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舟
【摘 要】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完成效率高,可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指标;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2
腹股沟疝属于常见外科疾病,其中中老年男性患者略多。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近几年来,该病发病率具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临床对于如何安全高效治疗腹股沟疝应给予充分重视。传统手术治疗在进行缝合时对疝周组织产生过大张力,患者术后伴有剧烈疼痛,且术中切口大,出血量多,均加大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后不佳。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新型材料进行修补,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有效弥补了传统疝修补术的不足之处,在临床应用中获得普遍认可。本文主要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0.12±5.74)岁。观察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1.45±6.0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术后使用500g沙袋加压于切口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约3-4天。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具体为:于耻骨点和腹股沟韧带中上方约5厘米相交之处做常规切口,对皮肤、皮下组织、腹外肌腱膜逐层切开,将腹股沟韧带在外侧充分暴露,维持内侧精索游离并提起,明确疝囊位置后对疝囊进行剥离,促使其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处,暂时不需要对其进行高位结扎,当精索以及提睾肌游离至精索下方时,且腹外斜肌腱膜上下叶均充分游离,将网塞完全填充于疝环中,并依据患者疝环实际大小对内瓣进行修剪,保持疝环口与尾部平齐,对外层进行缝合后将与附近较硬组织相连接,注意放置补片于精索后,并实施固定,对固定尾部两叶进行缝合,检查无误后逐层缝合。术后同样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有阴囊血肿、尿潴留、缝线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20.0版本对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进行检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描述方式为“”,两样本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n,%)采用卡方检验,均将P<0.05记为差异有显著性的前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0.16±8.75)min、术中出血量(17.59±2.72)mL、术后排气时间(8.03±1.94)h、下床时间(12.45±3.02)h、住院时间(7.15±1.42)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60.18±11.49)min、术中出血量(32.17±2.97)mL、术后排气时间(16.15±2.04)h、下床时间(21.67±4.79)h、住院时间(11.85±3.63)d,组间数据差异显著(t=13.471、23.462、18.693、10.552、7.814,p=0.000、0.000、0.000、0.000、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尿潴留1例(2.13%)、缝线反应2例(4.26%),并發症发生率为6.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阴囊血肿4例(4.26)、尿潴留4例(6.38%)、缝线反应3例(6.38%),并发症发生率为23.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71,p=0.2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指由于腹股沟区发生缺损,腹腔内脏器官向其中突出体表,从而形成疝。主要发生部位在腹壁与大腿交界处,包括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两种,其中腹股沟斜疝较为常见[2]。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坚持加强腹部薄弱区为治疗原则。传统疝修补术通过将疝周组织强行联合的方式增强腹壁,对正常解剖组织结构产生损伤,缝合部位存在较强张力,导致患者术后伴有持久疼痛,限制正常活动,延长治疗时间。疝气无张力修补术中使用补片材料具有持续性无张力作用,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相容性,未对股沟区解剖结构造成破坏,组织内部纤维蛋白凝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黏合固定,在加强薄弱环节的同时,腹横肌筋膜强度以及韧性也增大,弥补了传统疝修补术的不足,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得到较快恢复。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以上分析一致。且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一种新型修补技术,术中产生切口小,使用材料为合成纤维网,例如聚丙烯网、尼龙网等,不会引发过敏反应、异物反应,填充疝环较为彻底,术后疝后壁稳定性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对照组为23.40%,组间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效果稳定。
综上所述,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够明显改善手术治疗效果,促进康复进程,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辜树勇, 沈映玲, 郑宗珩. 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5, 18(6):481-483.
陈渠.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信息, 2016, 29(32):225-225.
方楚锟, 马越群, 魏少阳.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