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旭 林惠泉 林志滨 张翠媚 蔡海明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儿科,福建 漳州 363000 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骨科,福建 漳州 363000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病,患病率较高,主要是指病毒侵袭心肌细胞,从而导致其出现变性、凋亡、炎症反应等现象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2],以头晕、胸闷、乏力、心功能不全、心肌酶谱异常升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医治不及时,可诱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CAVB),加重患儿病情,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3]。药物是目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CAVB的常用手段,以往,临床主要对上述合并症患儿实施常规疗法,但研究显示,常规疗法的效果欠佳,对部分患儿不适用[4-5]。随着研究发展,较多学者认为可对上述疾病患儿加用其他的药物[4-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CAVB患儿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见如下报道。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CAVB患儿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儿年龄为6~12岁,平均年龄(8.75±0.73)岁,男性20(57.14%)例,女性15(42.86%)例;病程2~5年,平均(3.75±0.65)年;房室传导阻滞类型:Ⅰ度24例,Ⅱ度1型5例,Ⅱ度2型6例;18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5例合并肺炎,6例合并肠炎。对照组患儿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69±0.68)岁,男性21(60.00%)例,女性14(40.00%)例;病程2~5年,平均(3.69±0.60)年;房室传导阻滞类型:Ⅰ度25例,Ⅱ度1型5例,Ⅱ度2型5例;17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5例合并肺炎,4例合并肠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对照组,指导患儿口服维生素C及醋酸泼尼松片,若患儿心率低于50次/min,可给予其静脉滴注0.1μg/(kg · min)异丙肾上腺素,若患儿心率介于50~60次/min,可给予患儿口服阿托品。(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0.6 g/kg,每天1次,连续治疗3~5 d。治疗期间,应密切注意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每周对患儿进行一次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连续观察2个月。
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 乳 酸 脱 氢 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变化情况、外周血T细胞亚群情况(CD3+、CD4+、CD8+、CD4+/CD8+)、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合《儿科学》[6]中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显效:治疗后,患儿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显示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症状缓解75%以上,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显示恢复75%以上;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和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d, ±s)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和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d, ±s)
组别 症状消失时间 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 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n=35) 10.30±2.25 11.20±2.25 28.78±3.30对照组(n=35) 14.28±2.30 14.79±2.58 34.69±3.58 t值 7.318 6.204 7.181 P值 <0.001 <0.001 <0.001
表3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变化(U/L, ±s)
表3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变化(U/L, ±s)
组别 CK LDH CK-MB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5) 280.42±78.15 147.46±27.42 77.46±14.42 12.36±7.50 280.46±72.42 100.36±52.50对照组(n=35) 280.39±78.20 177.52±26.40 77.52±14.40 25.12±7.38 280.52±72.40 144.12±52.38 t值 0.002 4.672 0.017 7.174 0.003 3.491 P值 0.999 <0.001 0.986 <0.001 0.997 0.001
表4 两组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K、LDH、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D3+、CD4+、CD8+、CD4+/CD8+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和CD8+高于对照组,而CD4+和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出现心衰1(2.86%)例,对照组出现心衰2例(5.7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VB在小儿群体中的患病率不高,以获得性CAVB较多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常和心肌炎、心内膜炎、结缔组织病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7-9]。若不及时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实施有效救治,严重者可诱发晕厥、阿-斯综合征,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0-11]。
患儿发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后,其心肌细胞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其免疫系统平衡受到一定程度干扰,从而导致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不足,进而加重了对机体心脏的负担,最终诱发CAVB[12-13]。为此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十分重要,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丙种球蛋白含有丰富的广谱抗细菌和抗病毒免疫球蛋白G抗体,可显著作用于T细胞和B淋巴细胞,不仅能明显改善机体免疫能力,还可有效清除体内的病毒,最大限度控制和缓解病情[14-15]。该药物主要是将免疫球蛋白内输给患者,继而让其从低免疫或无免疫状态下,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阶段,并且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可对机体内的、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起到直接杀死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且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对患儿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可显著增强疗效,加快患儿症状缓解的速度,对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较积极的影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K、LDH、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其心肌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对病情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CD8+高于对照组,且CD4+、CD4+/CD8+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显著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反应,调节T细胞亚群的活性,从而有助于发挥抗病毒感染作用,对缓解患儿病情具有较积极的影响。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丙种球蛋白安全性较高。
综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CAVB患儿实施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行,可显著增强疗效,对缓解病情具有较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