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王青丽,邱源,周全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云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0)
从《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步入20世纪之后,我国人口已迅速进入老龄化阶段,预计到本世纪中页全国有超过4亿的老龄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1,2]。人口的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罹患率的上升都会引发更多危害健康的问题,所以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研究结果显示,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3,4]。老年人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抑郁,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多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严重的焦虑抑郁会导致自杀率上升,各种不良后果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沉重负担,是一项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5]。因此,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了解宜昌城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现状,分析与探讨影响老年人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以宜昌城区云集社区、学院社区及西陵社区3个社区的共计2万老年人为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88.9%。调查对象基本覆盖宜昌城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1)一般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生活情况(是否丧偶、是否独居)、抽烟、饮酒、健康状况、文化水平、月收入水平、生活满意度、自理能力、睡眠质量、童年创伤、锻炼情况、直系亲属心理疾患等。
2)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SAS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SAS分为4级评分,主要对症状出现频度进行评定,分别用“1”“2”“3”“4”来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有时有、大部分时间有、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l5项采用负性词描述,按上述标准进行1~4正向记分。另外的5项(第5,9,13,17,19)注*号者,采用正性词描述,按4~1反向计分。SAS量表总分为统计指标。20个项目所得分数相加的总和是粗分;所得结果乘以1.25再取整数部份,既为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大于50分,可以考虑筛选为阳性。
3)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SDS直观反映出受试者抑郁的主观感受,在调查和科研活动中广泛应用于受试者情绪状态的评定。SDS分为4级评分,主要对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评定,分别用“1”“2”“3”“4”来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有时有、大部分时间有、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按出现频度分四级评分,10个采用正向评分,其它采用反向评分。SDS量表总分为统计指标。20个项目所得分数相加的总和是粗分;所得结果乘以1.25再取整数部份,既为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大于53分,可以考虑筛查阳性。
将收集数据导出EXCEL数据库,然后转到SPSS(19.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以确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相关因素。
本次调查研究400名老年人,其中男性146人,占36.5%,女性254人,占63.5%;年龄:60~79岁146人,占36.5%,70~79岁196人,占49%,80岁及以上58人,占14.5%。婚姻状况:已婚303人,占75.8%,离异8人,占2%,丧偶89人,占22.2%。抽烟:不吸烟者316人,占79%,吸烟者84人,占21%。饮酒:不饮酒者281人,占70.3%,饮酒者119人,占29.7%。文化水平:文盲9人,占2.3%,小学64人,占16%,初中157人,占39.3%,高中及以上170人,占42.5%。月收入水平:1000元及以下22人,占5.5%,1001~3000元242人,占60.5%,3001~4000元66人,占16.5%,4000元以上70人,占17.5%。居住现状:独居91人,占22.8%,与老伴同住247人,占61.8%,与子女同住44人,占11%,与亲属同住18人,占4.5%。生活满意度:非常满意49人,占12.3%,满意244人,占61%,不太满意87人,占21.8%,非常不满意20人,占5%自理能力:能自理387人,占96.8%,需要别人帮助13人,占3.2%慢性病:有慢性病者274人,占68.5%,无慢性病者126人,占31.5%睡眠质量好205人,占51.2%,睡眠质量差195人,占48.8%每日锻炼次数:不锻炼者93人,占23.3%,锻炼者307人,占76.7%。直系亲属心理疾患:通过问诊及查阅病历资料获知直系亲属即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心理疾患的17人,占4.3%,无383人,占95.7%。
根据SAS、SDS评分标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大于50分,SDS标准分大于53分即可以考虑筛查结果阳性,需进一步检查。由神经内科专科医生通过抽血化验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症状类似的生理疾患,并且运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其评分后确证。调查人群中有焦虑者124人,占31.0%,无焦虑者276人,占69.0%;有抑郁者130人,占32.5%,无抑郁者270人,占67.5%。
2.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单因素分析
对心理健康的不同人口学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得出,不同月收入水平的老年人P值0.0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锻炼情况、生活满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P值均为0.000,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抑郁症状筛查阳性的老年人,在性别、睡眠质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锻炼情况、生活满意等方面有差异,P值均为0.000,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3.2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焦虑自评量表筛选情况为因变量,以上述与心理健康有统计学差异的月收入水平、睡眠质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锻炼情况、生活满意度、直系家属有心理疾患6个因素为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最终有4个变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锻炼情况、生活满意度、直系家属有心理疾患)进入回归方程,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抑郁自评量表筛选情况为因变量,以上述与心理健康有统计学差异的性别、睡眠质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锻炼情况、生活满意度、直系家属有心理疾患6个因素为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最终有4个变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锻炼情况、生活满意度、直系家属有心理疾患)进入回归方程,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表明,每周锻炼情况、慢性病、生活满意度、直系家属有心理疾患是影响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
表1 焦虑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表2 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从此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生活满意度、是否患慢性病、睡眠质量、锻炼情况、经济状况、直系亲属是否有心理疾患等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吸烟,饮酒,学历等与老年人焦虑抑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老年人面对社会角色的转变,生理机能的衰退,慢性疾病的高发,更容易遭受焦虑抑郁困扰[6~8],在没有良好的应对方式和支持的前提下,安德鲁斯认为他们发生心理损害的概率是普通群体的两倍[9]。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进行早期发现与干预,能够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合研究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改善老年人抑郁焦虑问题。
本调查显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较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焦虑抑郁严重,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时,要关注心理健康知识宣教。鼓励他们参与心理健康自评活动,并详细记录自评结果,必要时可定期追踪调查。对于高度疑似病例需寻求专科医生帮助确诊,严重病例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在特定时候可以联合心理医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
本调查显示,睡眠质量差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睡眠时间缩短,深度睡眠时间减少和浅睡眠时间增长,咽喉部肌肉松弛造成的呼吸不畅,诱发的短暂觉醒,这些都会引起老年人精神紧张,诱发抑郁焦虑。应指导老年人根据个体情况采用正确姿势入睡,开展睡眠相关知识宣教。帮助疑似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到呼吸科进行确诊和治疗[10],降低这些不利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与子女相处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老年人抑郁焦虑发生密切相关。老年人面临社会角色转变的同时,部分收入改变也会影响到家庭地位发生变化。子女对老年人生活给予关心照料,精神上多正面引导和鼓励,这些行为能够帮助老年人增强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经济上帮助改善生活质量,能显著提高生活满意度。Sangalang等[11]认为和睦的家庭关系和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可大幅度降低抑郁焦虑情绪,有益于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保障及社群活动通过社会的、心理的和生物的机制对人健康产生影响,不仅能够提供经济帮助,还能发挥主导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作用,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12]。社会机构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不断完善社会支持内容,提高支持水平。帮助他们适应角色转化,提高生活满意度,使心理健康状况保持良好。
本调查提示能够较为规律参与锻炼的老年人的自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其原因可能为老年人在长期的锻炼中,增强了身体素质,提升了运动耐量,减少了疾病发生或者改善了慢性疾病并发症的症状。参与群体运动同时能建立更多友好的社会关系,取得社会支持。
对于直系亲属有心理疾患的老年人,抑郁焦虑发生风险增大,说明遗传因素对老年人健康水平有较大影响,这要求我们应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测评,对直系亲属有心理疾患的老年人重点关注或提供咨询服务。
综上分析,要减少老年人抑郁焦虑的发生,需要联合社会机构、医疗行业及个体家庭等多方面力量,从多维度出发,提供不同层面需求的支持,建立多元化、多支柱的心理健康促进体系。最为重要的是政府重视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完善政策,提高主观幸福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要注重内涵,积极促使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自评,必要时联合专科医生提供服务; 次之,老年人主动适应角色转变,必要时寻求帮助。采用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 再次,子女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关注老年人情绪变化,给予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从而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