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并肺感染溶栓治疗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2019-04-25 05:27:28梁铁生李宗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达拉内皮溶栓

王 丹 梁铁生 刘 欣 李宗南

1 中国地质大学医院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74 2 武汉市东湖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74 3 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6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由于脑血管供血突然中断,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因而相应部位的脑组织变性坏死,使脑神经功能受到破坏[1],患者相应的躯体功能受到影响。但由于脑部组织的结构异常复杂,大血管供应较少,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导致梗死出现时对脑组织的损伤较严重,残致及致死率较高[2]。脑神经及脑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较弱,导致患者患病后恢复期较长也较困难,易遗留躯体活动障碍等并发症[3],因此发病后加速溶栓治疗,保护神经系统功能,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和躯体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保护的临床药物[4],本研究通过临床患者检查指标的变化来判断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12月湖北省人民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溶栓治疗及对肺部感染的对症治疗,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6.89±3.74)岁,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5.61±2.17)分;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16±4.36)岁,平均NIHSS(15.53±2.03)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及《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制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4-5];(2)经本院磁共振扫描、肺部X线机、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感染;(3)经由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脑梗死发病时间>6 h;(2)有颅内出血病史;(3)入组前3个月内存在颅脑外伤的患者;(4)有出血倾向的患者;(5)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6)脑梗死发病前即存在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重症疾病的患者;(7)合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在溶栓治疗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首先药量的10%于1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药量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充分混匀,随后60 min持续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后给予注射用头孢美唑钠静脉滴注,每日0.1 g,12 h/次,每次0.1 g稀释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4 d为1疗程。(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2次/d,30 min内静脉滴注;14 d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治疗1疗程后依据《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6]中相关标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1)治愈,痰液细菌培养呈阴性,血常规正常,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消失,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2)显效,痰液细菌培养呈阴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接近正常范围,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基本消失,临床症状、体征大体消失;(3)有效,痰液细菌培养呈阴性,WBC有所下降,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有所缩小,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为有效;(4)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与治疗前相比病情进展。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相关因子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循环系统内皮细胞(CEC)、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神经功能因子,神经肽Y(NPY)、神经营养素(NT)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检测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全部患者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样5 ml,使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CEC,按免疫酶联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板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与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表2);治疗后,两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与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

2.2 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62.42±13.13)pg/ml与白细胞介素-8(IL-8)(3.99±0.27)ng/ml高于研究组IL-6(40.51±11.53)pg/ml与白细胞介素-8(IL-8)(1.89±0.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两组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治疗前治疗后CEC(个 /ul) ET-1(ng/L) vWF(%) CEC(个 /ul) ET-1(ng/L) vWF(%)对照组(n=30) 8.34±2.58 118.63±14.21 236.32±29.37 5.89±0.58 95.54±16.38 195.27±23.61研究组(n=30) 8.62±2.15 119.64±13.69 242.24±29.26 4.36±1.68 82.21±12.65 179.64±21.36 t值 0.457 0.28 0.782 4.715 3.537 2.689 P值 0.649 0.78 0.437 <0.05 <0.05 0.009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指标比较(±s)

治疗后NPY(pg/ml) NT(pg/ml) VIP(pg/ml) NPY(pg/ml) NT(pg/ml) VIP(pg/ml)对照组(n=30) 161.39±9.69 121.45±5.39 85.51±5.53 125.85±9.94 109.43±6.44 68.64±4.67研究组(n=30) 163.74±10.39 123.21±7.61 85.65±4.67 106.28±8.13 84.32±7.15 35.32±2.64 t值 0.906 1.327 0.106 8.347 14.293 34.020 P值 0.369 0.19 0.916 <0.05 <0.05 <0.05组别 治疗前

3 讨论

ACI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原因较多,涉及各系统的生理病理变化,如生物毒性、细胞变性、神经炎性反应等,导致脑梗死所致的脑缺血的治疗成为临床医学的难题[7]。临床治疗中发现缺血反应导致的神经损伤以及肢体活动的障碍,需要有效的神经保护药物才能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8-9]。依达拉奉已被证明是减轻脑缺血性损伤的有效药物[9]。酸中毒是脑缺血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是脑组织和脑神经发病机制的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依达拉奉能抑制脂质过氧化[10],调节脑缺血后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对神经元损伤的修复作用比较明显,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后,对照组炎性因子IL-6与IL-8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对血管的内皮功能改善主要是通过对血管内皮过氧化反应的抑制,防止内皮的异常改变带来的毒性作用,以及减少血栓的形成,有利于疗效的作用时长增加,减少疾病的反复,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内皮功能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还对肺部感染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主要抑制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促进前列环素合成,抑制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阻断细胞中脂质过氧化过程和速度,防止内皮细胞损伤,减轻炎性反应,起到保护肺脏的作用[11]。因此依达拉奉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在溶栓药物的作用下,血管再通,血供恢复,组织的损伤减少,恢复正常营养供给[12]。但对于梗死期间脑部出现的坏死组织,其自行恢复的能力较弱,需要药物的支持作用,保证神经的敏感性,激活神经兴奋的传递功能。治疗中使用依达拉奉减轻神经元酸中毒,改善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减少抗炎性细胞因子及抗细胞凋亡和坏死[13]。依达拉奉还能通过增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制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提高神经细胞活性和促进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也可通过减少大脑海马旁蛋白的生成[14],减轻脑组织变性程度,从而保护神经元细胞,本研究中研究组神经功能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激活神经通路,加速缺血性脑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15],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后,脑神经的损伤降低,增加神经活性的恢复,保证神经功能的正常作用以及患者的自理生活水平。在本研究中中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都有了变化,其主要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营养神经改善神经功能有密切联系。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n(%)]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为76.67%,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更为理想;提示依达拉奉能够提高急性脑梗并肺感染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持平,提示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具有统计学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改善确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良好;提示依达拉奉应用于急性脑梗并肺感染溶栓治疗中,具有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拮抗炎性应激反应、缓解神经功能损伤的明确功效。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应用于急性脑梗并肺感染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全面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拮抗炎性应激反应的明确功效。

猜你喜欢
达拉内皮溶栓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山东医药(2015年40期)2015-02-28 14:28:47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沉潜迷醉达拉湾
海洋世界(2014年2期)2014-02-27 15: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