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教育对于现代医学发展而言属于基础工程,伴随着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在教学中开展单一和固定化的教学已然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生培养的需求。为此,伴随着医学科学进一步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当中的教学法亦需要进行改进,以此将教学的效果提升[1]。PBL教学法为传统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医学生为该教学法的主体,且教学的主要形式即为小组讨论,近年来在医学领域教学当中获得广泛的应用[2]。而Jigsaw教学法则在计算机、英语等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科目当中广泛应用,其为互补式教学法,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本文主要比较分析PBL教学法和Jigsaw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见正文所阐述。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临床医学实习生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占10名。
对照组中,男性6名,女性4名;年龄为21~25岁,平均年龄为(23.39±0.93)岁;根据学历,本科学历医学生3名,占比为30.0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学生7名,占比为70.00%。
观察组中,男性7名,女性3名;年龄为21~24岁,平均年龄为(23.27±0.88)岁;依据学历,本科学历医学生4名,占比为40.0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学生6名,占比为60.00%。
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的性别、年龄以及学历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医学生均给予PBL教学法,将10名医学生分为两组,每组5名,向其提供具体的病例,由学生将关键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并且向带教老师反馈;带教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补充与筛选,以确定带教当中提供给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并且向学生通知确定的问题,以供其课前准备;在带教过程中学生可依据课前准备,自愿讲解回答问题,随后带教老师对其发言进行评分,进行讲解与补充;课堂结束以后测试病例当中涉及的关键性知识点;统计并分析学生问题回答方面的表现以及课后测试的结果。
观察组医学生均给予Jigsaw教学法,将医学生分为两组,每组5名,选择具体的病例并且由学生结合病例将难点问题和关键点问题反馈给带教老师,随后带教老师挑选7个左右重点讨论问题供带教使用。每组、每位医学生均可分配到一个问题供其课前准备,学生针对问题于课前进行归纳与分析,并且将回答问题的要点列出;“专家组”由准备相同问题的医学生组成,在组内讨论其各自归纳与总结的成果,并且将小组的见解形成;若组内有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存在,带教老师可为其开展相应指导,带教老师主要通过书面反馈、当面解答或者邮件的方式展开指导;“专家组”成员将自身已经掌握的问题向原小组内其他成员传授与分享;其后续教学模式与方法同对照组相同。
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的问题准备时间、教师指导时间(课前指导时间、课堂指导时间),对两组医学生的课后成绩(课后测试评分)以及课堂表现(把握问题关键、表述问题逻辑性和完整性、表述问题同临床关联)进行记录与分析。
医学生的课堂表现各维度评分以及课后成绩均为百分制,均为分值越高则越占优势。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医学生的问题准备时间较对照组短,其课前指导时间长于对照组,课堂指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医学生的把握问题关键评分、表述问题逻辑性和完整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课后测试评分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学生的表述问题同临床关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的问题准备时间和教师指导时间(±s)
表1 对比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的问题准备时间和教师指导时间(±s)
组别 问题准备时间(d) 课前指导时间(min) 课堂指导时间(min)对照组(n=10) 7.73±0.96 0.00±0.00 33.68±2.46观察组(n=10) 3.06±0.68 11.63±4.32 17.79±4.93 t值 12.553 8.513 9.120 P值 0.001 0.001 0.001
临床医学的内容较为庞杂且较重视理论和实践,病史采集、诊断、治疗方案以及体检开展中,医务人员常需要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3]。为此临床医学生需要具备问题快速解决能力、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等。在为临床医学生开展带教时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方式开展学习可获得理想的带教效果[4]。
PBL教学法是目前临床病例学习以及专项课题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带教方式,为进入至实习阶段的医学生使用PBL教学法展开带教,可以借助真实的病例,将枯燥的学习融入至为答疑解惑而学的一种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当中[5],有效结合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借助针对性的训练与学习,帮助实习医学生将整体的医学观树立,对系统性方法详细掌握,并且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确立,以充分调动医学实习生的积极性、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出现代医学人才,同时将医学实习生的综合素养提升[6]。但是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实习生当中仍然有一定弊端存在,如学生对问题理解层次以及理解角度有一定差异存在,于课前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因互相缺乏交流以及缺乏教师及时的指导等,极易出现问题理解存在明显差别的现象,使得带教老师在课堂中纠正问题的耗时较多,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7]。
Jigsaw教学法亦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对带教老师所布置的某一项问题或任务给予有效解决,但是同PBL教学法有一定差异存在[8]。该项教学模式下,医学实习生均需要对自身学习任务方面展开针对性的研究与学习,无需将全部的任务完成,以此将课前的准备时间明显减少;通过“专家组”成员开展讨论与交流,期间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等,各组“专家”均已明确正确答案并且将其向其他学生讲解,最终将课堂效率提升[9]。此外,医学实习生在Jigsaw教学法之下,可以同学习内容交互,且学生之间、在学习各阶段同带教老师之间均有交互,多种学习机会可以保证实习生对带教内有更全面的理解,其为与现代医学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研究中,观察组医学生课前问题准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说明Jigsaw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将医学生课前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增加其同同伴交流与讨论的时间,且有利于将医学生向组内其他学员传授已经掌握相关问题的时间增加。Jigsaw教学法实施中,带教老师于课前即已经参与至学生分析与总结问题当中,对“专家组”成员当中尚未统一意见的相关问题以较短的时间开展相应指导,进而减少带教课堂中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的耗时。观察组医学生的把握问题关键评分以及表述问题逻辑性和完整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课后测试评分亦较对照组高,说明该项带教方法可以将学生把握关键性问题的能力提升,经“专家组”开展总结与讨论以后,组内医学生均对某一项问题有详细的了解,进而可以将其课后考核成绩提升[10]。
Jigsaw教学法同PBL教学法相比,其更加强调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学生在该项教学模式之下可以对临床医学知识进行更为充分的理解,该项教学模式应用于问题解决能力欠佳医学生中,可以帮助其巩固医学知识,通过学生间主动讨论、教授和学习,使其相关知识掌握效果提升[11]。Jigsaw教学法可以更快的解决医学生在实习带教中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将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完成,带教老师在整个带教的过程中均发挥帮助作用,针对医学生学习各个阶段存在的相应问题,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医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学习的主管能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12]。
综上所述,Jigsaw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学习相关内容,提升其综合能力。
表2 比较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的课后成绩以及课堂表现(分,±s)
表2 比较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的课后成绩以及课堂表现(分,±s)
组别 把握问题关键评分 表述问题逻辑性和完整性评分 表述问题同临床关联评分 课后测试评分对照组(n=10) 72.23±10.82 68.19±10.09 81.08±4.29 87.75±3.26观察组(n=10) 79.93±11.15 78.85±10.96 81.15±4.36 93.35±7.52 t值 11.567 2.263 0.036 2.161 P值 0.001 0.034 0.972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