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星
摘 要 义利关系是道德生活的特殊矛盾和基本问题,更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多元化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的道德矛盾和道德困惑越来越多,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义与利之间的冲突,尽管大学生主流社会主义义利观是正确的,难免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凸显,本文旨在剖析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大学教育的手段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义利观 道德 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37
Research on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 View Education
WANG Yaxing
(Department of Discipline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is the special contradiction and basic problem of moral life,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ocial diversification leads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value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moral contradictions and moral confus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most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Although the mainstream socialist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is correc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differences between knowledge and behavior. The problems, individualism, money worship and utilitarian values are prominent.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ncept of justice and benefit, and tries to find a way to solve problems from the mean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Keywords righteousness; moral; individualism
义利关系是道德生活的特殊矛盾和基本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肯定人们对于屋子财富的渴求,讲求多劳多得,坚持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因此,“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现金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①基于此,大学义利观教育应该注重教会大学生如何在义与利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找到共同点,避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发生。
1 当前大学生义利观
1.1 主流价值观基本正确,但知行存在偏差
从主流的义利观看,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认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以集体主义为重,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够清晰的认知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能够自觉接受社会道德约束,接受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为了哗众取宠而进行的一些背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行为,如“精日分子”“高铁霸座”等现象。在可以说在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都很认同正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以成为道德高尚、情操卓越的新时代建设者为己任。
然而认知上的清醒并不能代表行动一定能够知行合一,而现实恰恰相反,大学生义利观的重要问题出现在了实践和行动上。如学生中出现“官瘾”“官威”现象。
1.2 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切讲求“等价交换”,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付出就必须要求回报的观念十分盛行。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树立起了自我意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观念越来越重,尤其是现在社会往往以个人创造的财富价值为评判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功利主义倾向逐渐显现。比较多数的大学生在面临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取舍时,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甚至一些人为了实现自我的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和国家利益,只关注自我获得,而忽视对国家和集体奉献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1.3 多元价值观引导,道德困惑增多
互联网科技带来了信息知识大爆炸,外来思潮正在快速进入中国文化,多元价值观影响着中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不断接触各国各界前沿信息,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更加严重。大学已经不再是密不透风的保护墙,透过新媒体和手机等信息窗口,大学生可以接收到世界各地实時发生的各种新闻。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社会实践更是欠缺,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如果缺少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他们就很容易被外界多元价值观引导,与自身的义利观产生冲突,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些义利选择是很难判断对错,做出正确的选择,产生更多的道德矛盾和道德困惑。
1.4 价值观趋于实用主义,道德评价宽容
随着自由、民主、平等、开放思想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环境有了较大的变革,大学生思维也有了更多的变化,他们对于社会各种现象的接受程度提高了,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更多了,对于突发事件的肤浅抨击多于深刻反思。这是社会更加宽容的表现,但也是道德标准模糊的一个危险信号。在强调实用效用思想的指导下,较多大学生能够接受运用一些技巧达到目标,对于“拼爹”“拼老公”“当网红”等屡见不鲜,甚至跃跃欲试。以往为人们所嗤之以鼻的拜金主义,现在竟然成为了一个普遍接受的真理,大学生找工作的重要参考是能够获得多少报酬,能够获取什么其他利益等。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再以“实现价值”为标准,而是“有多少钱”,如今“网红效应”就可见一斑。
2 当前大学生义利观成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因素
2.1.1 经济发展双刃剑
经济发展带来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人民富足和社会发展,但同时随之而来的是金钱主义,价值论调。当前大学生已经受到了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原则的影响,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就需要充实自我,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利益驱动影响下,他们更好的发挥主动性去学习、创造和创新,给他们的进步成长提供动力。同样经济发展带来了财富增加,也让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建设,给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但也应看到,利益驱动原则也带来了在义利选择上的实用主义和唯利主义。
2.1.2 社会文化更加宽容
我国社会主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社会文化不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兼容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同时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进行了本土化采纳。就我国的主流文化而言,就是一个宽容的文化指引,并且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以更加民主、自由和宽容的态度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进入,社会文化环境更加宽松。宽容的文化环境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让大学生能够自由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思想。但是也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产生了很多的亚文化,进而导致多种价值观念流行。
2.2 学生个体因素
2.2.1 独生子女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思想
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普遍生于90年代,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享有独特超越的地位,从小就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极容易养成“唯我独尊”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对于独生子女而言,他人和集体的概念很难自发的形成,所以更不用想他们自发懂得什么叫“利他”“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了。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天然就是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观念相冲突,更何况放弃自我的利益为他人无私奉献本身就是在违背人的天性。尽管在后天的教育培养中让独生子女了解了集体主义的重要意义,但是也很难完全消灭他们从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面对个人与集体利益选择时,很容易就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集体利益。
2.2.2 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环境成长下,尽管大学生在生理已经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但是心智还不够成熟。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习惯了“被安排”的生活,心理发育严重滞后于生理发育,再加上大学生心思单纯,未经过社会的历练,对于社会的认知十分浅薄,所以不能充分的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于出现的问题,之后简单的接受或者不接受,缺少辩证思维。基于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极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这种思想上的不成熟和幼稚,在产生道德困惑和道德冲突时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掉进欲望和金钱的陷阱。
3 今后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途径探索
3.1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教育环境
人的思想受环境的极大影响,因此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教育環境尤为重要。这需要在全社会开展思想政治就教育宣传,弘扬正能量,倡导真善美。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向大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众在心理上和行动上自觉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引导社会媒体,传播主流文化,对那些片面的、不实的、不合时宜的报道进行及时的查处,加强网络监管,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家庭在大学生的思想塑造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学校的学习教育更加深刻。因此家庭要配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宣传,高校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工作单位加强与个员工之间的联系,全方位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由此多层次、全方位的配合才能更好的改善教育环境,给大学生积极正能量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3.2 抓牢高校教育主阵地,倡导全面教育
一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这个改革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要坚持各高校的社会主义大学任务。坚持将新进思想先进理念通过教学手段丰富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改革以往的说教式教育形式,采取多样化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提升专业教师素养,让“身教”更甚于“言传”。通过提升专业教师的素养,使教师成为先进的典型,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自觉学习老师,让学校形成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好风气,让义利观的教育化于平常的生活中,育人于无形中。
3.3 推动多种形式义利观教育活动,注重实践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并自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因此高校应推动多种形式的义利观教育活动,注重实践效果。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就应当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具有正能量的实践活动。可以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义利观的实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学会互相尊重和相互帮助。也可以开展扶贫、学雷锋、社区志愿者等社会活动,让大学生体会爱心传递。还可以开展社会调研、支教等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去了解社会,了解的现代国情,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46.
参考文献
[1] 刘仁学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9.
[2] 岑道权.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0).
[3] 李少兵,唐伟.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反思高校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