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对话与社会面向:观察类真人秀的精品化之道

2019-04-24 07:07梁波
视听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知真人秀妻子

梁波

2018年国内综艺节目呈现出两条清晰的脉络,一条是以央视彰显爱国情怀、民族文化和时代担当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代表节目有《信·中国》《经典咏流传》《朗读者2》《国家宝藏2》;一条是以湖南、江苏、北京等卫视为代表的突出明星效应、家庭情感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察类真人秀,热映节目有《真心大冒险》《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爱幼星球》。如果说央视的节目是依然秉承了其大气、厚重、温情、时代感、价值引领的精神特质的话,省级卫视的综艺节目则从2017年推崇闲适、品味、放松的慢综艺迈向了注重观察、思考与对话的观察类综艺,成为综艺节目流行的新趋势。

观察类真人秀是在真人秀节目中建立一种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关联,或是一种共时空的联系,或是一种情感关联,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中产生某种情感的真人秀节目形态。通过加入演播室观察环节,让观众和观察员对节目主体的日常语言、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加深对嘉宾态度和情感的认知,促进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

这类节目最早来源于日本的一种棚内观看户外拍摄内容的环节,再由现场嘉宾进行讨论或者流程推进,如《奇迹美女改造王》《月曜日未央》。去年国内的观察类真人秀多是脱胎于韩国的综艺节目,如SBS的《我们家的熊孩子》,MBC的《我独自生活》和Channel A《心动信号2》。

真人秀的节目母体加上社会面向的突出问题与观察空间的第三方碰撞,使观察类真人秀成为2018年的综艺翘楚,从形态的创新和内容的社会面向着手,赋予真人秀更多的社会价值,打造具有深度的综艺精品。

一、观察类真人秀的精品内涵

(一)内容现实、权威、走心

内容始终是精品节目的灵魂。作为观察类真人秀,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内容框架吸引人,更要有真实、深刻、权威的内容“黏住”人。因为“观察”只是节目的一种新形态、新手法。观察不是目的,观察中的问题发现、讨论、解题才是节目的核心价值。真人秀要达到观察、思考、解题的高度就需要面向社会,将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内化为节目的内容框架,并且客观、真实地呈现,最后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湖南卫视《我家那小子》将内容焦点定为城市独居男青年的日常以及和催婚母亲之间的关系。节目选取了70后、80后、90后四位不同年龄和性格各异的男明星来呈现催婚模式下母子双方的观念、关系和对话。《妻子的浪漫旅行》将内容聚焦于关爱妻子和夫妻情感观察治愈。通过四位妻子组团旅行,四位先生在演播室观察、交流和“董事会”专家的解读让丈夫去发现妻子的另一面,也通过不同夫妻间的相处模式,给予建立良好婚姻关系的反思和建议。北京卫视的《爱幼星球》则将核心内容定位为0—6岁宝宝的成长观察与教育。节目通过游戏实验观察和明星、专家的讨论,将育儿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进行呈现、讨论,力图将优质的育儿理念带给观众,制作一档具有观赏性、启发性的育儿综艺精品。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屡创新高,在西瓜视频上线三天播放量突破400万,在网上引发了育儿热潮。

主持人李维嘉在《我家那小子》节目开片中说道:“这是一档走心的节目。”走心意味着节目捕捉到了城市青年男女情感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更意味着通过节目的策划、制作帮助观众梳理生活中的问题,搭建对话空间,尝试解决问题。真人秀已经走出了仅靠选秀、竞技、旅行、经营的套路,在向社会、家庭、角色、生活、教育等各个面向延伸触角,扩展节目的社会学价值。

(二)形态新颖、混搭、“全知”

真人秀+竞技,真人秀+舞台剧,真人秀+纪录片,真人秀+演播室观察,从近两年综艺节目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形态创新围绕着“混搭”这个词进行。将不同的节目样式,甚至是不同艺术的形式融汇在一起产生1+1>2的效果。节目形态的新颖,组合的契合让观众在节目中畅享不同形式感带来的视听体验。热播的《一本好书》《跨界歌王》《国家宝藏》《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节目,从形态上都可以解构为上面提到的元素。

观察类综艺的突出创新点是通过观察环节的设计,将“上帝视角”的全知模式注入节目中,赋予观众客观俯视的视角。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将这种视角称为“用居高的视点,即上帝的视点来传发故事”。[1]它的特点是不受视域限制,自由随意切换视角。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有妻子团外出旅行的记录视角,有主演播室主持人和四位先生观看、讨论妻子团的观察、谈话视角,还有第二演播室由专家团组成的“董事会”做分析、提建议的理性思考视角。观众在三大视角、四个家庭、八个嘉宾和五位观察员之间自由获取人物的个性特点,感知他们各自的故事,理解他们的情感。这种“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的一重观察是丈夫团的收看体验,而丈夫对妻子的观察又被观众二次获得,体验到了双重的全知观察视角,这是其他类节目所没有的独特的收视心理体验。

(三)话题普遍、热议、难解

新媒体传播时代,话题就是流量,有话题就有传播力。观察类真人秀的话题更具有社会普遍性、焦点性和争议性。妈宝男是否可交?孩子的独居生活什么样?空巢青年空在哪里?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妻子?婚姻相处中什么最重要?怎样对待孩子的情绪失控,如何为孩子制定“安全锦囊”?大量当前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被提出和讨论。节目观察员在演播室讨论的相关微博话题又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在新媒体实现节目的二次传播和讨论。

节目关注的焦点涉及婚姻问题、夫妻关系、隔代关系、生活理念、育儿理念、爱情观、人生观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典型和难解一方面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一方面又成为吸引受众持续关注节目的引擎,使观众对观察员的解读和“解题思路”产生期待。

(四)情感真挚、释“焦”、共鸣

“真”是真人秀的生命。人物真实、记录真实、情感真实是真人秀的完美状态。观察类真人秀不干预、不主导嘉宾,在无设定的模式下呈现明星妻子、儿子、丈夫、母亲的生活状态和情感态度。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达和行为呈现中流露他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人生观、价值观。

事实真实是情感真实的基础,为了做到事实真实,《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小子》在嘉宾设置上采用四对并列参考的嘉宾,尽力贴近社会面向中不同个性群体的婚姻、家庭和青年众相。

《妻子的浪漫旅行1》中,郭晓冬和程莉莎结婚11年,郭晓冬来自农村,性格传统内敛,城市出生长大的程莉莎外向、直接;年龄相差十多岁的陈小春和应采儿结婚8年,陈小春寡言、沉闷,应采儿任性、大大咧咧、活泼开朗;张杰、谢娜结婚7年,谢娜开朗、阳光,张杰腼腆、低调;付辛博、颖儿结婚3个月,付辛博脾气易躁、直男倾向,颖儿细心、贤惠。四组年龄跨度不同、性格迥异、婚龄不同的夫妻是现实生活中夫妻类型的典型群像样本。而《我家那小子》中,70后的朱雨辰对工作不满,不愿一个人面对空房间;90后的陈学冬从小父母离异,长期一个人生活,睡眠不好且敏感孤独;80后的钱枫爱靠着沙发吃零食看电影,时刻把减肥挂在嘴边却克制不住食欲;90后的武艺衣服堆积如山,爱宅在家里吃泡面,一日三餐必点外卖。虽然是明星的身份,但他们的形象却是不少人现实生活中的写照。他们的典型境况、生活日常,对爱情的期许,对结婚的态度,对母亲催婚的焦虑引发观众强烈的心理共鸣,观众也在节目观看中一点点释放自己的情感焦虑。

真实的人物、情境和记录为情感共鸣奠定基础。作为观察方的母亲、丈夫在第一次看到他们所熟悉的亲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时,被深深触动。当武艺的妈妈看到武艺为身体健康担忧,夜里打电话预约体检,第二天体检状况频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深感自己对儿子不够了解,没有尽到母亲照顾的责任。《妻子的浪漫旅行1》中,少言、保守的郭晓冬看到妻子在闺蜜谈话中坦言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位就是丈夫,并且为了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时,郭晓冬和现场的男嘉宾都被深深感动。这些真情实感的流露借助的是节目情境的设定,镜头真实的记录和观察员从未知晓的第一次观看、发现和领悟。

二、真人秀创新与精品化的创作路径

(一)着眼社会现实,深耕内容品质

近两年,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愈发凸显。社会现实问题成为节目内容取材的重要源泉。结婚率、出生率、生育率的下降映射了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进程中,人们观念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养育子女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带来的社会变革。

当下观众已经对户外竞技、明星旅游、开店、造房的浮躁外表产生收视疲劳,将目光聚焦于社会现实,挖掘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反映民意、民声的突出问题嵌于真人秀的节目形态中,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关系的维系、生活理念、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是节目内容深化、品质提升、引发共鸣的可行路径。

(二)创新节目形态,引领审美趋势

节目的形态创新始终在路上。通过组合、混搭、纯记录等方式革新节目形态。运用“加法”或“减法”思维,为综艺节目的形态创新添砖加瓦。注意不同形态之间与节目内容的契合度和关联度,不可生搬硬套,强行加之。其实早在2016年湖南卫视就推出过观察类属性的真人秀节目《妈妈的牵挂》。节目没有取得较大反响的原因就是演播室和外拍内容之间孤立,没有很好的融合度。

此外,节目的形态创新要以审美的视角为高度,提升受众观赏节目的精神体验,不流于表面浅显的美感,而是注重画面和事件中流露出的心理共鸣、价值认同和情感互通。

(三)开拓话语空间,增进人际对话

对话是人类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人类社会的交往和发展需要对话、交流来维系。观察类真人秀将观察、讨论环节引入,为节目中传达的价值、主题开拓了平等的话语空间。节目双方嘉宾不仅可以在此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对话,他们的对话也成为新的话题,为观众开辟探讨和反思的交流空间。增加了交流、对话功能的真人秀,让综艺节目不只具有单向度的娱乐功能,更具备了理性思考、交流互动的社会性功能。

三、谨防观察类真人秀的不足

(一)明星窥私的收视伦理

虽然明星的家庭生活也有普通老百姓的烦恼和问题,但窥视明星私生活的猎奇性确是节目的大噱头。《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已经开播,章子怡和汪峰的家庭生活成为节目的卖点。《我家那小子》的姊妹篇《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也先后在芒果TV上线,傅园慧、沈梦辰、袁姗姗、焦俊艳等一批明星又成为大家窥视的对象。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被记录,房间顶部、床头四周都装满了摄像装备。明星似乎习惯了所有的镜头,而电视机前的我们也越来越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的观众,吃着零食,跟朋友聊着天看今天的明星将上演怎样的生活大剧。

(二)家庭关系议题的审美疲劳

据相关报道,2019年观察类综艺节目依然是主打的娱乐节目,数量有增无减。孝亲旅行类节目《最美的时光》(江苏卫视)、《婆婆和妈妈》(湖南卫视),父女代际观察节目《我家有女初长成》(东方卫视)、《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芒果TV),夫妻观察类《妻子的浪漫旅行2》(湖南卫视)、《家有好先生》(东方卫视),聚焦婆媳关系、父女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一批节目再度来袭。家庭关系议题的节目扎堆,而形态又是真人秀+演播室观察、讨论,同质类节目给观众带来收视审美疲劳。

(三)节目原创力的薄弱

湖南卫视当下热播的观察类真人秀,无论是节目框架、叙事节奏,还是影像风格都深深刻着“韩国制造”的标签。韩国观察类真人秀的火爆年是2017年,第二年这股创作之风就来到了中国。节目热播景象之下,也再次揭示了国内综艺原创力薄弱的不争事实,而一年流行一种样式的“景观综艺”也造就了一批收视快餐倾向的观众。

节目创新的土壤在本土。韩国的综艺节目关注韩国现实社会,既有聚焦首尔青年晚婚不婚、少育不育的人口学现象的真人秀《同床异梦》,也有针对社会流行的“杂学”和大脑推理的品质脱口秀《杂学词典》,还有以外国人为视角推介韩国形象的《第一次来韩国吧》和《我的外国朋友》。日本的综艺节目则将老龄社会与日本传统的建筑、文化打通。《闲走塔摩利》中,73岁高龄的老牌电视主持人塔摩利按照江户、明治时期的老地图,走访现今的城市街道、建筑,凸显日本的历史感、文化感,同时增添怀旧情怀。

从日韩综艺节目的创新不难看出,节目创新要立足于本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根基,植根于社会现实和独有的历史文化,广度上开拓领域和题材,深度上挖掘现实热点、垂直聚焦,方能增强节目创新的动力。

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凝视典型群体样本的日常生活,感悟他们的态度、认知,在观察、被观察、“全知”观察的视角中讨论观众你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扰问题,释放焦虑,达到情感共鸣,同时防止节目同质化和过度消费明星,不断增强节目原创力,是综艺节目走向深度、理性、精品内涵的创新之举。

注释:

[1]宋思霖.符号学视域下出镜记者叙事的主观性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5).

猜你喜欢
全知真人秀妻子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全知,共情:教师团队培训的出发点
禅宗“多视角”叙事对传统“全知视角”的解构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全知视角下的《心迷宫》文本解读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基于《孙子兵法》中“知”理论的情报保障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