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主题演化趋势

2019-04-26 09:16成丽宁阿木古楞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研究

成丽宁,苏 德,阿木古楞

(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正是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包括民族高等教育在内的民族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不断开创新的历史篇章。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探索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培就了一大批杰出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对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国家和民族地区稳定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不仅能够启迪我们继续推进民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未竟事业,也有助于增强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此,本文以“民族高等教育”或含“民族院校”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1978—2018年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共有4164篇。对其从研究数量、质量、方法及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从纵向层面了解不同时期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在横向层面分析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演变趋势,进而更好地把握未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经历了以“恢复与发展”为中心的起步阶段、以“改革与提质”为中心的探索阶段、以“内涵式发展”为中心的深化阶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以“恢复与发展”为中心的起步阶段(1978—1992)

“文革”期间,我国民族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很多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受到重创,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十年期间,全国仅有的10所民族高等院校,其中8所先后被撤销、停办,只留下中央民族学院和广西民族学院,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上损失了4万人左右。”[1]1978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全国各个领域逐渐进入了新局面,民族高等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复苏和发展”的时机,其中被停办的8所民族高等院校也恢复了办学。1979年11月12日,国家民委、教育部印发《关于民族学院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方针任务的报告》,从“切实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校的基本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同年,罗安源、但国干发表的《关于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以此为转折点,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也初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内蒙古、云南、新疆、西藏等地方的民族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与谋划,对院校自身的结构进行改革调整,开始重视培养符合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总言之,改革开放为民族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民族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的恢复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数量虽少,但却奠定了基础,如1978-1992年间,发表的论文数量只有60多篇,且研究主题比较封闭单一。

(二)以“改革与提质”为中心的探索阶段(1993—2000)

“1993年2月,国家教委发布的《全国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结构、改善条件和提高质量上,努力取得显著成效,明确民族高等教育的具体发展任务。”[2]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各民族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与调整,如建设师资队伍、发展学科和改革办学模式等,以期建设出契合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总言之,1993年以来,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进入了“改革与提质”的发展阶段,其研究重点已转变为如何改革民族高等教育才能使其契合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这一阶段,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数量呈增长趋势,到1999年为止,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数量有396篇,并主要以民族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为研究主题。

(三)以“内涵式发展”为中心的深化研究阶段(2001年至今)

2001年以来,我国正处在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随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逐渐进入了“内涵式”的深入发展阶段。尽管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起点较低,并曾经遭受严重破坏,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时,各民族高等院校积极总结自身的发展现状,并且借鉴国内外民族院校的发展经验和特色。在此基础上,各民族高等院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特色和竞争力,积极肩负起服务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使命。“2006年,全国民族院校工作会议指出:民族特色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最核心问题,民族高等院校要将特色、优势、文化三者合一,办出自己的特色。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已转变为以人为本,其目标战略是“民族高等教育不仅是民族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3]这一阶段,有关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数量快速增加,已达到3699篇,研究主题也逐渐深入化,主要聚焦于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价值研究、人才培养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优惠政策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面。

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题演变趋势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由最初的“恢复与发展”阶段到“改革与提质”阶段,再到当前的“内涵式”深入发展阶段,其研究主题也逐渐演变,由最初单一的教学、教材研究到优化、改革的制度研究,再到深入、多元的内涵式研究,日渐丰富。

(一)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封闭、单一化趋势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在“恢复与发展”阶段,其发展目标比较局限,研究主题比较封闭单一。这一阶段,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要聚焦于:第一,民族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主要以民族院校汉语教学实践研究为主。如罗安源、但国干提出汉语教学是民族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提高公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张先明、马丽华认为民族高等院校存在专业设置狭隘、教学方法呆板、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第二,民族院校的教材编写研究,以民族文教材为主。如耿金胜基于中央民族学院的个案研究,对民族院校的民族文教材编写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第三,民族高等院校的恢复与发展研究。研究主要强调民族高等院校的特殊性,提出“优先发展”的必要性。如李羲一提出了民族院校的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并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经费投入、政策制定方面优先考虑民族院校。唐奇甜指出,民族院校的发展应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应积极突显出特色,并不断地调整专业结构,适当增加理工科类专业。总言之,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多以民族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研究为主。

(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改革、优化趋势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改革与体质”的探索阶段,其发展主要以民族高等院校的改革、调整为主,努力探索契合社会经济体制的教育体系。这一阶段,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要围绕:第一,教学改革方面,即研究不同学科在社会主义经济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具体措施。如廉希霞对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杨坤国等学者探讨民族院校的化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杨多立分析民族院校理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第二,制度改革方面,即对民族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制度、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如贡保草、坚赞道杰从调整文理科专业比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内部管理、完善科研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民族院校改革的措施,有学者以人才培养模式为视角探索民族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如沙马拉毅在分析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和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民族院校与社会接轨、完善民族院校招生分配方法、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民族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总言之,这一阶段,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主题多以改革和优化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为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深入、多元化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民族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特色发展阶段,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观念不再狭隘单一,其研究主题日渐丰富,融合了国际性、民族性和本土性等多元特色和经验,呈现出了深入、多元化的趋势,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1.民族高等教育逐渐重视理论研究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开始重视理论研究。如有探讨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从多元文化理论视角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如“黄俊认为民族高等教育带有浓厚的国家计划特色,缺乏必要的灵活多样性,难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提出应该从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得到启示,以更宽容、更积极的态度推动民族教育的发展。”[4]“陈巴特尔认为民族高等教育系统的知识与普通教育系统的知识必然有不同之处,正是这种知识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5]

2.民族高等教育的多元价值研究

民族高等教育的价值研究逐渐多元化。有学者从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使命视角探讨其价值,认为“民族高等院校是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承担者,要履行好三个‘重要基地’和一个‘重要窗口’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民族高等教育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6]也有学者从民族高等教育文化传承的价值视角进行思考,认为民族高等教育鲜明的民族性决定了其在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过程中的独特价值,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不仅要整合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认同主流文化,又要继承和保持自己的本民族文化,同时还要学习优于本民族文化的异民族的文化成果。”[7]此外,还有学者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公民素质等多元化视角探讨了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

3.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提升研究

人才培养研究也是当前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宋敏基于中央民族大学的个案研究,提出民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民族语零起点”“民族语+应用专业”“‘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如刘晓红、陈开天等基于三旋理论,对民族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探究;第三,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如孙懿认为应该将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相结合,在建设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同时,也可让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带头人,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8]

4.民族高等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如邢金良指出,“在民族高等院校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这不仅有助于民族团结教育长效发展,也是维护民族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民族高等院校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9]二是研究如何在民族高等教育过程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如有研究认为在民族高等院校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应该是一种常态化机制,开设民族团结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法律等相关的课程,从而积极培养民族高等院校学生民族团结意识。[10]

5.民族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主要包括:一是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特殊素养研究。如“孟立军、吴斐等人认为民族高等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殊性,民族高等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政治觉悟,还要熟知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11]二是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研究。如有研究从师资培养观念的视角出发,提出在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自我封闭的状态,转变教学与学术性相分离的观念,重视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能力培养的观念等方面;三是对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培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6.民族高等教育优惠政策的研究

关于民族高等教育优惠政策的研究,有学者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如“谢治菊提出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包括‘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和‘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等典型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2]反之,也有学者对民族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进行反思性研究,如“白红梅认为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不能只关注‘民族身份’,也应该关注‘文化贡献’,应该由传统的‘照顾性’政策向‘奖励性’政策转变,以激励少数民族学生为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更多的贡献。”[13]

7.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纵观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演变趋势,比较研究也逐渐成为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之一。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分析探讨国外高等教育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启示。如严秀英、金粉如探讨了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启示;[14]二是国外高等教育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之间的比较。从“配额制”与“高考加分政策”“再教育”与“预科班”“聘用少数族裔教师”与“培养少数民族教师骨干”等方面,将美国的照顾政策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优惠证进行比较研究;三是对不同区域之间的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进行比较,如对我国台湾和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招生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总言之,这一阶段,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主题逐渐向多元化、深入化趋势发展,研究主题从以往的封闭单一逐渐转向全面、深入发展,研究成果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趋势,民族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三、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经验与反思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和研究趋势,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成就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一)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成就经验

1.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日渐被重视

在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一直深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多次全国民族教育研究工作会议对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部署探究,把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放在首位,加大民族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加强党对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导。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尊重民族特点和民族特色,通过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文化融合和经济帮扶等途径发展民族团结教育,使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化的内涵式发展研究。

2.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就研究数量而言,如图1所示,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数量逐渐增多。从2002年开始有关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多。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研究成果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由此可见,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总之,有关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数量整体上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高等教育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民族高等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未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数量将不断增多。

图1 1978-2018年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总体趋势分析

3.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结构逐步完善

在民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变化,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结构日益完善,建立了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和团体,教育部设立民族教育司,各民族地区相继建立了民族教育科,大力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特色化发展,使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从外延式发展逐渐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研究规模逐渐扩大,研究层次逐渐提高,循着优化结构、改善条件、提高质量、深入发展的研究思路,积极探求适合民族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研究结构和趋势。

(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问题反思

1.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质量不高

众所周知,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民族高等教育起步晚、发展滞后,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质量不高。如图2所示,在已有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中,尽管有《教育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但是这类的论文数量较少。有关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4155篇文论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有758篇,占18.24%。显而易见,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后续研究中,应不断加强并提升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质量。如在高等教育期刊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校教育管理》《高教探索》《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的关注,引起学界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兴趣和重视,进而提高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深度。

图2 1978-2018年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文献来源分布

2.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和学科性

研究方法乃是一门学科独立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展学科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手段。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问题缺乏从系统性、多学科的视角进行分析和把握。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层面存在与学科衔接不紧、方法不系统、研究不全面等问题,特别是在国内外的比较研究中,极其缺乏系统、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在后续研究中,应当在共识性研究平台的基础上,秉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理念,兼顾广域视角,观照多维学科,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探索和构建成熟独立的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从而把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成为“人们满意的高等教育”。

3.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缺乏前瞻性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需与社会每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和热点问题息息相关。尽管“民族性”是民族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但民族高等教育要实现深入的内涵式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研究思维和封闭单一的研究主题,运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审视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关注当前国内外研究前沿,力争提升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和层次。如当前可将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双一流”建设、精准扶贫以及“一带一路”倡仪等相关联。首先,将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相融合。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次把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政治术语提出。”而民族高等教育系统无疑是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次,将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与“双一流”建设相统整。“双一流”建设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为其实现一流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科研水平和优秀文化传承等提供了先导;第三,将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与精准扶贫问题相关联。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扶贫的根本是对人的扶贫。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使命就是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人才,从而助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第四,将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与“一带一路”倡仪相结合。“一带一路”倡仪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为此,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需以“一带一路”倡仪为契机,从智力引进、学科发展、课程设置、专业优化等方面借鉴经验,吸收国内外先进有效的发展模式。让“一带一路”倡仪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系统思考,整体谋划,在关键环节上发力。为进一步实现民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繁荣发展,我们仍需大力支持并关注民族高等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重视和加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民族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们的民族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