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芳红,梁 贤,卜秀群,潘燕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狭窄的重要措施,它能有效恢复脑部血流灌注,改善脑组织供血,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但术后再狭窄时有发生,有报道其发生率为 28.3%[1]。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未坚持抗栓药物治疗等是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2]。为此,出院后患者须长期服用抗栓药物,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但在现实中,患者出院后自律性会逐渐下降,治疗依从性会逐渐降低[3],导致脑动脉狭窄的再发,加上术后多数患者肢体上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及其他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而降低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以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首次进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脑动脉狭窄并成功施行支架植入术的出院患者;②住址确切,且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周边50 km之内,备有智能手机且网络通畅;③本人和家属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意识思维正常;⑤家庭社会支持,能遵医随访。排除标准:病情危重、精神异常、听力和视力障碍者。脱落标准:①试验期间因病情恶化、死亡等原因不能继续参与者;②试验期间住址迁移或手机号码更换无法联系者;③试验期间要求退出的患者。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45~9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 例,男 34 例,女 16 例,年龄 45~79(56.3±2.9)岁;对照组 50 例,男 32 例,女 18 例,年龄 46~79(55.8±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出院时两组患者共性的护理内容包括:①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诊断、病情、最后的指标监测结果、饮食习惯及行为生活方式。②出院指导,包括用药、饮食、康复、心理指导等。③发放并解读支架植入术后家庭自我监测记录本,解释各项指标监测的意义与方法,主要包括血压、血糖、用药、每日运动及饮食、院外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针对存在的个性问题给予具体指导。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3、6个月将自我监测记录本带回医院,由专管护士将监测结果入录于健康档案内。
2.1 对照组 在患者出院1个月后进行一次常规电话回访。
2.2 观察组 出院后则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
2.2.1 成立延续护理小组 由住院时患者的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及延续护理专管护士各1人组成。延续护理专管护士由已经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健康管理师资格的主管护师担任。
2.2.2 制定延续护理小组职责 ①制定患者延续护理计划。②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电话随访、网络交流、上门督促指导等工作,根据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和干预,发现问题随时报告主管医生解决。③专管护士负责患者健康档案管理,督导延续护理措施的实施,汇总分析资料,持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2.2.3 干预方法 ①电话随访:出院后1周开始进行,第一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两周1次。②上门指导:出院后1个月开始进行,以后每两个月1次。③网络交流:建立“护脑”微信群,把观察组患者都加进“护脑”群中,专管护士为群主,负责微信群的全面管理和协调工作,定期发布公众宣教资料,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④督促患者复诊,两个月复诊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诊治。
2.2.4 干预内容 (1)认知度干预:①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发放脑血管病相关知识认知调查表,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不知晓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宣教,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②教会患者自测血压和血糖的方法,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③教会患者自我监督病情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2)生活方式干预: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禁烟酒,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②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注意劳逸结合。(3)服药依从性干预:①按时服用抗栓药是预防脑动脉再狭窄的关键,要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②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给患者制定服药时间表,在其床头放置定时器提醒按时服药;教患者做分隔药盒,睡前摆好次日的药品,置于醒目处,外出时也要随身携带,避免忘服、漏服;③观察用药副作用,尤其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有皮下出血点、牙龈出血、鼻腔出血或女性患者月经量增多等现象应及时就诊。(4)饮食护理干预:①饮食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让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忌烟酒,忌辛辣、高脂、高钠、高糖饮食;②根据病情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③家属和护士共同监督,使患者坚持合理的饮食习惯。(5)心理护理干预:①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时处理患者不良的思想情绪;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心理咨询、疏导,消除患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其在生活中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6)家庭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就医和出院后康复都离不开家属在经济和心理上的支持,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支持成正相关[4]。因此,在健康教育中也要把家属纳入为宣教的重点对象,让家属充分发挥家人对患者病情、用药及行为的关心、提醒、监督作用,使患者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减少脑血管病再发,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观察指标
2.3.1 治疗依从性 采用白丽华等[5]设计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服药、饮食、复查、运动、自我监测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完全依从计3分,基本依从计2分,偶而依从计1分。满分15分,得分越高,说明其治疗依从性越好;将得分在12分以上界定为治疗依从性好。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信度 Cronbachr’s α 为 0.75;效度即 CVI值为0.79。
2.3.2 生存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价[6],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健康变化以及精神健康等。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越好。同时统计出院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脑动脉再狭窄及再次住院。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行χ2分析;P<0.05 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3.1 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1。
3.2 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1 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表2 出院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3 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见表3。
4.1 延续护理对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多数患者肢体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及其他后遗症,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和表达能力障碍、行动迟缓等,社会交往能力丧失,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而且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7]。延续护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能使患者在出院后得到持续的健康指导,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8]。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实施延续护理,继续落实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护理、康复方案,通过电话回访、微信短信交流、家庭访视等多种方式,及时解决患者在家庭中的实际困难,针对性地指导患者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患者回到家中仍能得到持续的专业护理支持,促进了康复。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水平等均得到改善,说明延续护理能明显提高脑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表3 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分,x±s)
4.2 延续护理对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脑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有别于其他手术,完全在血管内操作,很多患者在术后仍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对异体支架产生不安情绪,担心支架会掉下来,顾虑支架再狭窄,担心手术的效果,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感,支架费用造成的经济负担等,导致焦虑、抑郁甚至恐惧情绪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这提示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本研究中,每个患者的延续护理均由住院时的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责任护士不仅充分掌握患者在院时病情、治疗、康复、心理、饮食等,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彼此的尊重和信任,由责任护士落实延续护理,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并积极配合,同时护士能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鼓励,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了不良的心理,降低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增强了生活乐趣和生活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表3显示,出院后对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4.3 延续护理对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出院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措施,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仍然较高,术后规律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再狭窄的重要措施[9]。因此,术后坚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缺乏足够耐心去坚持药物干预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出院后仍难以摒弃之前养成的不良习惯,如嗜烟酒、高脂饮食等,不重视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和监测,擅自停药等,遵医行为较差。通过延续护理,不断强化患者出院后在饮食、运动、保健、康复、治疗等方面的综合指导,不间断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定时复诊,督促和指导其坚持康复功能训练,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改变不健康行为,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降低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服药、饮食、运动、复查、监测等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TIA、脑梗死、脑动脉再狭窄及再入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院外延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通过对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后发现,延续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出院后仍得到切实有效的跟踪护理,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脑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了患者预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