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血液透析致皮肤瘙痒31例

2019-04-24 02:50:56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羊肠线穴位血液

刘 强

(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皮肤瘙痒是血液透析常见慢性并发症,患者多瘙痒剧烈,难以忍受,搔抓后极易导致苔藓样皮肤改变、血痂、皮肤肥厚等多种皮肤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采用口服抗瘙痒药物或局部用药等治疗手段,效果不甚理想[1]。中医认为,皮肤瘙痒属“痒风”“风瘙痒”等范畴,多因血燥风热,风湿内侵,郁结于皮肤而引起瘙痒,多采用地黄饮子加减、消风散合四物汤口服治疗[2]。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其进水、进食量受到严格限制,中医内服汤药不适用于该病[3]。中药外洗可在不增加水负荷的前提下,发挥止痒、解毒、清凉等作用。本研究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患者31例,并设对照组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女 14 例,男 17 例;年龄 42~68(53.8±4.8)岁;原发病:高血压肾损害4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多囊肾2例,IgA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17例。观察组女13 例,男 18 例;年龄 45~68(54.3±4.1)岁;原发病:高血压肾损害3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多囊肾1例,IgA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维持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均出现程度不一的皮肤瘙痒症状;患者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肝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者;伴有精神障碍者;合并脑血管病史失语者;无法参与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给予纠正酸中毒、调节钙磷代谢紊乱、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措施;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 h。连续治疗10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外洗治疗。①穴位埋线:治以调和阴阳、祛风止痒;取单侧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两侧交替取穴;脾胃气虚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肝肾阴虚加太溪、照海、肝俞、肾俞;痰湿凝结加中脘、章门、丰隆。将0号羊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剪成1~3 cm长度备用。每次按穴区组织厚薄选取相应长短的羊肠线一截,穿入埋线针(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中,局部严格常规消毒,操作时先刺入穴位得气后,用针芯将羊肠线推至穴内,然后快速拔针,查看针孔处无暴露羊肠线后,用创可贴贴护针孔,24 h禁淋浴。10 d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②中药外洗:药用麻黄20 g、桂枝20 g、荆芥 20 g、防风 20 g、当归 20 g、白鲜皮 30 g、川芎 20g、生地黄 20 g、地肤子 30 g、白芍 20 g、川椒 20 g、艾叶10 g。采用1 000 ml水浸泡药物,持续1 h,煎煮30 min,兑入适量温水至消毒浴缸,待汤液冷却至约40 ℃,浸泡 20~30 min,1~2 次/周,持续治疗 10 周。

1.4 观察指标 ①瘙痒症状评分,参照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制定的皮肤科疾病临床评分表[4],结合视觉模拟分度法对瘙痒、皮疹、全身甲状旁腺激素情况及自觉病情程度进行评分。②生化指标,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水平。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5]。痊愈:瘙痒完全解除,继发皮损消退,疗效指数90%~100%;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继发皮损明显改善,虽有微痒但不影响工作和睡眠,60%≤疗效指数<90%;有效:瘙痒较前减轻,仍明显瘙痒,有时仍能影响工作和睡眠,20%≤疗效指数<60%;无效:瘙痒程度基本同前,皮损、睡眠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无改善,疗效指数<20%。疗效指数=(治疗前瘙痒症状评分-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治疗前瘙痒症状评分×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例(%)表示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比较 (分,x±s)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PTH、Scr、BUN、C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 PTH、Scr、BUN、Ca、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x±s)

3 讨论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以肾脾血气两虚为本,毒、湿、瘀、风蕴结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为肾失其职,导致湿毒浸溢,邪毒入体阻络,日久则肾脾气血两虚,燥而生风,风邪于皮毛之间窜走,引起皮肤瘙痒症状[6]。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患者皮肤干燥、组胺释放、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周围神经病变等有关[7]。中医学治疗皮肤瘙痒经验丰富,多以消风止痒、养血润燥为治疗原则。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抑制抗原抗体反应,阻止组胺和缓激肽等介质的释放。笔者运用穴位埋线以调和阴阳、祛风止痒,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曲池穴为手阳明经合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善解全身之表邪,具有走而不守之性,能疏散表热、清解里热、凉血祛风、消肿止痛。血海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与血海配伍,可以益肝血、补肾精、滋阴润燥、养血祛风止痒。三阴交乃血证之要穴,又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益气、摄血、补血、养阴作用[8]。中药外洗多采用中药药浴等形式治疗,简单易行,受中医医家推崇。本研究中外洗药物川芎、麻黄可泻浊活血,防风、白鲜皮、荆芥具有消风止痒之功效;当归可益气养血;地肤子、生地黄可燥湿清热、祛风解毒、止痒;桂枝可助阳化气、温经通脉、发汗解表;白芍可敛阴止汗、养血调经;川椒具有止痒作用;艾叶可祛湿止痒。在药浴形式下,诸药合用共奏疏经通络、祛瘀排毒、养血润燥、消风止痒之功效[9]。本研究发现,治疗10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对照组,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外洗疗效显著,可显著减轻瘙痒症状。

此外,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增加水负荷对保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0]。若采用汤药内服,则易导致体内水负荷增加,引起水电解质失调。本研究显示,治疗10周后,两组PTH、Scr、BUN、Ca、P 水平低于治疗前 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中药外洗可避免水负荷增加,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综上可知,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血液透析致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减轻瘙痒症状,且不增加水负荷,不影响水电解质,可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羊肠线穴位血液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医学概论(2020年50期)2020-09-10 07:22:44
夏季穴位养心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学生天地(2016年32期)2016-04-16 05:16:19
穴位埋线不良反应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