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评改 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

2019-04-25 00:09彭凤珍
关键词:挫折写作能力文章

彭凤珍

【摘要】  传统的作文评改形式仅是单一的教师评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作文评改形式应多样化,除了教师评改,还应有学生自评、交换评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多样化评改 提高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164-0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评改学生作文,更是语文教师费时费力,而又苦不堪言的工作。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心血去评改作文,但大部分学生只是瞄瞄分数,看看评语,然后不了了之,不作任何思考,也没有任何修正。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评改作文时,教师由于受时间限制,有时评语会大而不细,过于笼统,学生难有具体的体会,理解不透老师的评语,不知道自己的作文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修正。这种作文评改模式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快乐,收效甚微。因此,我觉得作文的评改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应仅仅由教师一个人去唱独角戏。我的做法是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授之方法,示范引导

叶圣陶先生提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技巧,还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技能,这才算是完整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学生虽然从小学就开始写作文,但“写”和“评”毕竟有不同层面的区别,若不加以指导,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每当在新学年接到一个新的班级之后,我往往会花一个单位时间,指导学生评改作文,专题辅导评改的内容范围、点评的方式方法、总评的分析综述。在评改内容和范围方面,让学生知道它包括:文章中心、选材剪裁、层次结构、详略安排、过渡照应、语言表达、卷面书写等等。在点评的方式方法方面,我会告诉学生,对“文章中心”,可以点评它“明不明确”、“突不突出”;对“选材剪裁”,可以点评它“合不合适”、“恰不恰当”;对“层次结构”,可以说它“清不清楚”;对“详略安排”,可以用“是否得当”来表述;而对“过渡照应”则用“是否恰当自然”;对“语言表达”,则看它“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对“卷面书写”,使用的点评词语可以是“是否整洁规范”等等。当然,我每次布置作文,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目标,所以,要求学生评改作文时,我就会围绕本次训练目标,提出内容范围方面的具体要求,而不要求他们面面俱到地进行评改。

在学生评改作文之前,我往往还会事先选出几篇不同层次水平的作文,进行示范批改,并说明点评、总评的理由。如:我在要求学生评改《心中有一处独特的风景》作文的时候,选出其中一個同学作文的第一段进行示范批改:

“人生在世,难免有挫折。挫折使我愈发愈勇,战胜困难,总会迎来欢笑的声音。不知不觉,经历了十五年。十五年之中,我不经意踏入他人的梦里,也有的人,不轻易地走进我的梦,总会留下喜、怒、哀、惧的痕迹。但我的心里,仍有一处美景,与你共享。”

点评:前两句隐含有以挫折后的欢笑为风景的意思,末句点题,并引出下文,但没有突出“挫折”。第四句句子不错,耐人寻味,但与挫折、美景关联不大,下文也没有体现,删去更好。“愈发愈勇”表达不够准确,用“愈挫愈勇”会更好。

修改:“人生在世,难免有挫折。挫折使我愈挫愈勇,战胜困难,总会迎来欢笑的声音。我的心里,有一处关于挫折的独特风景,与你共享”。

特点:直奔主题,简洁明了。

这是我示范批改的一个例子,这样做的好处,会使学生在评改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使学生逐步领悟怎样去发现作文中的问题,怎样去点评,以改促写,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作文规律,提高作文能力。

二、自我评改,查漏补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因此,教师有必要把作文的批改权适当下放给学生,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的确,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事情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一种和谐而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作文学习修正过程中,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激起探索的欲望,激发上进的潜能,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任务,也应该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所以,有必要指导学生开展自评作文。自评作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反复朗读习作,根据评改要求进行评改。改完后还要细读几遍,看看是否比原来更加生动精彩,更能表情达意,让学生在自评中产生成就感,提高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三、互相评改,择善而从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受的教育和知识文化程度不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也不同,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也是大相径庭的。学生也一样,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存在许多差错,对自己文章的评价,往往会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有时候对问题的认识会比较幼稚、比较片面,会出现一些误判。互相评改就不同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对同龄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在这种心理的指导下,他们会抱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评改同学的作文之中,以“旁观者”的眼光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这样就能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产生的误判。从我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知道,互相评改是学生喜欢的一种作文评改方式。每次互相评改完了之后,我会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或是某个句子,某个段落,并说出写得好的理由。这个过程既能够让习作者有成就感,又能让其他同学明白需要学习的地方,产生跃跃欲试的劲头。这种交换互改法还能让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效果。我曾经布置过一篇作文《我的朋友》,何晓伊同学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我的朋友,一双大眼睛,像两颗黑葡萄似的,一条马尾辫,显得青春秀丽,但性格简直就是女汉子,常常和男生打成一片。她就是我的死党——琦琦。想当初,我们相识可以用‘不打不相识来形容。”

许昕同学点评:“开门见山,能采用外貌描写,古有花木兰,今有女汉子。‘不打不相识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这点很值得我学习,我的文章经常上下段衔接不够自然,谢谢你)”。

从评语可以看出,许同学能点出何同学的优点,又发自内心想去借鉴何同学的长处,这就是互评作文的一个非常良好的收获。从我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这样的评改方式看,这些农村学生不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升。

四、因人制宜,激励评价

在评价学生作文的自评和互评中,我经常会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既关注每一位学生,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评改结果,我会根据他们的能力情况,进行恰如其分地评价。对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原则上是“求通”;对学习能力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上升到“求精”。

如学生同改《谢谢你,感动过我》这篇文章时,八班的何江锋这样评价:“作文很好看,但是字有点看不清,字数不够五百字”。他虽然没有对文章的主要方面进行具体的点评,但他是个语文水平欠佳,完成作业困难,尤其畏惧作文的学生,所以,我发自内心地表扬了他,毕竟,他能参加点评并至少还发现了问题。而对本班成绩较好的黄磊,我的要求就不同了,他这样评价:“内容有趣,结构也清楚,但中心不够突出,字体不够清晰,字数没达到要求”。笼统地说,他的评价没错,但我告诉他,他可以点评得更深入些、更细致些,可以围绕老师提出的评改要求,从文章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技巧评起,一直点评到语言运用、病句和错别字。我还对他说,点评別人的文章,表达上要委婉些、含蓄些,让同学更乐于接受。

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一直是我指导作文评改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我在评价学生的评改结果时,往往善于发现他们的“美”。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予表扬,让其在表扬声中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提高自己的信心,让作文和作文评价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沟通的桥梁。如前面谈到的江昕宇这个学生在自评中意识到了自己的作文选材不够恰当、卷面马虎的缺点,我对他的自评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而他看到我的评价后,写作劲头越来越大了,不但作文中出现的两大缺点得到了很好的改进,而且写作能力也越来越高了。

让中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老师加强指导,并对评改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长期以来,我以不懈的努力实践着这种作文评改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挫折写作能力文章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终身不遇
写日记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