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娇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学生干部的培养处于关键环节,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有助于高职院校优化整体的学生教学管理,同时优秀的学生干部也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促进其他学生的快速成长。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制度也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进行创新与改革,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含义、内容及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建议,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创新
十九大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教学要以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群体在学生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与带头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育人等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因此学校更加重视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干部应当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够影响更多的普通学生向优秀干部看齐,提升自我能力,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动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特征及给国内外相关研究
《全国高校学生干部规划(2006-2010)》中指出,“高校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团组织兼职学生干部、各级学联和学生会干部、学生社会干部,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学生干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学生活动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欧美高校的学生组织形式多为学生社团、同级会等,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因此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干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侧重个体能力的提升以及一个“好公民”责任感的培养。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多数是在原中专学校的基础升格上来,因此教学管理基本照搬大学教学管理办法或沿用原中专学校的教学管理办法,这种做法虽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需要制定符合自身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生干部培训方法。随着新时代发展,借鉴的教学管理方法尤其是学生干部的培养方法已经与社会需求有所脱节,需要相关学者探寻更适合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学生干部培养方法,如冼颖妍高撰写的《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李焕生撰写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现状及改革途径》等都从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试找出真正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二、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理念过于陈旧,重理论而轻实践
通过对本校部分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工指导教师及学生干部抽样调查发现,现行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理念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下的学生干部培养管理需求,当被问及“您认为当前的学生干部能力培训效果”时,近五成学生干部表示“效果一般”,主要体现在指导教师培训学生干部时理论课程学习以及讲座培训为主要培训手段,开展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较少,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干部虽然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却在接收任务安排后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同时,在面对面访谈中不少辅导员及教师表示在培训学生干部时理论与实践脱节,指导教师制定的培训内容没有相应的实践活动作为辅助支撑,学生干部只记住理论知识无法在实际操作中及时的锻炼,培训课程只能流于表面,学生干部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2)培养方法过于单一,忽略个人差异
由于学生干部人数较多,指导教师精力有限多采用集体课程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虽然效率较高,在短期内能够极快的提升大部分的学生干部能力,但由于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化,不利于学生干部的长期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例如有些学生干部较为内向,具备较强的文书写作能力,但在在人际交往与组织协调方面有所欠缺,指导教师为了提高整体的任务进度往往采用扬长避短的方式,安排这类学生多做文书写作,尽量避免组织协调类的工作,这样做虽然能够保障在短期内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但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以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干部的能力就会出现“偏科”现象。
(3)培养模式过于片面,忽视了人才梯队的重要性
由于學生干部入校时间有早晚之分,一般按照年级不同分为高年级学生干部与低年级学生干部,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高年级学生干部获得的荣誉表彰远超过低年级学生干部,这主要是因为高年级学生干部在校时间长经验丰富,通过几年的历练已经能够担任组织中的核心职位,在实践活动中往往担任着组织者与决策者的角色,因此高年级学生干部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认可,充分的培养了其组织管理能力。但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中人才梯队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低年级学生干部虽然缺乏实践经验,但也应该运用高年级同学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低年级学生干部,以确保学生干部队伍后继有人,使高职院校的优秀教育理念、校园文化薪火相传。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创新建议
(1)树立能力培养正确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要创新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机制就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培养认识,首先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工指导教师等教职人员应当树立起全方位培养学生干部能力的意识,搭建顶层设计,在时间、师资、资金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准备以确保多方协调合作,整合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开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征,一届学生干部班子最多只能干三年,但学生干部管理与教育理念是持久的,不因一届学生干部班子的替换而发生转变,这就要求辅导教师队伍具有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方案,针对高低年纪学生干部有着详细的培训方针指导,使每一学期的培养内容都在原有内容基础之上不断深化加强。
(2)改进理论与实践的培养方式
当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虽然理论课程具有直接、系统、高效率的优点,但如果不结合相应的实践活动学生很难直观的感受到理论知识的用处,此外理论课程内容的枯燥与刻板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程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理论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当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干部的需求,结合时下流行的文化热点使学校历史、校训校歌等学校文化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与认可。同时要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公文写作培训课程、活动策划组织课程、礼仪与沟通技巧课程等,并组织安排相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干部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干部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加强与邻近高职院校的合作培养
要树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合力意识,建立能力培养的合力格局,需要强化与邻近高职院校的合作培养。与临近高职院校的合作培养主要是指以地理空间距离为划分标准,成片区的高职院校抱团成紧密组织,共同开展学生干部能力培养,一方面不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同,学生干部培养方式也有所不同,通过加强与临近高职院校的合作能够取长补短,整合师资力量,让学生干部吸收更多的优秀经验;另一方面临近高职院校合作培养学生干部可以实现校与校的联谊,扩大学生干部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干部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达到培养资源最优化。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体系
在以往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中学校并未专门设置培养课程和安排固有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干部的培养大多依靠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工指导教师等相关人员在于学生干部对接工作时完成,因此培训活动上构不成科学完整的体系,虽然也会定期举办一些理论课程或讲座教学,但这种零星教学无法形成可持续化的培训,使学生干部的培训出现重复或者遗漏,培训活动效率低下,因此应当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以确保学生干部培训的整体方针,指导教师按计划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干部进行教学指导与培训,促进学生干部能力的长期发展。
(2)制定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激励机制激发学会工作热情
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让学生干部积极地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去,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培训活动。通过制定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干部的情绪,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学生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学校下达的各项規章制度。
五、小结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出发点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能够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通过学生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更多的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能够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芳,郭振宇.激励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方法创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
[2]张旭彤.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科教论坛,2018,(09).
[3]罗卫兵.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选拔、培养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6.
[4]高源洁.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