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芳梅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广东 深圳 518034)
长期以来,湾区经济以其“经济贸易开放、要素自由流动”等特征,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世界一流湾区已经步入“金融+”的新业态发展模式,例如纽约湾区的“金融+服务”,而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一体化与经济开放方面仍然落后。粤港澳合作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独特格局下区域合作的新尝试,而合作的关键是资本流动带动下的区域经济空间协同发展,这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与相对开放的贸易环境。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地区内金融禀赋与贸易开放度对经济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作用,是实现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目标的重要课题。
以往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均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作用,其中,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所有因果逻辑均被检验[1-7],而贸易开放则较为一致地被认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8-11]。在这些研究中,部分学者将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放到一个研究框架,基本肯定金融发展以及贸易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12,13]。少数学者从空间层面研究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经济空间演化的关系。张辉等(2016)[14]通过构建纳入金融服务部门的自由资本模型,考察金融空间异质性、贸易自由化对区域产业布局的作用机理。
尽管以往研究已取得丰富的理论实证成果,但大多针对单一经济发展体制下的区域金融与贸易开放,鲜有学者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经济模型,综合考察区域金融禀赋发展、贸易开放程度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左右经济空间演化的内在机制。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着手,建立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综合考察金融禀赋与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通过金融发展改革、贸易政策改革推动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考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禀赋、贸易开放度与经济空间发展的基本模型是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应用拓展的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来考察一个三地区两部门两要素经济体。模型假设:
(1)考察一个(3*2*2)的经济体,包含R1、R2、R3的三地区、农业与实体产业两个生产部门、资本与劳动力两类生产要素。其中,三地区R1、R2、R3在消费者偏好、技术水平与资源禀赋等对称(不用考虑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在贸易自由度方面是不对称的。
(2)农业部门是不变弹性的瓦尔拉斯完全竞争部门,不同区域生产同质农产品,且农产品在区域间流动不存在贸易成本,农产品以劳动力为唯一生产要素;实体部门是DS垄断竞争、规模报酬递增、无范围经济的产业部门,实体产业部门通过金融支持获得一单位资本作为固定投入,劳动力作为可变投入用以生产差异化的制成品,制成品跨区域贸易遵循非对称冰山交易成本设定,如下页图1所示为经济体的结构,交易成本非对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相同区域间交易成本非对称τij≠τji,二是不同区域间交易成本非对称(例如τ12≠τ23)。
图1 三地区经济体的基本结构
(3)资本逐利,根据资本收益率高低跨区域流动,但劳动力只能区域内跨部门流动。整个经济体的资本、劳动力、产出以及企业数总量为K、L、E与N,且K=N;初始情况下,地区Ri的资本禀赋份额、劳动力份额、支出份额与企业份额(即市场规模)分别为与
借鉴张辉等(2016)[14]对企业固定成本的设定,本文假定企业使用一单位的固定资本需要支付π(1+r)作为使用成本,其中π为地区资本收益率,r为购买金融服务的费率(可看成金融服务价格)。金融服务价格(费率)r由地区自身金融发展实力即金融禀赋决定,且区域金融禀赋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越强,相对应金融服务价格越低。因此假定金融服务价格与金融禀赋之间满足,其中γ>0为形状参数。
此外,以往研究表明,贸易成本非对称的原因主要包括贸易开放度不对称与金融禀赋水平不对称[5,14]。因此,本文将贸易成本看成贸易开放度(open)与金融禀赋(fe)的复合函数,从各个变量的科学内涵角度出发不难理解,地区的贸易成本与贸易开放度、金融禀赋两个因素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假设地区间贸易自由化是关于贸易开放度、金融禀赋的CD函数,据此将反映贸易成本的冰山贸易成本函数设定如下(这里假设三地区贸易自由化关于贸易开放度、金融禀赋的弹性形参相同为
式(1)中,令ϕ=τ1-σ反映贸易自由化水平,与贸易开放度(open)与金融禀赋(fe)一样表达的都是地区间相对高低水平,因而取值均在[0,1] 范围内。
代表性消费者效用采用经典的C-D效用函数,制成品为不变替代弹性CES函数形式,三地区代表性消费者偏好、效用函数形式等均相同,且农产品与制成品的支出份额固定,分别为1-μ与μ,制成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为σ,地区i的制成品种类数为ni(同时也为企业数),消费支出为Ei,消费者的制成品价格指数为PMi,且假定不存在储蓄漏出。
式(3)中,pij为地区i生产的制成品在地区j的价格,满足pij=τijpi。
根据自由资本模型可知,农产品价格在各地区是相等的(不存在贸易成本,没有贸易摩擦损耗),且满足pAi=wLiaA=pAj=wLjaA,因此劳动力工资水平各区域相等(劳动力可以跨部门流动),统一记为wL。
实体产业部门为垄断竞争部门,企业生产使用收益率为π的一单位资本需要支付利率为r的资本成本,据此第m种制成品的生产成本函数为:
地区1(其他两地区以此类推)的m种制成品产出水平x1,m满足:
短期条件下,资本不可以自由流动。由DS垄断竞争以及自由资本模型可知,企业制成品定价为固定成本加成定价,满足:
据此换算各地区的制成品价格指数PMi如下:
此外,DS垄断竞争下企业均衡时超额利润为零,即企业经营利润刚好弥补固定成本,因此地区i的资本收益率满足:
根据式(3)、式(5)、式(7)、式(8)可推出地区i的资本收益率 πi:
资本长期情况下可以自由流动,由资本流动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动由要素流动方程决定,即存在两种长期均衡情形:(1)sn(1-sn)=0,求得sn=0或1,即实体产业部门空间分布呈稳定的CP结构,且产业空间布局呈完全集聚或不集聚态势。(2)πi-πj=0,即地区之间资本收益率相当,资本不再流动,产业空间布局与支出结构稳定。本文着重考察情形2下的均衡状态,即πi-πj=0时各变量间的作用关系。
为了简化模型分析,本文选择合适的度量衡对模型进行标准化处理,简化思路借鉴FC模型,即选农产品作为计价单位,且农业部门单位劳动产出为一单位农产品,可得pA=aA=wL=1。实体产业部门中令,可得。此外,将经济体的资本总量、总支出、企业种类与数量总数均单位化为1,即K=1,E=1,N=1,由此可得
据此,由 πi-πj=0,联合式(8)及标准化过程,可推出B1fe1=B2fe2=B3fe3,即均衡状态由以下隐函数方程组决定(出于简洁考虑未将带入方程组):
出于贴近客观现实考虑,基准模型中的三个地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所处阶段的不同对应不同的城市组合,借鉴伍凤兰等(2015)[15]对湾区经济发展阶段与动力演进机制的分析思路,本文从经济开放与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由过去的经济特区阶段转向自由贸易区阶段,未来将向贸易一体化阶段转变。据此,主要分析当前自由贸易区阶段不同地区金融禀赋、贸易开放度对经济空间演进的影响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由贸易区发展阶段对应:2015年广东三个自贸区正式挂牌到粤港澳贸易一体化初期。这一时期,地区1代表的是“9+2”格局中的境内非自贸区城市(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地区2代表的是境内自贸区城市(主要是广州、深圳、珠海),地区3代表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地区间的贸易自由度设定为:
为了直观考察金融禀赋、贸易开放度对经济空间演化的空间异质作用,本文通过锁定相应两个地区参数,分别考察地区1、地区2自身金融禀赋、贸易开放度变化如何影响经济体整体的产业区位变化和经济空间演化。
(1)锁定地区1、地区3的金融禀赋
假设地区1、地区3的金融禀赋已知,fe1=0.45,fe3=0.65,且三地贸易开放度已知,将以上带入式(12)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经济体三个地区市场份额随着地区2金融禀赋变化的曲线图,见图2(a)。当地区2的金融禀赋fe2<0.05(某一临界值,节点受参数设置影响)时,地区2金融服务效率较低、企业生产的固定资本投入较高、跨区域贸易壁垒较高,地区1、地区3的资本优势、贸易成本优势显著,资本主要在地区1、地区3之间流动,资本流动带动实体产业部门选择在地区1、地区3进行生产。当地区2的金融禀赋fe2>0.05临界值时,其金融禀赋增长会增加地区自身的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贸易成本中的金融要素成本,提高该地区贸易自由度,较小冰山交易摩擦,进而增强地区实体经济部门的企业资本收益,资本向该地区流动并带动经济体内部其他地区产业向该地区转移,扩大该地区市场份额和经济规模,形成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和经济空间布局的集聚演化。
图2 不同地区下金融禀赋对经济空间演化的影响
(2)锁定地区2、地区3的金融禀赋
假设地区2、地区3的金融禀赋已知,赋值为fe2=0.6,fe3=0.65,且三地贸易开放度已知,将以上代入式(12)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经济体三个地区市场份额随着地区1金融禀赋变化的曲线图,见图2(b)。当地区1的金融禀赋fe1<0.05(某一临界值,节点受参数设置影响)时,地区1实体部门从事生产活动的固定资本投入较高、与其他地区的贸易成本较高,地区2、地区3在资本成本、收益以及贸易成本上均较地区1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资本主要集中在地区2、地区3。当地区1金融禀赋发展水平跨过这一临界值时,自身金融禀赋的发展开始追赶地区2、地区3的资本、贸易成本优势,并不断循环累积,形成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从图2中不难发现,地区1与地区2金融禀赋的发展对经济体空间格局的作用机制是相似的,表现为:跨越临界点后地区自身金融禀赋的发展会不断提升自身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资本成本与贸易成本,进而不断提升地区自身的市场份额,且形成一定程度的本地市场扩大效应;与此同时,跨越临界点后地区金融禀赋的攀升,会使得其他两个地区中相对金融禀赋较弱地区的市场份额呈倒“U”型变化态势,而较强禀赋地区的市场份额呈双曲线分布态势。
(1)锁定地区1、地区3的贸易开放度
图3(a)为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三个地区市场份额随着地区2贸易开放度变化的曲线图。显然,在初始状态下地区2已经占有比地区1、地区3更高的市场份额(由初始参数设定决定)。随着贸易开放度不断提高,地区2的贸易自由度不断提高,贸易成本不断降低,相对于地区1、地区3的资本优势、贸易成本优势更加显著,促使地区1、地区3的资本不断流向地区2,资本流动带动实体产业部门的区位调整,导致两地区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地区1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且成本关联的循环累积因果不断增强,加强本地市场扩大效应。
图3 不同地区下贸易开放度对经济空间演化的影响
(2)锁定地区2、地区3贸易开放度
图3(b)为matlab数值模拟绘制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三个地区市场份额随着地区1贸易开放度变化的曲线图。显然,地区1贸易开放度的发展变化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产业布局与经济空间演化的影响不同于地区2,即影响作用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特征。与地区2不同,地区1贸易开放度在[0,0.42] 区间内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并不会带来地区1市场份额的提高,原因主要是在此区间内的贸易开放度提升虽然可以降低地区1的贸易成本,但是由于地区2的本地市场扩大效应,其相对地区1仍然具有资本收益的优势,因此这一区间地区1、地区3的市场份额均呈下降趋势。当跨过这个区间后,地区2相对地区1的比较优势在不断降低,已不足以抵消地区1贸易开放度对市场份额的提升效应,因而地区1的份额开始攀升。随着地区1贸易开放度的进一步提升,地区2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消失,地区2相对地区1的比较优势开始削弱,直至大约open1=0.8的位置地区2的市场份额被地区1反超。这个阶段,地区1贸易开放度提升引起的贸易成本降低是市场份额提升的主要动力,贸易壁垒的削弱不仅仅抵消了地区2的份额上升因素,而且加快资本流入,带动实体产业部门的区位迁入,形成经济空间集聚态势。
从图3中不难发现,地区1与地区2贸易开放度的发展对经济体空间格局的作用机制是截然不同的,表现为:初始份额优势区域贸易开放度的提高,直接放大本地市场扩大效应,加速资本向该地区流入,带动企业区位调整,形成集聚经济格局;而初始份额劣势区域贸易开放度提高并不能立竿见影的提升自身市场份额,在开始一段时间内,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主要被用来抵抗来自地区2对其的吸引凝聚效应,随着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地区1慢慢摆脱地区2的吸纳作用,并且逐步建立自身的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和循环累积因果。
本文应用纳入金融禀赋、贸易开放度的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区位选择和经济空间演化机制展开理论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直观考察地区金融禀赋、贸易开放度对经济体产业布局的空间效应,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地区金融禀赋、贸易开放度在一定程度上均有助于地区自身产业发展和经济空间集聚;且各地区金融禀赋与贸易开放度的符合作用对经济体产生的空间符合效应是决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空间演化分异的重要因素;这都与以往研究结论相似。
第二,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贸易开放度高低确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金融禀赋对产业区位布局和经济空间演化的作用大致相似。
第三,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金融禀赋大小确定约束下,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区位布局和经济空间演化的作用同样存在空间异质性,且空间效应性质与初始金融禀赋设定有关。
第四,区域金融禀赋与贸易开放度对产业空间集聚、经济空间演化的边际效应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地区金融禀赋的不断发展,贸易开放度对实体产业部门空间集聚的边际促进效应,形成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加速经济体空间集聚,扩大经济空间分异特征;而随着地区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金融禀赋对实体产业部门空间集聚的边际促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
以上分析结论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空间发展带来两点启示:一是整体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加快推动粤港澳金融创新与协同发展。以资本与贸易为抓手,在资本方面,重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探索离岸金融创新、构建离岸金融体系,多渠道提高湾区资本收益、降低资本成本。在贸易方面,重点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主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输出,创新金融模式与金融协同,积极鼓励湾区金融海外布局与海外金融合作,提升大湾区国际影响力;二是科学有序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贸易开放政策改革,将境内的开放格局从现有的三个自贸区不断扩大至未来的一体化自由贸易湾区。