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琴
(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泰州 225411)
冠心病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心脏病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律失常、胸痛等。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引发心肌缺氧、缺血甚至是坏死,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3.77±3.29)岁。将所有患者分为分析组和比较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比较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环境护理、病情监测、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内容。
分析组应用优质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也可配合视频、图册等形式加强患者对于冠心病的认识,使其能了解到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性[2]。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若患者的负性情绪较为严重,也可邀请心理科医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2)生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主动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对于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应定时帮助其翻身,并帮助其进食,同时注意保持患者口腔以皮肤的清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并将患者的每日饮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
(3)专科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出现异常情况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疼痛持续的时长,为患者选择针对性的镇痛方案。在疾病的恢复阶段,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以加强其身体素质。
(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应将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列成表格,分发给患者。同时鼓励患者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每星期电话随访一次,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出现。
护理干预后,通过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共包含身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项目,满分均为5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通过SPSS 19.0统计工具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值用n表示,计量数值使用(±s)表示,选择t进行检验,当P<0.05时,说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分析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比较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冠心病的临床发生率不断升高。发病后,患者会发生心肌缺血、血液流通不畅等症状表现,随着病情的恶化,极易对人体的各脏器及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3]。冠心病的治愈难度较大,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但介入手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大,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配合科学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统计( ±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统计( ±s,分)
分析组 23 38.51±7.92 39.41±8.52 36.29±7.81比较组 23 28.69±5.46 27.83±5.29 28.37±5.39 t- 4.896 5.538 4.003 P- 0.000 0.000 0.000
为进一步提升冠心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优质护理方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注重加强对患者生理方面的护理,同时注重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指导,有效地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干预后,分析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比较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