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名荣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9)
大肠癌(large intestinecancer)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大肠腺瘤联系密切。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日益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大肠癌可提高生存质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积极作用[1]。因此,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ESD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T淋巴细胞、炎症水平的影响,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05例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1对象 本次所选105例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来源于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纳入标准:均经内镜诊断为早期大肠癌或癌前病变;符合手术适应证;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无法耐受手术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病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4岁;病变位置:18例直肠,15例乙状结肠,6例升结肠,8例盲肠,5例降结肠。观察组:53例,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4.2岁;病变位置:17例直肠,14例乙状结肠,7例升结肠,9例盲肠,6例降结肠。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取改良截石位。经脐部戳口充气后置入腹腔镜探查,确定戳口位置后,进入器械操作。明确病变位置,于肿瘤近端结扎肠管,将主要供支血管切除。采用可吸收夹及钛夹结扎血管。沿肠系膜根部进行充分游离,以45 mm Endocutter 离断直肠远端。切除手术及周围浸润整块组织,彻底清除淋巴结。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给予ESD治疗,行静脉全麻或气管插管麻醉,内镜下靛胭脂及电子染色,在病变周边多点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直至病灶呈抬举征。以Dual-knife切开周边黏膜并逐步剥离黏膜下层,完整切除病灶。电凝钳处理创面出血,必要时金属夹封闭创面。术后给予进行保护黏膜及抗感染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及术后7日的T淋巴细胞、炎症水平。T淋巴细胞包括CD3+、CD4+、CD8+,炎症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创口感染、吻合口瘘等。
2.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日的T淋巴细胞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经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日,两组患者CD3+、CD4+水平高于术前(P<0.05),CD8+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及术后7日的T淋巴细胞比较
2.2两组术前及术后7日的炎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hs-CRP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日,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7日的炎症水平比较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t=3.930,P=0.047)。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大肠癌及癌前病变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由于外科手术创面较大,且手术时间较长,加上术中出血量多,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ESD在大肠癌及癌前病变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效果。ESD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黏膜下充分注射病变抬举,用电刀将病变逐步剥离,可完整剥离切除病灶的同时,也可获得病灶的组织学信息[2]。
T淋巴细胞可反应机体免疫功能,其中CD3+细胞的共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存在于T细胞表面;CD4+细胞属于诱导性T细胞,有着较强的辅助功能。CD8+是细胞毒和抑制性T细胞,具有清除病毒及粘附功能。TNF-α是肿瘤坏死因子,可促进细胞产生各种炎症因子,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中。IL-6是一种细胞因子,可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功能[3]。hs-CRP是急性相蛋白,属于急性炎症的标志物。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均处于抑制状态,表明癌细胞对细胞免疫存在免疫抑制效果。且观察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恢复程度、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ESD手术对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创伤性较小,对机体扰动性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ESD治疗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