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王 忠 王 月
区域性研究是地理学的突出特点之一,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2018年1月份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由此可见树立区域比较的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也必然是地理学习和学业质量考察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区域比较思维呢?
所谓的区域比较思维就是把某一区域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与另一区域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以及把同一区域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的思维方式。通过区域比较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有用地理信息,在比较中了解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正确得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关系和联系,并厘清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趋向,提高认识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科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加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多样性,目前地理研究形成了类比法、借比法、横比法、纵比法、综合法、联系对比法、环绕某一专题进行比较等区域比较的研究方法,但是从传统地理思维的角度来看,区域比较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为纵向比较思维,即把同一区域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的思维方式;一为横向比较思维,即把某一区域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与另一区域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思维方式。通过区域比较可以迅速厘清解题头绪,获取有效信息,深化理解,从而筛选出合理的答题要点,并将结论描述清楚,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那么如何具体实现区域比较思维与高考地理解题的融合呢?
实现区域比较思维在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应用,关键在于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运用模式,并给出相关步骤和方法。图1为区域比较思维在高考解题中的一般运用模式图:
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区域比较思维在解题中的运用模式可以概括为:“一明二定三找四清五结论”。具体来说:“一明”是指明确所要考查的区域现象本身,此为解题第一步,要求考生审题仔细认真,能够精确把握题目要求;“二定”是指与所要考查的区域现象本身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相对应的地理现象,从大部分题目来看,相对应的地理现象往往是“隐形”存在的,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迅速准确找到对比参照物,此为解题第二步也是实现区域对比的关键一步;“三找”则是寻找区域之间的环境要素差异,该环节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加以比较,找出二者的主要差异;“四定”是该运行模式的第四步,它是在找出主要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造成差异的因果关系,选择解题所需要的方向和要点;“五结论”即运用恰当语言予以描述和概括,做出合理解答。
(一)原题呈现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2)。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图2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二)试题分析
整体来看,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查,属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从题目能力立意来看,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的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区域认知能力,以及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的能力。区域比较思维能够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
第(1)题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本题设问直接点出了比较对象——堰塞湖和沼泽湿地,在明确比较对象的基础上,接下来找寻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这两种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如图3),可以沿着两条思路展开:第一,在材料中找寻相关信息,可以发现材料中“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这句话很明显的提示我们沼泽湿地面积广,积水浅,可反推堰塞湖面积小,积水较深。第二,类比湖泊与三江平原等地的沼泽,验证上述差异。进一步思考会发现二者的根本差异在于积水状况的不同,正是由于地形起伏差异和水体补给与损耗的数量关系影响了水体的深浅和面积大小。进一步深究影响水体补给与损耗数量关系的因素,最后回归题目,筛选出答题要点为:地形平坦,起伏小;降水少,蒸发量大。
图3
第(2)题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该题目宜采用纵向比较思维方式加以解决。比较对象为: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初期与演变为稳定的湿地情况下的区域环境差异(如图4)。可以发现乌裕尔河前后时期的环境差异在于积水面积的不同,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上述第(1)题已有分析,可以较轻松的分析出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为:降水量保持不变,由于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积加大,导致蒸发量增加,由早期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直至后期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图4
第(3)题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该题目着重对湖泊不同阶段含盐量的考查,亦应采用纵向比较思维方式加以解决。通过乌裕尔河下游水循环示意图(如图5)可知溶于水的盐分是径流汇入带来的,因此,径流源源不断的注入会带来盐分的“补给”。外流河时期由于径流的排出,盐分会有“损耗”,现在对扎龙湿地而言,这个“损耗”环节消失了。蒸发只会使水量减少,而盐分依然留在水体当中,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盐度不断上升。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