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

2019-04-25 11:36陈文伦
新课程·中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平行线平行意图

陈文伦

一、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相关分析

本节内容为中考时的一个必考点,同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直伴随整个初中的数学学习,是以后推理证明中常用的推理依据。同时本节内容中体现了一个初中几何证明常用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在教学中要进行渗透,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参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数学思维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探索归纳出平行线判定的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悟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有条理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以及应用这一判定方法通过推理得到另外两个判定方法。

2.难点:对判定的简单应用,用数学语言表达说理过程。

3.关键:掌握“三线”与“八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材分析

《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先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推理的方法,推出“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最后再用以上得出的方法来判断“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以此来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时也可得出这一结论。

五、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用两个三角板画一组平行线,对“三线八角”已经能熟练地辨别,对对顶角及邻补角的应用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会进行简单的关于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推理。

六、教学方法

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以问题为核心,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探究:

问题: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几条?

生活动:过直线a外一点P画直线a的平行线?

问题2.你是怎样画的?画的过程中哪个角的大小没变?它们是什么关系的角?

问题3.通过上面的作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为后面学生的推理提供依据)

巩固:如图,若哪两个角相等可以判定AB∥CD?为什么?

(用几何语言表示)

(设计意图:巩固用平行判定公理判定两直线平行,同时看有无学生提出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有,顺势提出让学生通过推理得出其正确性,如果没有则老师提出)

问题4:如右图,若∠AFE=∠DEF,AB∥CD吗?为什么?∠AFE+∠CEF=180°呢?

生活动:小组讨论,进行推理(师引导),得出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通过上述推理,你还能得到判断两条直线的方法吗?说出你的结论。怎样用几何语言表示?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行推理,得出另外两种判定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推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题:如图3,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CD,垂足为G点,直线EF⊥CD,垂足为H点,那么AB与EF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为

什么?

追问:对于上述问题,你还有其他说明方法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AB⊥CD,EF⊥CD∴AB∥EF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练习巩固:

如图4,要判定AB∥CD,可以由哪些条件得到?为什么?

(设计意图:寻找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巩固)

拓展提高:如图5直线AB与直线CD、EF分别交于M、N,MG平分∠CMB,NH平分∠FNA,∠CMG=∠FNH,则MG∥NH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等量代换方法,进一步感受转化思想)

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质疑。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以问题为核心来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避免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本節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有点多,因此我把问题1、2放在了学生课前的一个自学阶段,这样整节课的内容相对就没那么多了,同时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一个自学的学习习惯,也可以把一些很简单内容所花的时间解放出来,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时间就更充足。学生自己探究所得知识比被动接受的知识掌握得要牢固得多,因此我在课堂上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老师只是对各组进行点拨,这样下来效果还比较明显,基础差的学生也被带动了起来。不过老师在课前必须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每个问题必须要达到你的目的,也必须要对学生有启发性,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因为有些学生的想法恰好是老师要进行拓展的内容,这样整个课堂就更显得流畅、自然,而不是老师在强拉学生跟自己的意愿走。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平行线平行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再顶平行进口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