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骨桥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

2019-04-26 02:58李娟霞付志亚禇杰李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阿托斑块血脂

李娟霞,付志亚,禇杰,李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急性心肌梗死(AMI)重要治疗措施,研究表明,AMI治疗重点在于及早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冠脉),进而挽救濒死心肌,但脱落的冠脉粥样斑块内脂质碎片及基质成分、血小板、炎性细胞、内皮细胞等可造成微血管损伤、微血管血栓阻塞,故即使冠脉主干开通后仍可能会出现“无复流”等,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3]。同时,PCI中应用对比剂、再灌注损伤和侵袭操作等也可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在围术期应辅以药物治疗,以此减轻损伤,保证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4,5]。阿托伐他汀为临床常用调脂药物,可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予以抑制,以此阻碍胆固醇合成,发挥降脂功效,且还可提高一氧化氮(NO)生物利用度,减轻体内炎性反应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斑块稳定性[6-8]。此外,粥样硬化斑块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可合成骨桥蛋白(OPN),其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增殖,可对巨噬细胞产生趋化作用,甚至可促使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向内膜,在PCI后再狭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为重要血清炎性标志物,也可参与AMI发生及进展、PCI后再狭窄[9,10]。随着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增多,其强化剂量在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相关研究证实,但关于其对AMI患者术后血清MCP-1、OPN水平变化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使用PCI的82例AMI患者,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连续入选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AMI患者82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1例,年龄56~79(67.26±10.85)岁,合并高脂血症14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29例。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为AMI;具备PCI指征;发病至治疗时间≤12 h;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肌梗死史者;纳入研究前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者;并发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者;并发肾肝功能障碍者;并发血液系统重度病变者;纳入研究前1周内采取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生素治疗者;过敏体质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n=41)与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强化剂量组(n=4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入院后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口服600 mg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及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13),并均采取PCI,经桡动脉实施穿刺,注入普通肝素3000单位,参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适宜规格导丝、支架和指引导管,注入普通肝素70~100单位/kg,经鞘管将6~7 F指引导管推至病变部位,参照患者病情选取导引导丝,置入病变远端,对应标准球囊经导丝推至病变部位,预扩张处理,支架送至病变处,经大气压扩张后释放支架;术中参照患者具体状况确定是否进行抽吸,并给予对应升压抗休克、纠正心衰药物;于术后2 h将鞘管取出,压迫止血10 min,加压包扎;术后制动穿刺侧肢体12 h,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等干预。常规剂量组PCI前服用阿托伐他汀(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20 mg,术后持续服用20 mg/d;强化剂量组PCI前服用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持续服用40 mg/d,连用1个月后改为20 mg/d。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

1.2.2 检测方法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3000 r/min,10 min)处理,取上清液。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使用美国Bio-RAD公司Bio-RAD550型酶标仪与配套试剂盒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OPN及MCP-1水平;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通过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血脂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

1.2.3 超声心动图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通过美国GE公司生产的Voluson E 8型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

1.2.3 随访情况随访患者在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心梗、靶血管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功能Killip分级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表1)。

2.2 血清OPN及MCP-1水平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OPN及MCP-1水平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两组血清OPN及MCP-1水平较术前增高,但强化剂量组各时期血清OPN及MCP-1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3 血脂水平治疗前两组LDL-C、HDL-C、TG、TC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LDL-C、TG、T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强化剂量组LDL-C、TG、TC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HDL-C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表3)。

2.4 LVEF治疗前两组LVEF间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增高,且强化剂量组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表4)。

2.5 不良心血管事件强化剂量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4.88%vs. 19.51%,P<0.05,表5)。

3 讨论

PCI为急诊治疗AMI的重要措施,能恢复梗阻冠状动脉再通及心肌细胞血流灌注,可取得良好效果[11-13]。但部分研究发现,PCI仅可针对AMI患者梗阻冠状动脉实施处理,无法对引发冠状动脉梗阻的生理病理基础予以有效纠正,且仅采取PCI治疗可能会发生“无复流”,因此于PCI围术期采取相关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4-16]。

阿托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对该酶物质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并阻断细胞中羟甲戊酸代谢通路,减少细胞中胆固醇生物合成量,以此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LDL受体数目、增强其活性,提高血清胆固醇清除率,以此改善机体胆固醇水平[17-19]。另有相关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不仅可有效降低LDL-C、TC等,且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并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提高斑块稳定性,拮抗体内炎性反应[20-22]。同时,阿托伐他汀还可减小血管阻力,增大血流量,改善血管血液供应状态,抑制α2血栓素及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功能,阻碍纤维蛋白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所诱导SMC迁移,延缓或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3-25]。当前临床推荐阿托伐他汀用量为20 mg/d,认为该剂量可有效发挥抗炎、降脂等功效,且安全性较高,利于减少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但尚东丽等[26]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予以治疗后,其左心房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较常规剂量治疗后更加显著。张廷明等[27]研究显示,采取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予以强化治疗后,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T(hscTnT)显著降低。本研究中,疗程结束后强化剂量组血脂指标水平优于常规剂量组,且LVEF较常规剂量组高(P<0.05),与既往学者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28,29],证实采取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MI,可更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表2 两组患者血清OPN及MCP-1水平比较(x±s)

表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x ±s,mmol/L)

表4 两组LVEF比较(x±s,%)

表5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此外,PCI术后再狭窄是影响AMI转归的重要因素,而OPN及MCP-1均是在PCI后再狭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因子类型,当前临床关于AMI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脂水平变化的研究较多,但关于上述因子含量变化的相关内容较少。OPN为细胞外基质内糖基化磷蛋白类型,正常生理状态下其血清含量较低,但于缺氧、缺血或机械应激压力负荷下则会显著增高,且其表达水平受血管紧张素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等调节[30]。研究指出,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泡沫细胞及巨噬细胞内OPN均呈高表达状态,且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引发术后再狭窄及高血压病血管重构过程[31]。MCP-1为单核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细胞炎性因子,其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与巯基结构,可结合于糖蛋白配体,并激活下游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促进局部微血管形成[32]。同时,MCP-1可聚集于血小板,增强血小板活性,致使局部凝血功能亢进、提高血栓形成风险,且陈玺全等[33]研究证实,MCP-1为AMI患者PCI后再狭窄重要危险因素(OR=2.570)。PCI中受球囊扩张及支架释放等操作影响,可造成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及血栓脱落等,最终可致使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及局部炎性反应,增加血清OPN及MCP-1含量。而本研究中,PCI后不同时间段两组血清OPN及MCP-1水平虽较术前增高,但强化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提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抑制AMI患者PCI后血清MCP-1、OPN水平增高幅度,利于降低再狭窄等发生风险。同时,强化剂量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表明PCI围术期采取阿托伐他汀对AMI予以强化治疗,不仅能改善血脂及MCP-1、OPN等水平,且利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采取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采取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治疗,可抑制血清MCP-1、OPN水平增高,调节血脂含量,且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阿托斑块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Gray-Weale分型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