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阅读教学

2019-04-25 00:25梁俊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梁俊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自提出至今一直备受关注,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要内容,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阅读。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同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从树立正确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四个方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阅读方法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公布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其中语文核心素养框架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作为初中语文重要教学内容应与语文核心素养一脉相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着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

(一)語文核心素养的提出

“核心素养是迈向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点概念。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需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是一个总体概述,作为上位概念,根据不同的学科可以划分为不同内涵的具体的细分的子概念。“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2]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子概念,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与语文态度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每位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中应获得的专业素养。

(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3]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按照规律、由易至难、由浅至深钻研文本,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理解文本,解决疑难,获得知识,加深情感及审美体验。阅读在教材中所占比重大,需要占用的课时多,学生课前预习、课后练习消耗的时间久,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理解及观点,教师作为主导者,侧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对疑难的解答,但不能用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朗读是建构与运用语言的保障

建构是学习主体依据自身原有体验对新学习内容的一种感知及图示化的过程。“皮亚杰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依据自身的经验与图示构建的。”[4]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而非由教师等人强加。因而语言的构建与运用首先需要学生通过朗读完成图示,通过朗读言语符号的组合从中获取语言材料。例如部编版第一单元包括三篇散文和四首古诗词,其中《春》《济南的冬天》都为写景抒情散文的名篇。本单元的教学意义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优美诗文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学习重音和停顿连读,深入体会散文的思想感情。

“看”书很难表达情感,朗读能深入到语言文字的背后体会作者情感。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课文内容,着重品读写景状物的精彩句子。如在朱自清的《春》中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连用两个“盼望着”在朗读时学生需要读出主体意识,即将自己视为文章的作者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并且应该读出轻快、递进的语气,表达对春的呼唤和急切而欣喜的心情。通过朗读学生获得了春天的图示,在潜移默化之中积累了语言知识,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内化为学生自己言语经验储存,最终达到能够用以表达自我情感的熟练能力。

(二)默读是发展与提升思维的关键

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信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默读用心和眼的配合,少了口的分散更能聚精会神,提高阅读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在安静的状态下对语言表达和文学形象的揣摩,从而获得直接体验并通过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线索清晰,适合默读。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可先明确默读课文时需要把握的问题,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课后练习设计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进行讨论。“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要求学生说明“乐园”中的“乐”体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在默读课文时便能够有目标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勾画,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比如“抓虫子、拔野草、美女蛇、捕鸟”一系列描写都是作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中的不同乐趣。通过分析问题,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发散思维总结出自己理解,体会因何而乐,加深情感体验。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文本信息的建构还积极思考,以便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因而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精读是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

精读是指细致地研读,对文章重要的段落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语句表达的思想内容透彻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欣赏、仔细品味基础上的。只有通过精读仔细推敲才可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学会鉴赏与品读语句,体会作者情感,并能在必要的时候外化为自己独特的创造。教学中需要加强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品味,当学生领会了语言的妙处,感受到作者的情怀,自然就有了审美的愉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刻则是引导学生如何欣赏,理解中心思想或作者情感。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在精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还可以用读书心得加以总结。这样做其实就是进行审美创造。

例如,在《驿路梨花》一文中写到“梨花”这一景物,在第27自然段中“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甜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写梦中的情景有什么作用呢?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里的“梨花”属于虚写,把现实的梨花和梨花姑娘融合到一起,用自然美衬托人物,赞颂其美好品格。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反复品读进行分析,尝试举一反三进行自主鉴赏,并加以积累。比如景物描写的作用除了抒发情感以外,还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深化文章主题等。在语句方面可以进行仿写,使得鉴赏与创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略读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基础

略读一方面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使得进入视野的文字范围扩大,进行快速阅读节约阅读时间;另一方面略读是指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不必面面俱到,择优而读。当然,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过程中,略读不是不求甚解、泛泛而读。“中华民族是个拥有多元文化的民族,语文教育要对文化进行转化,强化文化认同、顺应同化与融合,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和理解多元文化,繁衍新的健康文化,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5]文化的长河中留下来的作品是丰富的,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文化传承时我们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重要作品的关键信息。

略读内容较多的是在篇幅较长的文章,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与其他篇目相比相对较长。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不能逐字逐句理解,这就要求我們学会浏览,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把握材料大意,在阅读中捕捉有用信息,并且能有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在《伟大的悲剧》文章第四自然段中说“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结合文段思考,为什么会说危险增加了十倍?这里需要略读来提取文段信息,抓住重点词语。如对“绝对不能”“以免错过”“漫天大雪”“缺乏”这类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出,在返回的路上不能偏离来时的脚印,否则会错过贮藏点,雪大不好辨认路且缺乏来时的充沛精力,种种要素使得“危险增加了十倍”。通过阅读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到探险者团结协作精神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三、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加强自我阅读体验的建构。尊重不同学生间的不同阅读体验,通过自我阅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寓言四则》其主旨是开放性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要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愚公移山》这篇寓言的教学就有多种角度的解读,有的学生认为愚公的精神是可贵的,坚持不懈地向着一个目标去奋进,赞美他持之以恒。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愚公是愚蠢的,不自量力的。再如《杞人忧天》传统的观点是讽刺杞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在今天联系当下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会有同学认为这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且鼓励其言之成理即可。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整合。所以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而不应该将其割裂开来。并且语文教学目标的措辞应该明确具体。例如,朱自清《背影》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领会课文内容,掌握文章情节,认识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本立意角度,学习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爱,珍视亲情。

这里不仅将各个教学目标割裂开来而且措辞方面很模糊,“认识、理解、把握、领会”等笼统的词语应该避免过多使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制定整合且明确的教学目标,如可将教学目标修改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写文中生字词,能够复述文章内容;

2.说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体会朴实语言表达的父爱;

3.感受无言的伟大的父爱,通过沟通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三)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不同的,都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文学文本类阅读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审美体验,因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应该注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在文章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我们知道这句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切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通过对比才发现文章开头介绍“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等表达了对阿长的“憎恶”,实则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实用文本类阅读即注重其实用功能,如学习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应学会新闻稿的写法,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以及明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阅读教学往往由于课时不得不面临内容的取舍,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主要内容进行理解体验,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在具体课堂中还应根据学生的整体学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学生整体起点较低,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适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带领学生夯实基础。反之,如果班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好,那么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拓展,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且是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底蕴。

(四)培养广泛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正如《论语·雍也》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且热爱学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阅读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兴趣爱好能够使得我们在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传承优秀文化。广泛的兴趣则使我们具有包容性,能够阅读不同民族、地域及国家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使阅读所得为我所用,积极汲取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初中阅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都在不同层面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树立正确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广泛兴趣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

[参 考 文 献]

[1]本刊编辑部.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人民教育,2015(7).

[2]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董蓓菲.语文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冯为民.文化自觉与语文文本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0(6).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