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2019-04-25 13:14张丽娜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考核心理健康心理

张丽娜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在校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同时,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虽未走向社会,但是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绪调控等问题,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和各高校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教育部为此专门印发文件,要求各高校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开设专门课程、培训、讲座等。多数高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标准的课程目标、内容、形式和考核方式的要求,所以各个学校基于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开课的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上各不相同,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1-3]。

本文以包头医学院为立足点,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形式,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出系统、全方位教学改革的方案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希望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包头医学院选修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1 229名,其中大学1年级年级792人,2年级年级349人,3年级年级79人,4年级年级9人;男生325人,女生974人。课间对所有学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表的问卷测试,发出问卷1 229份,回收1 229份问卷。

1.2研究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的形式,由课题组老师带着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高年级学生运用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所有被调查的对象均是在征得本人同意,身体状况良好、意识清楚、情绪平稳情况下的完成。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表,内容包含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课程的设置情况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开课必要性等方面。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有效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统计和卡方检验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刊、杂志、书籍、宣传橱窗;心理学教师这3方面。其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占到被调查总数的25.4 %;通过报刊、杂志、书籍、宣传橱窗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占到被调查总数的20.9 %;通过心理学教师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占到被调查总数的15.8 %。除此以外,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朋友和父母。

2.2困挠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调查得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排前5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对自己的认识、情绪控制、学习问题、爱情问题。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人际交往(18.3 %)、对自己的认识(17.3 %)、情绪控制(16.4 %)、学习问题(15.5 %)、爱情问题(9.8 %)。除此以外,考试压力和就业压力所占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9.4 %和8.6 %。进一步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困扰问题的具体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困扰不同,低年级如大学1年级、大学2年级的学生困扰自己的主要心理问题排前3位的是人际交往、对自己的认识、情绪控制;大学3年级的学生困扰自己的主要心理问题排前3位的分别是学习问题、人际交往、对自己的认识;大学4年级的学生困扰自己的主要心理问题排前3位的是情绪控制、就业压力、人际交往。

2.3大学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授的内容 通过调查得出,大学生希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排前5位的是:人际交往(20.4 %)、情绪调节(16.9 %)、心理压力及挫折应对(14.9 %)、自我认识(13.1 %)、恋爱心理(9.1 %),通过本次调查可知大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学到能够有助于解决心理困惑的具体方法,这与研究结果2.2一致。

表1 目前困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

进一步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授内容的具体情况,调查结果如表2,大学1年级和2年级的学生希望教授的内容主要是: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心理压力及挫折应对;3年级的学生希望教授的内容是:人际交往、自我认识、情绪调节;4年级的学生希望教授的内容是:心理压力及挫折应对、情绪调节、学习心理。

表2 大学生希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授的内容

2.4大学生期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数据得出,大学生期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排前3位的是:角色游戏法(22.6 %)、案例讲解法(20.5 %)、课堂讨论法(14.8 %),本次调查得出传统的知识讲解法排第7位,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6.9 %。由研究结果可知,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学虽然可以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但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听课行为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依据研究结果和学生的现实情况逐步改革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帮助大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学到一些识别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表3 大学生期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进一步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年级大学生期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具体情况,调查结果如表3,由表可知,大学1年级的学生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排前3位的是:角色游戏法、案例讲解法、视听材料穿插法;2年级的学生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排前3位的是:案例讲解法、角色游戏法、课堂讨论法;3年级学生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排前3位的是:角色游戏法、案例讲解法、视听材料穿插法;4年级的学生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排前3位的是:案例讲解法、课堂讨论法、角色游戏法、团体辅导训练。虽然不同年级的学生喜欢的授课形式排序有区别,但是共同喜欢的授课方式均包含了角色游戏法、案例讲解法和课堂讨论法,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意愿比较强,所以尽量多采用这些讲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5大学生认为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 通过调查得出39.8 %的学生希望以心理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课程成绩的考核,39.4 %的学生希望以心理测验的形式来进行课程成绩的考核,仅有6.6 %的大学生选择卷面考试和5.4 %的大学生选择论文的形式。由此可见,改革考核方式势在必行,通过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提高课堂行为表现的目的,激发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投入和参与,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和理解,更能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2.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的必要性 本次研究发现82.8 %的学生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99.4 %的学生认为有开课的必要,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持积极的态度。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要性方面的认识情况分析,具体情况见表4。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认识存在差异(χ2=18.468,P=0.030),大学1年级的新生较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多的认为有开课的必要性。通过访谈可知,大学1年级新生刚入校,无论是环境还是生活习惯亦或是大学课堂学习,与以往的生活体验区别较大,很多新生都会面临新生适应的客观问题,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宿舍关系,很多新生在应对和处理方面都感到力不从心,渴望得到指导和建议,所以大学1年级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普遍较高。

表4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必要性的认识

3 讨论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最直接的途径 由本次研究可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我校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最直接的途径,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了解或获取心理学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甚至是解决心理困惑的效果[3-4]。

3.2教学内容 本次调查研究可知困扰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排前5位的是:人际交往、对自己的认识、情绪控制、学习问题、爱情问题。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讲授的内容集中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恋爱心理3部分,其余的内容虽然涉及,但是由于课时数有限,仅对其他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加大对情绪控制和学习问题的讲解比例。

本次调查得知,57.9 %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26.7 %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非常贴近生活,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13.9 %的学生认为课程教授的内容偏重理论化,所以如何设计出接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班教学模式,实际教学情境中,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人数过多无法进行体验式教学,而且针对性不容易保证,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尽量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依据进行讲解,并给予一些有效的、容易掌握和实践的解决措施,这样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5]。

3.3教学方法 本次调查发现,我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案例讲解法、课堂讨论法、知识讲授法,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的方法排前3位的是:角色游戏法、案例讲解法、课堂讨论法,知识讲解法排第7位。结合研究结果发现,目前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的授课方式还是与学生期待和喜欢的授课方式较一致,差异之处在于由于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数量较多,无法总是采用角色游戏法、团体辅导训练等参与式的活动方式,只能利用课间或课前的时间找部分同学进行体验式活动,覆盖面较小,但是视听材料穿插的方式和专题活动开展法是可以进行的,主要还是得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减少理论课的讲授,加大体验课的内容。很多学生希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体验到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带给自己不同的心理体验[6-8]。

3.4考核方式 本次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形式是以开卷考试或作业形式进行考核,进一步调查发现,39.8 %的学生希望以心理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课程成绩的考核,39.4 %的学生希望以心理测验的形式来进行课程成绩的考核。有研究结果可知,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提高课堂行为表现,考核方式的改革由传统的开卷考试或期末几千字的论文亦或是结业作业的终极考核方式,逐渐改变成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本门课的考核方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考核方式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式各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防止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心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和课程的参与性,最终提高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体验式的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操作为主,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1学分,16学时,每周1次90 min的课程设置进行,以大班教学为主,学生覆盖面比较广,各个年级、专业的学生都有,学生的心理需求差异性也较大,所以在有限的课时数内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实施,目前只能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内容较陈旧,教学方法偏重传统化倾向,课程偏重理论性,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联系实际性值得商榷,现有的教学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目前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相似;同时,课程考核方式方面也参考了学科评价模式进行考核,开卷考试或是写论文的形式,无法通过考核形式了解到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机械化和模式化的考核形式也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课堂参与性不高[9]。

3.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渐被意识到 本次调查发现,99.4 %的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别是大学1年级的新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较其他年级都强烈;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心里健康角度课程应该面对所有学生,即无论有无心理问题都应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开课形式上,很多学生觉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应该以必修课的形式展开,而不是现在的选修课的形式,由上述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猜你喜欢
考核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