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摆脱地理读图困境的策略

2019-04-24 06:38湖南刘朝晖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贝壳读图流速

湖南 刘朝晖

读图能力是指从地图上获取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的能力,其中表层信息是指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信息,深层信息是指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分布规律等。读图的基本能力包括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理解、表达、空间想象、辨别方向及定位能力等。那么,考生在读图时都存在哪些困境,又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呢?

一、看不懂题意,理解不了图像想表达的信息

【例1】(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7.C 8.B 9.D

【分析】该题组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对考生审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图中三条“贝壳堤”的干扰,导致很多考生因为审题不清而出现严重失分。

【策略】加强地理阅读训练,构建与运用知识网络。

要快速完成读图审题,离不开平时的阅读训练。地理语言可以说是文字、符号、图形的交融。地理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领会的关键则是实现语意的转化。例如,把地图表述的内涵转化为文字(图转文),或文字表述的问题用图描述出来(文转图)。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思维灵活性。另一方面,每一个地理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都有其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在阅读、理解一段地理材料或一个概念、规律时必须厘清其中的地理术语、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地理知识点。如例题中的“贝壳堤”属于一个新概念,考生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应注意厘清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如“贝壳堤”与海岸线、海水运动、河流沉积的关系:贝壳堤由生活在潮间带的贝类死亡后在海岸线相对稳定时形成的;当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将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多条贝壳堤说明海岸线多次变动,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也发生多次变动,也说明河流泥沙沉积量大。此外,带着问题,在情境探究中主动阅读,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中东为什么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请你以不同的身份进行说明。”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再以军事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中东居民、宗教人士等不同身份予以阐释,这种阅读将使阅读者受益一生。

二、找不到题目所给的要点,不能在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例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参考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的出没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照。

【分析】该题以堪察加半岛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为载体,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区域差异影响、探究该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及推测熊的拍摄地选择的理由。考场上,很多考生无法完成对图中地形、经纬度、河流等显性地理信息的提取,对半岛面积、气候、动植物、坡向等隐性地理信息的提取更是不到位,导致答题“碎片化”,不能整体作答。

【策略】熟练掌握读图过程,规范有序提取信息。

第一步观察地图中的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向标等要素,了解该图的主题内容以及主题要素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图,图例显示有海拔较高的火山,说明该区域地势起伏较大;纬度50°~60°,属于中纬度偏高位置;地域面积相对狭小第二步仔细观察每一个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位置,这是进一步总结要素分布特征、分析要素之间联系、概括区域特色等环节的前提根据堪察加半岛等高线分析,该半岛以山地为主,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第三步观察分析图中要素在数量、数值、分布及性质等方面的特征;有些要素的性质据图可以观察到,有些则观察不到,对无法从图上直接观察到的要素性质,需要联系相关知识堪察加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山脉阻挡季风,导致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大;半岛地势起伏大(从等高线分析得出)第四步运用发散思维尝试对图中要素进行相关联系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与当地的纬度、气候、食物和生存空间的关系;8月份,在甲地近距离拍熊,与河流、密林、天气的关系

三、不能准确调用知识,无法分析图中信息

【例3】(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

A.T0B.T1C.T2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6.A 7.A 8.D

【分析】该题组中第7题和第8题易错,原因就在于不能准确调用地理知识,对图像信息的解读不充分。第6题平坦面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流水沉积。其中T0靠近水面,仍然受到流水沉积影响,故仍在扩大,选A。

第7题河流流速越大,能够搬运的物质颗粒越大。平坦面T3砾径最大,故其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最大,选A。

第8题目前洪水期的水位只能淹没T0,则地势较高的T1、T2、T3的存在说明该地地壳经历了抬升的过程;该地侧断面呈阶梯状,且每个阶梯上有一些砾石沉积,故该地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在每个间隙形成沉积),选D。

【拓展】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策略】学会“透视”,读出图像中的“画外音”。

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能容易地读出它所表达的城市、村庄、道路、山地、高原等地理事物,判读这些“外在”的内容,只能视作理解图像的第一步。只有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属性,才能看到一切不在图像上的“东西”,才算掌握了“由表及里”的析图方法。

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读图程序,并根据读图要求,排除不相关的图像因素,把目标从图像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获取有用的信息。为此,一要厘清图像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地图上的各种注记、图例、颜色、比例尺、经纬网、等值线等,这是读图的前提与基础。二要根据图像所表述的地理事物及读图要求,对图像中的各种符号加以分析,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其次,要通过有意识的读图、记图,将一幅幅图像不断地输入,逐渐形成大脑的图像系统。由于图像的信息化比文字的信息化更易记忆和展现,因而使理论知识的透明度提高,难度降低。图像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图形,通过对图像表象的理解、扩大、迁移、深化达到想象和再造想象,使图像信息在头脑中保留和再现,实现眼前无图,心中有图的境界,进而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通过这一训练,我们就能透视隐藏在图像内部的性质和规律,看得更深入,获得的信息更丰富。

再次,要进行图文、图图的转换,如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用直观的图像方式来表达教材中的文字内容,或者能够用一幅地图来阐述表达另一幅地图,或者对某一幅图像进行变式处理等等。图像的转换有利于我们了解各种图像的变式,并通过对图像“基本结构”的改变,从不同侧面揭示图像的地理内涵。

四、不会图文转换,特别是表达能力欠缺。

【例4】(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分析】本题对地理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本题之所以让考生觉得表达难,原因之一是“跨学科”——生物地理;原因之二是图像“貌似很复杂”——两条线“打架”,其实根据文字材料所述的“单峰变化”,可在原图上作出阳坡未受干扰时的情况(如图),这样解题会容易很多。

【策略】用好样本。

考生语言表达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是答题方向性错误,普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其次,常常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语言啰嗦、废话连篇,无法形成“得分点”。第三,对地理原理的掌握生硬、死板,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不足是考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基础不牢、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准确则是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贝壳读图流速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银贝壳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爱虚张声势的水
贝壳里的海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