深度访谈,了解患者的生活经历、对疾病的认识及心理状态等,帮助其解决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应激训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高原敏感性皮肤病在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特征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嘱咐患者减少对皮肤的搔抓,为患者制定起居规律的日常生活时间表,告诉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临床反应。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学习放松方法和技巧,同时让患者放慢呼吸,听音乐平静、放松,训练肌肉渐进性放松,吸气时紧张肌肉,呼气时放松肌肉,交替进行。

1.3 观察指标

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7]评估治疗前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DLQI评分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由轻至重分为4个等级,分别对应分值0、1、2、3,各项相加得出DLQI评分,分值越高,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况[8]。SAS量表和SDS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每项按发生的频度分为1~4分,总分20~80分,50分为分界值,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治疗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根据自身主观感受,对护理工作十分认可,符合或超出自己期望为非常满意;对护理工作基本认可,基本达到自己的预期为满意;对护理工作不认可,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LQI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DLQI评分为(15.63±6.21)分,治疗后为(6.74±2.38)分。观察组治疗前DLQI评分为(16.28±7.44)分,治疗后为(4.47±2.04)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LQ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5)。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s)

S A S评分 S D 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 0 5 9.9 1±1 0.0 1 5 6.1 7±8.1 6 5 8.2 1±7.8 5 6 0.6 2±9.1 8观察组 3 0 5 8.5 4±8.2 2 4 5.4 9±6.2 6 5 8.9 0±8.8 8 4 6.5 5±7.5 7 t值 - 0.5 8 5.6 9 1.9 9 6.4 8 P值 - >0.0 5 <0.0 5 >0.0 5 <0.0 5组别 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敏感性皮肤病病因较为复杂,以面部皮肤有瘙痒、刺痛、紧绷、灼热、潮红、丘疹、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为主要症状。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起感觉神经传入信号增加,导致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引发皮肤免疫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和精神压力增加,敏感性皮肤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9],因皮肤病变位于体表,影响美观,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由此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0]。有研究发现敏感性皮肤病的发展与预后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自我认知之间存在相互联系[11],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较普遍。因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导致皮肤屏障破坏,病情迁延不愈,容易发展为慢性皮肤病,此时患者易形成抑郁、烦恼、痛苦的心理状态。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来看,在治疗敏感性皮肤病的同时,对患者加强针对高原地区敏感性皮肤的基础护理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非常重要[12],诱导他们倾吐出压抑情感,摆脱自卑情绪,让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皮肤能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敏感性皮肤病患者有效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观察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高原地区敏感性皮肤病患者负面情绪,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皮肤病敏感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现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