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桂西北长寿带民俗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行为研究

2019-04-22 06:39韦丽春罗建德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仫佬族西北民俗

韦丽春,罗建德

1 前言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关注人类健康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健康中国”首次被写入党的政治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大健康产业,优化健康服务,增加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已经成为政府、学界和实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桂西北长寿带长寿气息浸育着神秘古朴的民俗风情,与神奇多姿的民俗节庆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及图腾文化息息相关。其巫傩文化、宗教仪式等宗教信仰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都散发出奇特玄妙的文化气息,展现出浓郁的异域风情。这些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以及民族民俗活动中的体育养生文化,种类各异的民俗体育养生资源,对健康长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1]。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桂西北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宗教祭祀舞蹈、节庆活动、民族休闲体育中的各种体育养生因素进行研究,揭示其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因素,为推动桂西北少数民族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活动服务。

2 桂西北长寿带居民生活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嬗变

2.1 桂西北长寿带概述

桂西北指广西西北部,以河池市 11 个县(市、区)为主,包括与河池市接壤的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以及与河池毗邻的百色市凌云县、乐业县等 16 个县市,面积约4.8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桂西北世居着壮族、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等7 个少数民族。对于长寿之乡的确定,联合国规定,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作为长寿地区的标准。

据资料统计:2017年5月,入选全球8大长寿之乡中,中国有5个(中国新疆的南疆的和田、广西的巴马、江苏的如皋、广东的蕉岭、海南三亚的南山)。桂西北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共有94 名百岁老人,平均每10 万人口中就有 33 位百岁老人,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且是全球唯一百岁老人呈上升趋势的长寿区,居世界八大长寿之乡首位。据2017年的资料数据统计,中国的77个长寿之乡中,广西有26个,其中桂西北有8个(凌云、东兰、巴马、凤山、大化、天峨、宜州、乐业)。从桂西北长寿之乡的区域分布看已构成了桂西北长寿带。

2.2 桂西北长寿带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内涵

养生,又称为养性、摄生、道生、保生等,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老子释为“摄养也”,是养护身体、保养性命,达到长寿的意思。目前对于养生的定义理解是:根据生命活动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护生命、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的方法、手段,以达到养护生命、保健延年目的的活动[2]。传统养生的主要手段源自传统体育,但不是传统体育的全部。只有以缓慢、均匀为主导的肢体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调养身体,提高生命质量和追求长寿为主导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才能成为传统养生的重要手段。

传统体育养生是传统体育与养生的有机结合。在远古和古代产生发展并保留较为固定的形制而影响至今。通过肢体锻炼、呼吸锻炼、意念控制等方式,使其身、心、意三者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防治疾病、益智延年作用的一切民族传统体育的方法和手段,[3]为传统体育养生。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寿命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环境因素占7%、医疗水平占8%、而生活行为方式则占到60%。由此可见,传统体育养生就是通过人的身体、以传统体育运动为手段、诱发和启发人体内在潜能、达到健身健体、娱乐身心、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调形、调心、调息、调意的运动表现形式,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体系。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身体动作、技术技巧、身体姿态、运动规则等之间的衔接规律和组合方法形成的一种身体语言来表达各种目的的实践参与;二是蕴涵在其自身内部的一些价值观念、精神内涵以及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娱乐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展现人的内心世界。

2.3 桂西北长寿带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构成要素

文化作为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综合体,根植于特定文化的主体性、整体性、时空性和多样性,按照自身的内在规律性存续。其在理性层面规范人类的实践行为,在感性层面彰显人类的意义世界。体育养生文化作为文化的下位概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桂西北长寿带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主要是由心态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心态文化层面是物质文化的核心载体,是物质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独具特征的人类共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集合,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培养孕育出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审美情趣、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构成。这是人类新精神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成延续的主要途径和来源,是体育养生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包括桂西北民族的体育习俗、体育养生的价值取向、体育情感以及融汇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图腾文化、节庆文化等[4]。制度文化层面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主要指人们在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活动的各种社会风俗习惯、传统礼仪、社会组织形式、民间体育养生活动规范等。如桂西北民族社会组织“冬”“油锅”“社”“鼓社”等。行为文化层面主要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通常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主要指民族体育养生活动中的习惯性行为,特别是身体实践活动,包括民族民间舞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身体活动。

3 桂西北长寿带传统体育的养生健身行为

3.1 桂西北长寿带民族节庆、宗教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行为

3.1.1民族节庆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行为节日庆典是各族人民普遍传承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外显性特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民族节日。为庆祝节日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并逐渐形成一种地域或民族习俗。这类活动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节庆性。每种节日上进行的体育活动,都有不同的目的,但都起到了增添节日气氛、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并具有特殊的健身和养生意义。桂西北长寿带民族节日众多。据统计桂西北河池市就有60个节日,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有11个节日举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节。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充分体现了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团结向上的精神。这些活动使人的情感上升到一个很高境界,增强了身心健康,如表1。

表1 河池市民族节日中的民族体育项目

桂西北长寿带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桂西北长寿带传统节日关系密切。桂西北长寿带传统体育自产生后,便混合于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中,并依附于生产方式、传统习俗、节日庆典、舞蹈等,还同祭祀活动、敬神等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既是心理的满足、又是社交的手段,同一形式却具有综合性的多种社会功能。所以,桂西北长寿带传统节日对桂西北长寿带传统体育养生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5]例如,用于重大节日表演欢庆的民俗体育项目板鞋竞技、打扁担等给当地居民带来节日的欢快气氛,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带有强烈的地方性风俗特点,雅俗共赏,是人们最基本的精神食粮,也是农村民俗体育养生文化的最基础表现。又如桂西北蚂拐节上的蚂拐舞、铜鼓舞、板鞋竞速、飞爪球、地牯牛、打阳台、高脚球等;依饭节活动中的依饭舞、竹球、三棋、抢粽粑、竹连球等;祝著节中的打铜鼓、打皮鼓、打陀螺、斗鸟、爬杆、赛马、射弩、上刀山、打飞棒、顶竹杠、背篓球、腰篓球、摔跤等养生文化得以长期保持下来,而且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都与民族民俗节庆有关。[6]它寄寓着桂西北各民族人民的情感,表达了桂西北各民族人民的思想,是桂西北各民族人民心理需求的产物。这些民俗节庆中的原生态体育项目,是以身体的动作为基本表现形式,以娱乐和健身为主要目的活动,体现了体育养生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

3.1.2宗教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行为社会科学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力量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进而使人对该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及崇拜,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是一种社会群体现象,有一套特定的实践活动。“任何宗教都包含着信与行两个方面。信之于内,行之于外”。在宗教活动中,以身体运动表征人对神的崇拜与依随的形态是很普遍的,主要是人们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人对神的一种信仰。人类的早期健身活动往往同年节时的宗教祭祀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些民俗健身行为的活动,构成了体育养生文化的一部分。[7]正如吕大吉先生所说:“由宗教观念激发而起的宗教热情,外在化为象征人神交际的仪式活动。信仰者用象征性的身体动作来展现和宣泄其内在的宗教感情,以及表达心声的音调和手舞足蹈的动作。这就促进了原始时代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在原始宗教时期,桂西北长寿带的族众崇拜自然,主要宗教活动是具体化了的万物有灵观。在崇拜自然的实践中包含和孕育了原始体育养生健身活动的萌芽和雏形,人们幻想以特定的动作和模仿性的舞蹈来控制、影响自然现象。如壮族的蚂拐舞、铜鼓舞;瑶族的猴鼓舞;仫佬族的传统依饭舞、草龙舞;毛南族的肥套等。这些富有激情的舞蹈和活动客观上实践着体育养生健身的行为,实现着原始体育养生健身的功能。随着祭神形式的规模逐步发展。这种形式慢慢演变成一种祭礼运动。祭礼运动是史前体育养生发展的最高阶段。在长期的实践中,桂西北长寿带族人对这种舞蹈的健身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创造了专门用以健身养生的舞蹈。从信仰崇拜到娱乐身心,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也达到了益于身心健康的目的。[8]

3.2 桂西北长寿带社会组织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行为

社会组织又称“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泛指人们为了特定的社会服务目的、实现共同的愿望而自发成立的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互益性、组织性特征。传统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这些组织具有族长、族权、族规、族产等宗法性的村寨组织,所有家族组织成员都凭着血缘相同的身份互相认同。这些组织内存着强烈的聚宗合族的观念。这些组织禁止财产外流,以维护宗族共同体的经济利益为主。如“石牌”就是广西大瑶山茶山瑶、花蓝瑶、坳瑶、盘瑶、山子瑶地区以家庭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组织。桂西北长寿带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有:苗族的“鼓社”、侗族的“款”、瑶族的“石牌”和“油锅”以及仫佬族“冬”等传统社会组织。因其宗法性和权威性,即使在文化变迁的当代,仍影响和约束着桂西北长寿带人们的行为和信仰。这些社会组织至今仍然承担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研究原生态体育养生萌芽的活化石。

3.2.1白裤瑶“油锅”社会组织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行为传统的社会组织来源于生活样式,引导、维护着民间传统。民间传统中滋养产生的传统体育养生,也自然地被传统社会组织传承、发展。桂西北南丹县白裤瑶“油锅”组织,在其社会的权力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传统体育养生活动未曾离开过“油锅”组织。自古打陀螺是白裤瑶族众最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打陀螺比赛是一项长时间中等强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人的体力和陀螺制造、旋放操作技术的综合反映。只要逢圩日或节日,都会有头人组织打陀螺。“油锅”内或“油锅”间,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打陀螺的感觉就是节日狂放情绪的自然流露。

白裤瑶葬俗原始、神秘、神奇、隆重,充满悲情、亲情、友情、爱情,内容丰富多彩,是铜鼓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歌谣文化及婚恋文化和饮食文化的集中展示,为世界所独有。“砍牛祭丧”是白裤瑶重要的社会活动平台。砍牛祭丧前,打铜鼓是必不可少的。据调查,里湖瑶族乡怀里村的21 个“油锅”,就有铜鼓40多面,有3/4都是祖先留下来的传世铜鼓。族众在祭祖、葬礼时,仍会去找“油锅”头人,由他组织整个祭祀仪式。[9]在祭祀仪式上有打铜鼓、跳猴鼓舞这一传统的体育养生健身活动。如果没有传统社会组织的祭祀功能,白裤瑶的“砍牛祭丧”仪式中的打铜鼓、跳猴鼓舞不可能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而白裤瑶的丧葬仪式,不仅是一种民族信仰,而且是族群发展的见证。据田野调查材料表明,不少的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都是借助于巫术活动及宗教仪式流传下来的。

3.2.2仫佬族“冬”社会组织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行为“冬”是仫佬族的一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基层宗法组织,是仫佬族民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内部整合的机制和组织形式。冬的大小取决于宗族的人丁兴旺与否。小的十数户,大的几十户,有的甚至几个村庄同是一个“冬”。“冬”是仫佬族这一人类共同体最具典型的文化特征,直接反映仫佬族的传统文化,而仫佬族传统体育养生活动都是围绕着“冬”来开展的。因此可以说,仫佬族传统体育养生活动是仫佬族传统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仫佬族的传统体育养生活动大多都是以身体活动尤其是以游戏活动为主,娱乐性居多。比如,仫佬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依饭节 ”,就是各“冬”的重大祭祀活动。依饭舞是依饭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依饭舞动作简单,具有其特指性,是师公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手段。师公们穿着各路神灵的服装,带着各路神灵的面具起舞,无论从其舞姿以及步法的名称,还是舞蹈中所蕴含的深层意识取向,都凸显出与道教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审美意识上看,依饭舞渗透着道教崇尚自然,以圆为美的舞蹈特点;其舞蹈形态以罡步为主,是古代流传下来用于祭祀的步法,与道教的“步罡踏斗”和阴阳五行学说有一定的联系;其风格因为是祭祀舞蹈,故而多数比较庄严肃穆,步伐稳健,刚柔并蓄,张弛有致,动作摆动性大,平稳大方。

3.3 桂西北长寿带民族休闲体育活动中的养生健身行为

民族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 多在民族节日和余暇时间开展的各种休闲、娱乐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参与者通过身体活动以达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恢复精力、缓解压力、愉悦身心、调节情绪、修身养性,从而实现自我完善。桂西北民族休闲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高观赏性、健身性与娱乐性。集传统健身、养生、竞技和娱乐以及教育、文化、经济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可将桂西北长寿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划分为竞技类、游戏类、舞蹈类、表演类、节会类、养生类等六大类型。

3.3.1竞技、游艺民俗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行为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来求得身心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一种业余生活。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备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

休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或者说休闲才是生命的本真状态。休闲的自由本性和愉悦身心的体验,决定了休闲与养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养生与休闲在中国自古就相连相关。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以休闲的方式作为养生健身的手段。这其中就包括一些传统的养生功法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桂西北长寿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为兼有游艺性质的民间休闲活动,从本质上更接近本源意义上的休闲活动。

调查发现,存在于桂西北长寿带民族民俗活动中的养生健身行为有着多种表现形式,是宝贵的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这些养生健身行为,一部分已经发展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民族地区民众进行全民健身非常有益,如板鞋竞速、同顶、同填、同拼、同背、马革球、打陀螺、射弩、武术等;而一部分尚未形成民族体育项目,仍然依附于其他文化形态之中,但是对促进民族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健身行为源于少数民族民俗,具有明显的生活特征(见表2)。

表2 竞技、游艺民俗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项目

3.1.2健身娱乐、表演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行为民族休闲体育项目主要来源于乡村,流传在民间和老百姓传统的节庆活动中。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把舞蹈、艺术、音乐、体育融为一体。桂西北河池市健身娱乐和表演项目非常丰富,如表3。

这些民族体育项目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娱乐、健身、养生的特点和艺术欣赏价值;既有一定的思想性、乡土性和传统性,又突出了健康性、观赏性和体育性。

4 结论

(1)桂西北长寿带宗教节日、宗教祭祀舞蹈主要存在于乡村,参与者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宗教民俗祭祀舞蹈活动原本是表达祈福禳灾的愿望,却在客观上为参与者们不自觉的身体运动提供了自然契机。还愿舞、铜鼓舞、蚂拐舞、依饭舞、猴鼓舞等宗教祭祀舞蹈中的各种身体活动,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从信仰崇拜到娱乐身心,体现出人们促进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

(2)传统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所有家族组织成员都凭着血缘相同的身份互相认同,是具有宗法性的村寨组织。桂西北长寿带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有:苗族的“鼓社”、侗族的“款”、瑶族的“石牌”和“油锅”以及仫佬族“冬”等传统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在其社会的权力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传统体育养生活动未曾离开过相应的社会组织,而相应的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则成为传承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保障。

(3)传统体育养生的社会价值在于它能提高民族素质,是一种健康的娱乐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集竞技、健身、表演、游戏、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活动方式,实际上是民俗文化中的传统体育养生健身资源。挖掘、整理、研究、推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健身资源,有利于民族地区特色健身体系的构建。

表3 健身娱乐、表演活动中的体育养生健身项目

猜你喜欢
仫佬族西北民俗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民俗中的“牛”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一座西北小城
缠海鞭杆—西北棍
民俗节
漫画民俗
黔西北行吟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