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华,李 宁
[作者单位]261021山东潍坊,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杨华,李宁)
无肌病性皮肌炎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主要侵犯皮肤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侵犯全身结缔组织,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肺脏富含结缔组织,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肺,使得肺成为容易受侵犯的靶器官,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预后不良。该文报道1例首发间质性肺病的无肌病性皮肌炎,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患者,男,42岁,因“咳嗽、憋气2个月”就诊。查体:双肺呼吸音粗,中下肺闻及湿罗音。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肝肾功、心肌酶谱、血气正常,抗O、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肺相关肿瘤标志物正常;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G试验、GM试验正常。胸部CT示双中下肺野对称分布的弥散性阴影(图1、图2)。痰培养、痰真菌、痰抗酸杆菌均阴性;PPD试验阴性。肺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下降。纤支镜检查及支气管黏膜病理提示炎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见较多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复查CT肺部阴影无变化,因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未遵嘱继续诊治。5个月后咳嗽憋气症状加重复诊,体检左手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Gottron皮疹,查肌酶谱CK正常,LDH 286U/L,抗JO-1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肺活检:肺间质炎变、纤维化并部分玻璃样变;皮肤活检: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肌电图正常。诊断无肌病性皮肌炎,予甲泼尼龙、他克莫司等治疗,皮疹消退,胸闷、憋气减轻。4个月后复查胸部CT示肺部阴影消散(图3)。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正常。目前仍在治疗中。
图1 双中下肺野弥散性阴影
图2 双下肺阴影对称分布
图3 治疗4个月后肺部阴影消散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主要侵犯肌肉、伴特征性皮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linically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CADM)是皮肌炎的一种少见的亚型,有皮肤改变而无肌炎表现,肌酶正常或轻度异常。诊断目前仍采用Euwer的标准:Gottron皮疹或眶周“向阳性皮疹”,皮肤活检符合皮肌炎改变,皮损2年内无近端肌受损,血清肌酸激酶(CK)和醛缩酶(ALD)正常。一项针对46例幼年性皮肌炎的回顾性调查发现,其中10例患儿无肌炎临床表现,但通过全面的检查包括肌酶五项(肌酸激酶、醛缩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肉活检和MRI检查发现,真正的ADM仅占20%(2/10),认为真正的幼年ADM十分罕见,肌肉活检用于鉴别亚临床肌炎并非必需,而血清肌酶联合MRI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性肌炎[1]。
与DM相比,CADM更易并发ILD。血清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5)抗体主要存在于皮肌炎患者,是皮肌炎合并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sub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SIP) 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也是皮肌炎合并IL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抗MDA5抗体阳性的患者尤易发生急性进展,急性进展型、蜂窝肺、ADM、广泛性肺间质病变是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当两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并存时,复发和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1.3%和 76.7%[2]。 Matsushita 等[3]观察了 12 例 CADM/DM并发迅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rapid progress inlerstitial lungdisease,RP-ILD)的患者,综合免疫治疗6.8个月后肺部间质性病变得以缓解,在为期31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抗MDA5抗体阳性的患者ILD复发明显早于抗MDA5抗体阴性者,认为抗MDA5抗体阳性或滴度升高可以预测CADM/DM患者RPILD复发。另有研究发现,经过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死亡的CADM患者CADM-140/MDA5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生存组,提示抗CADM-140/MDA5还可以作为判断ADM预后的指标,该研究同时应用多重免疫分析系统分析了多种血清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浓度与CADM-140/MDA5的关系,其中趋化因子CX3CL1与CADM-140/MDA5相关性最强,认为CX3CL1可能参与了ADM患者CADM-140/MDA5阳性的发病机制[4]。除MDA5抗体外,皮肤溃疡、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淋巴细胞减少均是RP-ILD的独立危险因素[5]。CADM-ILD可致慢性呼吸衰竭,有学者对34例DM/CADM-ILD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症状、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动脉血氧分压及影像学检查分为稳定组和恶化组,发现恶化组抗苏氨酰tRNA合成酶 (threonyltRNAsynthetase,PL-7)抗体阳性率高,FVC显著下降,认为CADM患者如果抗PL-7抗体阳性以及FVC下降预测病情恶化的趋势[6]。
抗JO-1抗体是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参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肺,激活肺泡巨噬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破坏肺间质。研究发现抗JO-1抗体阳性的患者出现ILD的概率更高,少数呈首发症状,甚至早于皮肤肌肉症状数月或数年出现[7]。该例符合该特点,以呼吸道症状首诊,迁延数月直至出现典型皮肤改变,结合血清学、病理学方得以确诊。
ILD是ADM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RPILD的死亡率更高。不同病理分型的ILD预后不尽相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预后相对较好,弥漫性肺泡损伤(DAD)致死率高。ADM继发的肺部病变除ILD外,罕见嗜酸性肺炎报道[8]。DM/CADM亦可伴发其他免疫性疾病,称为重叠综合征,尤其是ADM仅有皮肤改变,需与其他引起皮损的疾病相鉴别,若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有研究表明CADM表现出来的皮肤组织学改变与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 重叠,抗CADM-140抗体和抗p155抗体是唯一发现的CADM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联合测定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和SSA可以精准鉴别SCLE和CADM[9]。
DM/ADM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若激素不敏感或疗效不显著,可联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等。糖皮质激素或联用环磷酰胺及硫唑嘌呤临床应用经验已很成熟。研究发现并发ILD的DM/CADM患者越早期应用环孢素A治疗,获益越大,其高分辨CT影像和肺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环孢素A延期治疗者,死亡率也大大降低,提倡间质性肺病变有急进型进展高风险的DM患者宜尽早使用环孢素A[10]。T淋巴细胞是ILD的参与因素,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吗替麦考酚酯通过抑制嘌呤的合成路径抑制T细胞,诱导激活的T细胞凋亡,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靶向抗纤维化作用,有学者对ADM和HDM以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25个月,疗效显著,肺间质性病变明显好转[11]。他克莫司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和表达,诱导免疫耐受,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活性是同属T淋巴细胞抑制剂的环孢素A的百倍,尤其适用于NSIP患者。研究发现单用激素治疗无效的DM患者联用他克莫司3个月,徒手肌力评分(MMT)提高,血清CK明显下降,皮肤症状显著改善,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显著改善DM合并ILD患者的预后[1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难治性ADM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3]。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应用日趋广泛,对于并发RPILD的抗MDA5抗体阳性的CADM患者经标准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差,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为ADM-IL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4]。该例经甲泼尼龙联用他克莫司治疗,肺部病变明显吸收,肺功能恢复正常,进一步验证了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的有效性。该患者病程不足2年,虽然无肌肉受损表现,多次查CK正常,仍应加强临床监控,警惕进展为DM。
总之,无肌病性皮肌炎临床少见,对于早期不伴皮肤肌肉症状、仅有非特异性肺部病变的可疑患者应提高认识,尽早完善免疫学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全程追踪,最大可能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