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双
(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重庆 400032)
支气管哮喘被简称为哮喘,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属于慢性疾病。以咳嗽、反复喘息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次以分析小儿哮喘采取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效果为主要目的,详细报告内容如下。
本次调查患儿均为小儿哮喘,数量为110例,调查时间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均经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及支气管扩张试验被确诊为该病。随机将110例患儿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A组55例中男性、女性分别有30例、25例,患儿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年龄(3.5±1.9)岁;B组55例男性、女性分别有29例、26例,患儿年龄11个月~11岁,平均年龄(3.6±1.8)岁。两组患儿临床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等。在此基础上,A组实施超声雾化吸入,在2 ml博利康尼以及2 ml普米克令舒中加入20 ml生理盐水,利用面罩吸入,每次时间在15分钟左右,每天两次。B组实施空气压缩泵式雾化把2 ml博利康尼以及2 ml普米克令舒压缩喷雾化吸入,控制压力为1.4 bar,每分钟的输入流量为4.4 L,每天吸入两次,每次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两组患者均治疗5天。
本次疗效分为三个指标,即无效:经过5天治疗后,患儿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哮鸣音等没有改变;有效:喘息、哮鸣音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缓解,并且心率数值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显效:喘息、哮鸣音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小时,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借助软件SPSS 19.0对本次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前者进行(±s)表示,t检验,后者进行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即组间有统计学意义[1]。
对比A组、B组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A组(70.9%)明显要低于B组(94.55%),差异显著(P<0.05)。详细内容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n(%)]
小儿哮喘是儿科中常见的肺部疾病,最明显的特征是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是一个反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发展成成人哮喘,并且迁延不愈,最终损害了肺功能[2]。严重情况下会使患儿的体力活动能力丧失,或者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取雾化吸入治疗。该方式主要是把药物转换成气溶胶,借助的是器械设备。这样的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只需要吸入就可以直接到达肺部、气道等区域,到达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采取两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数据显示:对比治疗总有效率,A组(70.9%)明显要低于B组(94.55%),差异显著(P<0.05)。说明实施空气压缩泵式雾化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两种雾化吸入方式是空气压缩泵式雾化以及超声雾化吸入,二者相比而言,以空气为驱动力的是空气压缩泵式雾化,能够保证吸入的雾粒有效沉着,主要是因为雾粒具有高度的选择性[3]。最终促使雾化药物到达细支气管的速度加快,并且对呼吸道的刺激也非常的轻微,起到气道痉挛改善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出现缺氧以及窒息等现象。
综上所述,小儿哮喘采取空气压缩泵式雾化方式效果显著,能够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