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昌洪,覃彬华
(长江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湖北 荆州 434000)
医院中药煎药是药剂科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医院药学服务的基本工作,中药煎药室需要满足门诊和住院部患者的日常用药,方便患者用药。但是,医院煎药室尚无明确的标准来衡量药量和加水量之间的关系,煎药师在煎药加水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规范。荆州市中医医院购进现代化的北京东华原的新型煎药机器,这是一款全封闭的高压不锈钢煎药机,它与传统煎药不同,机器采用120℃高温加热,蒸汽压力达到0.1MPa,并且利用高压和挤压作用,将药液排除,药液再利用自动包装机进行真空包装。临床试验证明,中药煎药机具有高效、省时、方便、安全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广泛[1]。
本实验利用中医院门诊的部分代煎处方进行相关实验,记录数据,首先根据药工经验加水测定加水量和需要体积,从而计算出平均的吸水系数,进而利用公式计算加水量,验证公式加水的准确性,是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2]。
北京东华原十功能煎药机(型号:YJD20-GL),东华原YB50-250型号中药汤剂打包机,中药饮片(湖北荆州中药材有限公司),量杯1000mL,台秤1台。
选择100位不同的病人处方,计算出每张处方的总质量;根据检验加水浸泡30min;中药煎煮40min,程序升温到120℃;利用负压挤出药液,并且压干药渣中的药液,测得药量V需要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加水量:V加水量=K×中药质量+V需要体积+VD。式中:K为平均吸水系数,mL/g;V需要体积为所需要药液的体积即得药量,mL;VD为机器自身损失体积(简称死体积),mL。
取门诊处方3~15付不等,将每张处方按照中药调剂规则,用戥称取后装入布药袋中加水浸泡后煎煮。所得结果见表1。
中药的加水量与吸水系数和药物本身性质密切相关,并可根据药物的吸水系数和所需体积来确定。经反复实验,总结出一个用于煎药的加水量公式:本实验测的药物吸收系数K,表1中已列出数据,这样,就可以在煎药过程中把加水量控制在一定的量化范围内,提高合理用药的量效质量。
表1 中药加水量和吸水系数一览表
表2 中药公式加水量和误差一览表
由实验可见,根据经验总结出的加水方法,误差率已在允许范围内。用K值指导加水不仅误差更小,而且更方便。尤其是对新使用煎煮机的用户,则可避免加水的盲目性。如果在实践中再结合经验,对质地坚实吸水量少的药物相对较多的处方灵活调节加水量,即在计算的基础上减少一定体积,对于全草的中药材,在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一定体积。但是,对于整个煎药的过程还有待提高,该类煎药机在煎出药液过程中,依靠其挤压作用,将一部分药液从药布包中挤压抽出,因而其吸水系数不是加水测试实验的主要参数。只作为药物煎煮前充分浸润的参考[3]。
由于该类煎药机的工作原理是在密闭条件下通过高温、高压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对于调理,滋补类药物(多为植物的根茎,果实,动物的甲、壳、角类及矿物类)需久煎的,要求完全可以满足,也可以减少挥发性药物有效成分的散失。但对于药物总量较少,有效成分不宜被过热,高温等外界条件所破坏,以及先煎、后下、胶烊化等诸多煎药问题,目前尚需探索解决办法[4]。中药成分复杂,药物间如何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机器煎出药液的疗效能否保持或超过传统煎药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