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9-04-25 00:08周芳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周芳

摘要:学校品牌建设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具有直抵教育本质的价值追求,是基于儿童立场的学校发展的个性表达,是可以创造与学习的实施路径。学校通过“乐智”学科课程、“乐和”活动课程、“乐趣”环境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快乐学习。同时,建设家校合育支持体系,帮助学生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关键词:快乐童年;学校品牌;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A-0064-04

学校品牌建设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把“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来实施。“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的目标,一是培养快乐的“完整人”:即培养拥有良好的品德、性格开朗、能与人合作,人格健全;具备较为宽阔的知识面和浓厚学习兴趣;有比较灵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二是建设“乐智”学科课程、“乐和”活动课程、“乐趣”环境课程,整体打造学校品牌课程。三是将“快乐童年”学校品牌理念有意识地渗透在课程、环境、实践、文化建设中,让这个学校品牌最終受到社会各界、学校师生、家长的认同和理解,从而推动学校更高层次地发展,形成学校特有的教育品质和教育文化。

一、“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的价值追求

我们认为,学校品牌建设就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造独特的精品文化,对学校教育进行全面地提升,达到走向优质教育的目标。它是学校教育价值的充分体现,是教育文化的传递,是教育生命的延续,是特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与统一。

1.“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具有直抵教育本质的价值追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1]夏山学校创办者尼尔认为“快乐是一种内在的愉快与平衡,以及对人生知足的感觉。”[2]科学研究发现:快乐童年是幸福人生的根基,“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年月被记录在年轮最核心处”[3]。童年经历是每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快乐的童年,不仅让学生在小时候感到幸福,而且是他们成人后幸福生活的源泉,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应对各种困难的基本素质,这就是“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价值的根本所在。

2.“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是基于儿童立场的个性表达

顺应儿童的本性,遵循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是科学、理性教育的重要标志。卢梭说:“童年有它的地位。”“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人们通常不急于达到什么目的,反而可以很有把握和十分迅速地达到那个目的。”[4]“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是站在儿童立场的教育追求的个性化表达,整个实践体系尊重儿童的自由、个性,把选择、活动、表达、游戏等属于儿童的权力都还给儿童,让他们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内容进行学习、认知、探索,用自己的方式感知、理解周遭的世界。正如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5]

3.“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是可以创造与学习的实施路径

“快乐童年”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标。快乐是可以学习的。“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的路径:一是可以通过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让儿童在自主的精神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快乐水平;二是创造儿童喜欢的、自然的、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儿童更快乐地生活、学习。

二、“快乐童年”学校品牌的课程建设

课程是“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彰显“快乐童年”精神的校本课程体系就是触动学生内心世界的引子,其目标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身、心、情、智、德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可能发展提供选择性服务,让他们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我们从三方面构建学校课程,分别是“乐智”学科课程:让学生快乐学习,“乐和”活动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乐趣”环境课程:让学生快乐生活。

1.“乐智”学科课程:让学生快乐学习

“‘乐智学科课程:让学生快乐学习”,就是以生为本,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各种课程中丰富的知识内容、多样的学习方式、不同风格的授课老师,本身就蕴藏着“快乐学习”的因子。我们力图挖掘国家课程中的“快乐因子”,提高学生“快乐”的认知能力;用“快乐”的方式来实施课程,提高学生快乐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要让学生学得快乐,首先要尊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说话和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行动的机会,有选择喜欢活动的自由。尊重儿童,就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学生都应该从自己的基础上发展。在快乐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师生一起深入探讨,共享学习的快乐。老师从管控者转变为支持、引导者,从主导者转变为协商者,从教育者转变为共同的学习者。其次,发现儿童的喜好,在教学中加入学生喜欢的游戏元素。我们的教学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渗透游戏元素,让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发现、乐于参与。如语文课上的剧本表演,数学课上的“算24点”游戏,科学课上的动手实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喜爱,自由自在地探索,有滋有味地发现,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长久地坚持学习,愉悦地享受学习。同时,逐渐形成快乐的个性与学习品质:自信、合作、勇敢、责任感、创造性……

2.“乐和”活动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九个)。按照他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富于娱乐性的闲暇教育不仅有益于当时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有着长期作用。”[6]“乐和”活动课程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将学科拓展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德育活动课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建立精彩纷呈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超市”,以实现统一与自主、共性和个性的多层次融合,集兴趣培养、研究性学习、人际交往、自主管理等为一体。主要内容如下:

(1)学科拓展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科学习拓展的乐园。如体育类主要有田径、跳绳、啦啦操等,艺术类有昆曲、素描、儿童画、竖笛等,语文学科拓展类有经典诵读、游戏日记等。

(2)“快乐社团”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兴趣特长的自主探索。如小记者团、心理剧团、管乐队、手球、游泳等,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和活动进程,寻找相同兴趣的同伴组建社团,自主聘请老师指导,自主参加艺术节、阅读节、科技节的展示和比赛。

(3)“快乐德育”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参与体验的养心怡德。包括“节庆课程”,指在中国传统佳节元旦、清明、中秋等举办庆祝活动,学习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美德。“仪式课程”主要指“一年级入学礼”“三年级成长礼”“六年级毕业礼”,通过仪式让学生感恩父母、感谢老师、感受成长的快乐。而“安全教育课程”则让学生通过“安全平台”的学习、“防震疏散演练”“防火演练”等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提高快乐生活的自护自救能力。

(4)社会基地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校外基地主题系列活动的研究提升。我们努力挖掘校外课程资源,形成各年级的基地系列实践活动:一年级参加太平洋保险公司手工制作活动课程;二年级参加昆山图书馆的图书宣讲、阅读课程;三年级参加邮局“小小报童”体验活动课程;四年级赴青少年宫参加费俊龙天文体验活动课程;五年级参加青少年实践基地活动课程;六年级到电视台参加播音、电台读诗活动课程。学校聘请年级基地辅导员、校外辅导员,挖掘校外课程资源,组织经常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联合黄河路邮局开发了“小小理财师活动”“爱心包裹寄送活动”“小小报童体验活动”“集邮知识讲座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课程,让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乐和”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凸显”。一是凸显自主选择。在活动中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展现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在多元化、可选择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自由感、愉悦感和成就感。二是凸显体验。学生通过劳动、锻炼、表演、实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过程、体味情感、体悟道理,形成个性化的直接经验。三是凸显社会性。在活动中,不同班级、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学生在一起,促使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受益,和气交往,合作共赢。如“快乐手球”课程,学校创编《手球校本教材》,制定课程目标和实施计划,每周开设一节手球课,创编了手球操,每学期进行年级手球联赛。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合作参赛,多次在全国及国际赛坛上获奖。

3.“乐趣”环境课程:让学生快乐生活

“乐趣”环境课程,即将学校品牌理念、文化特质等抽象语言用具体符号形象展示出来,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滋养、润泽在美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生活。我们坚持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来探索世界,用儿童的审美情趣来创设环境。如开放式绘本馆、健康生活馆、手球活力长廊、昆曲馆、生物展览馆、“陶行知”文化墙、“八礼四仪”廊等。每一处的布置色彩明丽、图案富有童趣、标语宣传朗朗上口,给儿童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喜欢在学校的每一处逗留、欣赏、活动。如连廊中的开放式绘本馆,顶上设计蓝天白云、红日高照,廊柱巧妙地变成大树,沿墙的书架是一列火车,墙上的个性化书架则是一个大大的“書”字,中间的小桌椅则是一朵朵小花、一棵棵小草。整个长廊如歌如画,童趣盎然,温馨自然。每个课间、午间都有学生坐在“车厢里”“大树下”“花朵旁”静静地享受优雅的环境,享受阅读的快乐。

除了注重环境建设的舒适美观,我们还注重儿童与环境的情趣互动,努力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儿童参与,可以看,可以读,可以谈论、表演、交流,生活空间变得多维、立体、有趣。如健康生活馆,学生不仅可可以阅读各种健康小知识,可以观赏有益的影视节目,还可以玩益智游戏;可以一个人,可以一群人,甚至整个班级的同学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享受生活。

三、“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的家校合育支持体系

学校品牌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阶段性进展应该及时与学生、家长等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学校品牌建设才会越来越牢固。“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必须加强家校合育作为支持系统的建设,即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也应该是快乐和谐的。

1.调查,发现真实的问题。我们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做了调查,发现:39%的家长溺爱孩子,采取对孩子过分保护的行为;54%的家长身上存在过分干涉孩子的行为;7%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过分严厉;只有23%的家长采取民主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重智轻德,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按家长自己的意愿培养孩子,亲子关系不和谐等。

2.沟通,更新家教理念。针对这些问题,在确立家长学校目标时,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分层落实家校合育目标,做好指导工作。一是邀请专家开设讲座,做好家教理念的普及工作。我们先后开设了《小学六年最重要的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三年级儿童特点与指导策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等专题讲座,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二是重点做好起始年级的指导。我们创编了《一年级新生家庭指导手册》,在其中开辟了“快乐童年”成长记录,让每一位同学在家做好阅读、劳动、锻炼这三个方面的行动记载,切实帮助家长更新家教理念,让家长懂得:父母的用心陪伴才是孩子快乐的根本源头。家长只有保持童心童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提供快乐童年所必须的一切,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们需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共同度过快乐的家庭生活。三是注重“类”的个性化指导。对相同问题的家长按类组织学习与讨论,开展“好父母工作坊”“感觉统合训练班”“正面管教”等,重点解决相关问题。四是加强个案研究,个别咨询,做好特色品牌“三人行”主题式互动日记的研究,即围绕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问题,老师提出指导策略,家长和儿童调整行为,用日记形式跟踪记录成长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帮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同时也促进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家长的家教能力的提升。

3.活动,提升家校合育的能力。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如亲子吟诵比赛、好家长评选、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提升家庭的学习氛围。我们还让家长走进学校做义工、参与学校的決策和管理工作,引领家长们以身作则,把奉献、责任、爱等与快乐高度相关的个性品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给孩子,做孩子的榜样。

“快乐童年”学校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儿童的身心发展也有了新的特点,“快乐童年”学校品牌的内涵也将进一步丰富,需要我们调整好节奏,选择好策略,更好地适应当代儿童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乐行新歌[J].江苏教育研究, 2017(2/3B):5.

[2]A.S.尼尔.夏山学校[M].王克难,译.海口:南海出版社, 2009:282.

[3]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41.

[4]让-雅克·卢梭.爱弥儿[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8-60.

[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310.

[6] J·曼蒂, L. 奥杜姆.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叶京,潘敏,鲍建东,译.北京:春秋出版社 , 1989:32.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