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树为主题的户外探索活动,论述培养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发展记录能力的策略,通过对不同记录表现形式的运用,探究科学学习以及记录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科学活动 记录 表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57-02
科学探究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内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中提到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是指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将形成的想法和探究结果进行表征、论述,将科学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传达分享的过程。科学不仅是“做”出来的,也是“说”出来的。表达和交流具有丰富的形式,除了口头语言表达,还可以采用图画方式和书面方式。在幼儿园大树统计和测量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方式有图画记录,也有表格记录,还有数字记录,他们能够以一种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录,让科学学习真正回归基于儿童的本质。为此,在幼儿园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各种探究能力,又要帮助幼儿形成学习品质。
一、白纸描绘,“发现”跃然纸面——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表达
符号是一种早于文字,而且比文字更加直观的语言,是幼儿语言世界中最早出现的书面语言,是幼儿用绘画、图像、标记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想的事描述出来,弥补幼儿掌握文字不多、语言表达不足的一种手段。笔者尝试借助符号读懂孩子的思维,帮助他们发现并熟练运用表达规律学会有效记录,主动利用符号清晰准确地记录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所思所想。
(一)活学活用,数字记录
在统计幼儿园大树数量的活动时,幼儿选择一张白纸、一支笔和一把尺进行数量统计。在活动中,孩子们主动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在笔者的提醒下,开始记录大树的高和树干的粗。幼儿首先在白纸写下的是数字,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已经学会写0~5的数字,虽然不少孩子在家里也学写其他数字,但是记录本中存在个别数字书写错误的情况,孩子却不以为意,并且在向他人讲解时能够清楚说出自己的测量数值。有的孩子不会书写数字,他会用画线条的方式代替,这是幼儿在中班学习到的技能,他们在大班时已经能够把经验运用到实践探索中。
(二)细节描绘,图案记录
当测量的内容越来越多时,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和孩子们分享测量结果,孩子们都非常愿意参与讨论的环节,但由于数字过多,幼儿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为此,笔者引导幼儿将具体测量结果和事物进行匹配,并提问:“这个数字是你测量出的大树的哪个部分?”孩子一边回答,一边主动地在数字旁画上相应的图案,然后再次介绍。可见,幼儿的记录会将最主要的线索优先记录,但是没有掌握记录的条理性。图案的使用帮助孩子在测量中事物和数量之间一一匹配,方便幼儿在分享活动中进行介绍。
(三)由繁至简,线条和符号标记
幼儿在记录时,喜欢把所有的思考过程和选用的材料都表现出来。但由于思考过程和操作过程的记录比较复杂,他们常常会在这方面耗费很多时间。这时,教师要及时介绍一些简单的标记符号,让幼儿快速表现事件的发生过程。比如用不同方向的箭头表示测量大树的宽和长;用粗粗的箭头符号表现观察的重点;用不同的线条表示树叶下落的方式……簡单的符号标记能够帮助孩子节省记录的时间,并很好地运用符号记录行动和思考的过程。
二、表格记录,思路归于方格——提高幼儿科学建构的能力
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记录表,可以记录幼儿在观察和调查中的发现,在实验活动中的猜想和验证,在讨论学习中的分类和梳理,帮助幼儿细致地观察现象,引导幼儿学会主动学习和进行学习的自我建构,更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现与获取的经验,使活动顺利开展。
(一)蹲下来的发现——孩子是细腻的观察者
针对“树叶落下的方式”问题,小语观察到的是“桂花的叶子是橄榄型,落下时先直直的,然后呈螺旋形下落,最后以斜线的形式落到地上”。而调查记录单上的设计只能在“螺旋形”“‘之字形”“直线”几个选项中勾选,小语决定勾选“螺旋形”。他在勾选前向笔者解释:“我觉得应该有三个,不对,是两个,先直直的,然后螺旋形,然后再有一点直……”虽然勾选也是对观察的梳理,但并没有体现有条理和顺序,究竟是忠于自己的观察记录,还是迁就预设的答案呢?最后,小语把两个选项都勾选了。虽然树叶下落时最主要的形式是螺旋形,但是用勾选的方式,反而割舍了幼儿原本更丰富、更细腻的观察所得。
(二)停下来的思考——孩子是记录的创新者
由于大班孩子在各方面已获得一定的锻炼,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探索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并乐于挑战一些大型统计活动。幼儿园实际大树的数量已经超过10,对于10之后的数字孩子虽然都会数,但不会记录。当发现某些方法行不通时,他们开始停下来思考,并且通过转换记录的形式再次尝试,每数到10棵树就做一个标记,少于10的直接用数字代替。可见,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自己设计记录单,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激发进行活动的兴趣。虽然幼儿只能用绘画和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但为了从细节培养幼儿执着、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幼儿设计记录表也要有一定的要求。
(三)抬起头的改变——还幼儿一个真实的探索世界
在比较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时,笔者提供给幼儿一张带有折痕的白纸,将记录的每一栏进行有效地分割,但没有用文字或者图案进行展现。每一栏内容中幼儿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点,运用自己喜欢和便于理解的形式进行记录,让孩子在记录中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科学的设计记录表,有助于幼儿在真实的记录中探究发现,笔者切实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尽量运用留白的形式,鼓励幼儿运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三、多元整合,新意流于对话——丰富幼儿多样化的表达
(一)个别引导,提高幼儿表征能力
当第一次看到孩子们记录不同类型的树时,笔者脑海中闪过疑问:孩子怎么会注意到这么细微的部分?怎么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就表达得如此清晰?笔者也经常能看到校园里的大树,也经常看到树叶落下的情景,却从不曾注意到这些问题,这些学龄前的孩子竟有这么精彩的发现。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不同的符号表现周围的事物和变化,这种表征形式与绘画相结合,抛开绘画中色、形、位的高要求,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为此,在开展户外测量活动、统计活动以及社区观察活动时,笔者尝试让孩子将计划和讨论的结果组织起来,制订计划表、记录观察形式,并在适当时机示范记录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经验。
(二)集体讨论,丰富幼儿观察经验
讨论记录完成后,由孩子念给大家听,这样分享传达的过程不论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语言的功能,孩子们处于切身相关的情境中,体会到为什么而用、用什么、如何用,不但使孩子学到语言表达的方法与意义,于无形中提高孩子的成就感。这样教学,丰富了幼儿的观察经验。
科学学习重探究过程,只有儿童自己的探究才是真正的科学学习,而个性化的记录是一种回归基于儿童的科学学习方式。孩子们亲自参与科学活动、亲历实验过程,让记录成为经验,让记录成为习惯,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思考的轨迹,用图画的方式呈现在一页又一页的图画中,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树木有了详细的了解,问题特别、观察仔细,分析思路清楚。个性化的记录拓展幼儿对不同记录表现形式的运用,让科学学习真正回归基于儿童的本质,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付亚男.大班幼儿做记录的能力及意义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5
[2]赵红.浅谈记录卡在科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小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1)
[3]邱红艳.小处入手记录更有效[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6)
作者简介:李一蕾(1993— ),女,江苏常熟人,幼儿园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