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康祥
(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颅内动脉瘤是因脑血管异常导致的血管瘤样突起,会形成囊性突起,对脑神经进行压迫,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动脉瘤出血会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多发于老年患者中,且多发于脑底动脉及其邻近动脉的主干上,其治疗方法包括开颅治疗及介入治疗两种[1]。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麻醉技术、术中监测技术不断进步,显著降低了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及致残率[2],而颅内动脉瘤夹毕术的手术操作精细,要求患者术中充分镇静镇痛、充分制动,以免患者在术中行气管插管引起应激反应,导致术中有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此为了防止以上意外的发生,术中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以保证手术的安全[3]。本文分析了BIS监测下全麻对颅内动脉瘤夹毕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以为颅内动脉瘤夹毕术选择合适的麻醉监测方式提供依据。
1.1对象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3例行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患者,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有恶心、头痛、呕吐等症状,术前静脑血管造影检查及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明确病变部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分级、合并疾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符合医学伦理,见表1。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禁饮,术前半小时给予苯巴比妥钠、盐酸阿托品肌肉注射,之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给患者输注乳酸林格氏液,之后行桡动脉穿刺,测量患者血压,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电图进行监测。对照组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控制。观察组患者对患者的前额皮肤进行清洁,按推荐位置放置电极,采用面罩吸氧后,进行麻醉诱导,患者把控输注丙泊酚,维持效应室的靶浓度为3~4 g/mL,静脉注射0.3~0.4 g/kg舒芬太尼,待患者的睫毛反射反应消失后,当BIS低于70时,对患者静脉注射0.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注射3 min后,患者行气管插管,之后行气管插管,保持潮气量为8~10 mL/kg,通气频率维持在10~12次/min,监测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于30~35 mmHg;之后行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进行靶控输注,维持效应室浓度为3~4 g/mL,静脉输注0.1~1.0 g/(kg·min),根据手术需要间断输注2mg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两组根据不同方法对患者的丙泊酚浓度进行随时调整,以维持BIS值在45~60间,患者待拔出动脉鞘管后停止麻醉维持。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2)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 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
2.2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5 %,对照组为21.6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其容易引起患者应激反应,进一步引起并发症,因此对患者术中进行麻醉监测,保持患者充分镇静、制动非常重要,若麻醉深度不足,容易引起患者的载瘤动脉临时阻断、临近重要血管误夹、小穿支血管损害、过度脑牵拉等均会导致手术并发症,所以麻醉深度监测对颅内动脉瘤夹毕术麻醉安全非常重要[4],因此我院采用BIS监测维持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患者的麻醉深度。
本文结果表明,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麻醉监测方法均可用于颅内动脉瘤夹毕术的治疗。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明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BIS监测下全麻可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也可缩短术中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是由于BIS可利用特殊的传感器对患者的脑电图进行接收,用非线性的相对锁定原理处理原始脑电波,通过多变量数学回归方程对产生的双频谱指数进行计算,其也可反映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值为0~100,100为清醒状态下脑电图状态,0为完全无脑电活动,一般BIS<40时患者处于爆发抑制状态,在40~65时患者为麻醉状态,65~85时为患者处于镇静状态,85~100时患者为正常状态。采用BIS监测麻醉深度,维持其在45~60[5],可使患者维持在麻醉状态,保证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BIS监测下全麻可缩短颅内动脉瘤夹毕术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