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兵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不同通气方案对抢救成功率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急诊行心肺复苏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方案不同分组,A组行常规气管插管,B组给予面罩气管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对两组抢救成功率、血气分析指标进行观察。结果:B组抢救成功率为69.05%,明显高于A组45.24%(P<0.05);复苏1h时,两组PaCO2、PaO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3h时,B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A组(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面罩气管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也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面罩通气;血气分析指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2
心肺复苏是临床常见急救措施,建立人工气道及有效通气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目前,多数学者认为[1],急诊心肺复苏应当从ABC逐渐向CAB转变,着重强调循环复苏的重要性。开放气道是急诊心肺复苏的关键环节,目前常见开放气道方式包括气管插管和面罩气管囊口咽通气管,为探讨两种不同通气方案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现对我院收治84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急诊行心肺复苏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方案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7.53±5.71)岁;疾病类型:心肌梗死13例,肺心病18例,急性中毒5例,意外事故6例;B组:男23例,女19例;年齡28~69岁,平均年龄(47.59±5.82)岁;疾病类型:心肌梗死11例,肺心病16例,急性中毒4例,意外事故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气管插管:急诊室接收患者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并实施胸外按压,恢复患者心跳。
观察组患者给予面罩气管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急诊室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实施抢救,首先清除患者口腔、鼻腔、上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抬起患者头部,保持颈部后仰,托起下颌,将口鼻面罩与气囊连接后,医务人员用拇指、食指、中指压住面罩,将面罩紧扣在患者口鼻部,与高流量中心供氧连接,10L/min,每分钟捏气囊16~20次。待患者胸廓起伏处于良好通气状态,心搏恢复稳定30s后,由具备丰富抢救经验的医生按照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实施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抢救成功率,并测定复苏1h、3h时患者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PaO2(血氧分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计数、计量资料由SPSS24.0软件处理,采用和t检验,(%)和()表示,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A组抢救成功率为45.24%(19/42),与B组抢救成功率69.05%(29/42)对比明显更低(P<0.05)。
2.2 血气分析指标 A组、B组复苏1h时PaCO2和PaO2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3h时,B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A组,PaO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肺复苏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其复苏成败与患者抢救成功率密切相关。心肺复苏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保护患者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心脏停搏会严重影响患者血液循环,引起脑死亡。而心肺复苏的关键环节则是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为机体重要器官提供氧气。
气管插管是临床常见人工通气方法[2],该通气方案可快速建立有效通气机制,使患者无氧或低氧血液向有氧血液转变,维持其心、肺、大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气管插管作为临床麻醉和心肺复苏中开放气道的常用方法,既能控制患者呼吸,又可避免患者出现误吸和胃胀气等不良情况,但由于该急救措施对操作技术要求高,存在0.5%~3.5%失败率。另外,气管插管作为侵入性操作,会不同程度损伤患者咽喉、口腔,且肺部长时间通气会影响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还可能出现误插食管或支气管现象。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相较常规气管插管,其操作更方便,设备简单,且对医护人员操作技术要求不高,医护人员易掌握。与对口人工呼吸给氧量对比,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给患者提供了更高氧浓度,可显著改善其缺氧状态,纠正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由于口咽通气管结构呈弧形,通气管上部设有大于该管外径的翼缘,且通气管位于患者唇齿间,因此可使气管下口处于咽喉合适位置,提高通气有效性。面罩加压去氮给氧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血氧饱和度,从而可避免插管时暂停通气引起的重要脏器缺氧情况。本研究结果提示,B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提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在急诊心肺复苏中抢救成功率更高。原因是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位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气流通道,并为其提供高浓度痒,从而维持了气流通道的通畅性和稳定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PaO2是评价患者吸入气体氧分压及外呼吸功能状态的指标,PaCO2则是衡量肺泡通气情况及反映酸碱平衡中呼吸因素的指标[3]。PaO2水平越低,患者缺氧情况越严重,PaCO2水平上升,则会引起呼吸性酸中毒。本研究结果提示,复苏1h时两组PaCO2及PaO2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复苏3h时,B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较A组明显,提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进心肺复苏。
综上所述,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可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且能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2):130-132.
丁劲, 赫为, 邬兆国. 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西部医学, 2014, 26(3):345-346.
鲁基永, 米忠友. 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急诊抢救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效果观察[J]. 医学综述, 2016, 22(14):2872-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